分享

23年甲乙卷的立体几何再度“痛击了”我们的教学误区

 dhly2008 2023-06-22 发布于福建

2023年甲乙卷的立体几何命题风格再度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新意,没有外接球但依然对空间想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其目的就是在纠正那种向量法走遍天下的认知误区,这样的立体几何题目又一次更新了立体几何的命题“天花板”,让我们需要更加扎实的准备立体几何的教学与备考!

图片

图片

如果把从19-21的10套全国卷中选择,填空题中的立体几何题目做了一个简要的统计:

图片

列完这个表,我自己都惊呆了,基本清一色的选填压轴题,放到T12或者T16位置的题目,即使再简单,得分率都不会很高,毕竟,据我了解,很多学生对这个位置的题目天生具有恐惧感.
 
我们再来看看解答题部分,这部分立体几何的位置较为稳定,除了2020年2卷外,基本都是在倒数第三个解答题的位置出现. 但是,这其中还是有很多不好惹的题目,比如下面的几道题:

2020全国1卷立体几何,图形复杂,辅助线很多,这个题目我曾经连续两次在高三练习题中选用,每次做下来效果都很差,是一道很有难度的立体几何题目.

图片

2020全国2卷:立体几何题目取代圆锥曲线或者导数出现在第二道压轴题的位置,这个题目几何体不是我们熟悉的规则图形,于是需要探求一番才可找到见系的方法.

图片

立体几何是中档生亟需跨过的一道坎,根据我个人经验,先来看看中档生的主要特点:第1个:重套路,思维略显不足. 中档生刷题很多,所以他们喜欢一套题目中的题型都是自己刷过的类型,例如圆锥曲线的基本解题模式就是设线,联立方程韦达定理,立体几何就喜欢见系爆算.
第2个:直观想象素养不足,三视图,外接球等问题是心中永远的痛,导数讨论时也不善画图辅之,往往讨论着讨论着就不知道方向了.
第3个:心理状态不够坚强,考场上如果题目稍加灵活或者不熟悉就容易奔溃,题目位置对心理影响很大.
 
而这几年的立体几何题目,选填题中球的切接一直都是难点,更何况题目位置还出现在压轴题部分,这些题目都是中等生的主要失分点.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要弄明白立体几何为何在近年来考察力度,难度会有所增加?我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让直观想象素养落地. 我们现在的学生在这一块真的很弱,再加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引入,导致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重运算,轻几何的现象. 更有甚者,我了解的一些是在高一必修二的时候就给学生讲向量方法,纯粹将几何定理,空间证明位置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扔掉,这是多么极端的做法!于是,你可以看到,这几年的立体几何解答题,建系过程都不是那么显然,需要你分析空间位置,找到合适的垂直关系来实现.
 
于是,对于即将一轮复习的我们而言,应该把握到近年来立体几何命题的一些重要变化,要对下面四个方面做详细的梳理:
第1. 空间位置关系基本定理与应用. 这一块一直都是考察热点,特别是新高考地区有多选题出现,这个地方可是出多选题的天然土壤.
 
第2. 重要的几何模型整理:球的切接,展开与折叠,轨迹问题等,这些问题对直观想象能力要求很高,需要重点突破.
 
第3. 提升几何论证能力,建系过程的论证,位置关系的证明,都需要严谨表达,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对于几何体的感知力.
 
第4. 过好运算关,要能算,算对,还要巧算,绝对不能把立体几何当成解析几何来做,这样时间肯定不够.

最后,近期公众号针对高一下期立体几何中的主要难点做了一些微专题,具体内容如下:(点击横线链接可查看原文)

计算二面角大小的七种方法

立体几何翻折难题的常见处理策略

空间垂直证不好,基本构型懂太少!

线面角新授课中需要补充的两个压轴考点

高一下期,几何法计算线面角的四种途径

盘点外接球中的七大解题模型

截面

为了更加方便使用上述微专题,今天将上述专题word解析版一并整理出,主要归类了以下八个难点微专题(主要是几何法处理,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