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中何所有,领岭上多白云

 扈学秋 2023-06-22 发布于山东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早晨8:11,聊城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广涛教授从微信上发来了一张图片,字应该是刘教授自己写的吧。图片上面只有两行文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刘广涛教授18:11发过来的,我到了8:45才看到,心中很是愧疚,急忙向刘教授致歉。

看到这两句诗,我心中第一反应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山中何所有,古松与清泉。因为当时正在忙碌,心里面也没有多想。

我和刘广涛教授刚刚认识不久,是在聊城大学《九歌》发刊仪式上认识的。当时见了刘广涛教授,心中还有点小小的激动。急忙找个机会加刘广涛教授的微信,结果刘教授并没有带手机,把手机号码告诉我,让我搜索手机号码添加,他回家之后再加上。当天晚上18:10,刘教授就同意了加好友。

陶弘景是南朝隐士,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学家和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刘广涛教授发来的这两句诗出自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全诗是这样: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诏问山中何所有?应该是皇帝,想让陶弘景出山做官,所以下诏问他山中都有什么?

下诏书的这一位皇帝可能是南朝的梁武帝,据悉梁武帝在没有做皇帝之前,就和陶弘景是好朋友,南朝的梁这个名字据传说还是陶弘景给起的名字。定完国号之后,梁武帝就派人进山慰劳陶弘景,当时的陶弘景隐居在距离南京不远的茅山。

在隐居之前,这位陶弘景也应该在官场里面混过,陶弘景自小聪明,四五岁的时候便喜欢读诗书,九岁的时候就能熟读《礼记》、《尚书》、《周易》等深奥的经书,11岁的时候就曾做过某王子的幕府官员,23岁做过南齐的官员,以后又担任过一些小官,对于一位才高八斗的人,做的都是没有实权的小官,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报复。似乎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有过这种怀才不遇的境地。就包括一代诗仙李白也是,大文豪苏东坡也是。

古代的文人雅士求官不能就会隐居。陶弘景也是这样,既然郁郁不得志,到三十六岁那年就辞官修道,就好像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是归隐田园,陶弘景则是隐居深山,自号为华阳隐居,在山中居住。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对陶弘景是“书问不绝,冠盖相望”。这是一种什么景象,后面的车能看到前面的车,可见梁武帝多么想让陶弘景出来做官了。所以陶弘景才有了“山中宰相”的美名。

梁武帝知道陶弘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真的特别希望这个人能出山,可是陶弘景却无意繁华富贵。陶弘景曾经画了一幅画送给梁武帝,画中一头牛散放在水草间,一头牛则被加上了龙套,有人拿着鞭子在驱赶。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梁武帝看完之后也知道陶弘景的确没有什么荣华富贵的欲念,打算效仿庄子做在泥水中拖着尾巴自由爬行的乌龟。于是也不再勉强他了。

也有传说,这一句:山中何所有?是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并不是回答的梁武帝。

山中何所有呀?岭上白云多。多少人已经解释过这句话了,山中真的没有什么,但是山中有飘渺的白云,有明月清风。这里的白云,一般的俗世中人的确很难理解,更何况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人呢?只有那些品格高洁,风格俊逸的人士,才能理解岭上飘白云的感觉。

更有意思的是下面两句。诗人竟然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郑君。是呀,白云只能自己看呀。山中的景色也只能自己领悟。怎么能够拿起来送给他人呢?

年轻的时候读过这首诗,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还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以为和陶渊明,孟浩然的田园诗一样。是为了歌颂田园山居生活。

今天接到刘广涛教授再次发过来。感悟又领悟了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实欧阳修真的在乎山水之间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陶弘景也并不是不愿意出山,还是因为官场太黑暗了,既然自己的理想不能够达到,那就不如隐居深山。继续隐居的原因还是因为梁武帝和他探讨的并非国家大事,而是长生不老。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纵然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奈何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感谢刘广涛教授发来了这首诗,让我又重温了一下这首诗的意境。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到校图书馆去借书,里面印刷最精美的书都是古诗词鉴赏书,到图书馆借一次书真的不容易,我就挑选最豪华的书借出来看。也就看了不少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因为这些书印刷最精美,装饰最豪华,而且都特别特别的厚。乡下老头不识货,进城专捡大的摸。当时的小小的我,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我,走进学校图书馆,完全就是这种感觉。所以在心中也积累了一些古典诗词文学的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