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选择蒲城作为授时中心,主要考虑蒲城地处我国大陆腹地,离中国大地原点仅100千米,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当地的地质构造稳定,授时中心因地震等灾难被毁坏的系数极小;更由于其重要性,建在内陆地区相对比较安全。 蒲城县不仅是著名的“北京时间”的诞生地,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酥梨之乡”和“焰火之乡”,周边有唐桥陵、唐泰陵等多座雄伟的唐代帝陵。这里还是清朝宰相王鼎和国民革命军上将杨虎城的家乡。 与唐桥陵相比,李隆基的唐泰陵就寒酸了很多,其陵墓规模、形制及石刻,也比不上前几代的唐代帝陵。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受“安史之乱”的影响,大唐帝国国力衰微,已无法承担大规模陵寝的修建工程。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陵墓。位于蒲城县东北方向的金粟山南,是关中十八座唐代帝陵中处于最东边的一座。陵墓同样以山为陵,四周绕陵筑墙。陵园仿照唐长安城,园内建筑大体与唐乾陵相同,只是规模不如唐乾陵大。 除了唐桥陵和唐泰陵,蒲城县还有唐代的让帝李宪的唐惠陵、宪宗李纯的唐景陵、穆宗李恒的唐光陵等。其中,唐惠陵经过抢救性发掘,已正式对游客开放。唐惠陵是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大哥李宪的陵墓,共出土文物860余件(组),出土彩绘壁画500余平方米和观赏性极强的石椁,其中许多文物属国内考古首次发现。 清代考院 考院坐北向南,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临街影壁两边各有一道辕门,门内两边曾分置钟楼和鼓楼,今已不存。从大门往里,基本保持当年风貌。朱红火门,高约4米,置于鼓形门墩石上。大门外砖墙上雕刻有“金鸡报晓”“凤凰展翅”等图案。二门有一道可关启的木屏风,后为狭长庭院,两旁有对称的24间号舍。庭院北有一月亮门,南额书“腾蛟起凤”,北额书“紫电青霜”。其后为考官阅卷的伦秀堂,后边两侧厢房为考官下榻之地。伦秀堂西侧有供考官沐浴的浴室院。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为典型的关中四进式院落,建于1934年,原是杨虎城将军旧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当地政府以旧居为址设立了纪念馆。院内有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曾是杨虎城将军及其家人的居住地,西院为偏院,为花园及杨虎城将军的书房。整座建筑布局典雅简洁,朴实无华。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实物,翔实记录了杨虎城将军一生的历程。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3.6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