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画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泛舟江南 忆江南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的江南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读江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青年时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此词以追忆情怀写江南春景,斯时词人身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即使春天已经来临,洛水、伊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词人追忆江南,用生花妙笔写出“旧曾谙”的春景,以“能不忆江南”之眷恋之情收尾,令人遐想无垠。 瓜州古渡遗址 长相思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注】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泗水:传统上认为发源于泗水县东部陪尾山下的泉林。瓜州:在今江苏扬州市南。吴山:泛指江南群山。悠悠:深长的意思。 月明人倚楼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上片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回缠绵的情韵。下片嵌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之绵长。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此词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花 花非花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来如:来时。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逍遥翁 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暮年颇注重修身养性,此词类似佛家偈语,颇有禅意。花非花:说的是自然界的状况,乃词人修行所悟。花,并非人们命名为花而长成。雾非雾:同理,“雾”乃自然现象,显然不是“雾”这个汉字。来如春梦几多时:表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之感慨。去似朝云无觅处:人来人往,人生苦短,命运多舛,世事无常,一切色相俱是“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