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饕饕不绝:老字号的饺子,和网红的烧饼

 无犀之谈 2023-06-22 发布于北京

几天在西四平安里一带,先后试了两个馆子,一个是北京老字号,一个是新晋的网红小吃,遂而生出一些与美食本身有关、又无关的小感慨,聊作此篇,君且笑之。

先说说饺子吧。

北京的饺子,大概最能体现水准的就是三种馅儿,猪肉茴香,羊肉萝卜,韭菜鸡蛋。

什么鲅鱼啊三鲜啊都是后面的事了,大部分饺子馆愿意拿鲅鱼馅儿当招牌,无非是利大。

话不多说,这家开在西四的惠丰饺子楼,他家的茴香馅儿饺子,是我吃过的,茴香味儿最浓的。

这个一点不夸张。

要怎么才能做到饺子的茴香味浓?

一是茴香必须足够新鲜,这是基础;

二是活馅儿的手劲儿不能过也不能轻,过了,肉与茴香就活泥了,茴香味必然被冲掉,轻了,茴香的香味没办法和肉香产生融合,只有清香而无肉味,失色不少;

三是饺子的个儿头不能太大,还要保证皮包馅儿,满堂鼓。为什么呢,因为饺子的个儿一大,主要是指水饺,入水汤一二沸后,势必有水倒灌皮囊,冲淡了茴香的味道。但更重要的是考验饺工的包技,让饺子皮的空间内充满又不会外溢馅料,才会保证出锅的饺子,一咬之下,香滋唇齿。

之前吃过的几家京城数得上号的,就不一一点名了,反正,包括那些动辄要排队两三个小时的饺子馆,都不如这家的。

再说这羊肉萝卜馅儿,考的是萝卜丝打馅儿收汤兑羊肉的水平,属于馅儿货里最吃功夫的几种馅儿之一了。

惠丰饺子楼的羊肉萝卜饺子,一口下去,就知道,馅儿的功夫到家,不松不垮,紧实,但萝卜和羊肉的层次感又很分明,好吃。

你只要上口一咬,立刻能判断出,萝卜的刀工有多精到,它不是烂泥的那种萝卜馅儿,也不是咬起来咯吱咯吱的那种萝卜馅儿,它是恰到好处,能吃出萝卜的口感,但又能浸入羊肉的鲜香。不易。

胃口有限,有机会再试韭菜鸡蛋的。

另外,惠丰饺子楼的四喜真地道,面和肉的比例,是大师傅才调的出来的!

提醒一下,惠丰饺子楼,和现在开了好多分店打着老字号招牌的惠丰堂,不是一事,别混了。这家的前身是著名的合义斋,正根儿的老字号!

下面再说说烧饼。

开在这家饺子楼对面儿的一家烧饼铺子,店名听着就很网红《来个烧饼》。

之前一直被点评推送很多次这家的烧饼,实在好奇和馋,过来一看,嚯,生意果然是好,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点了一个坛子肉烧饼和一个肘子烧饼加一碗羊杂。

怎么说呢?本人对店家没有任何意见,烧饼和羊杂整体上也算差强人意,但就是感慨,这个时代,勤行儿拼的不只是案板,还有从品牌推广到宣传营销的太多东西。

说实话,作为烧饼的窝子,北京城里做的比这个好吃的烧饼夹肉,不要太多了,但要说起人气火爆的程度,可能还真找不出另一家比这家高的。

先说烧饼坯子,层数不太够,带来的就是口感上酥脆与蓬松度的缺失。

再说夹肉,坛子肉和肘花是同一个问题,太咸了。

我猜,中午来吃的话,可能味道会更合适一些,毕竟经过一下午的沉淀,浸味的程度一定是深了。

羊杂呢,就不具体点评了,我知道,这是我的错——到一家非清真餐厅挑羊杂的毛病,本身就是我矫情了。

因为京城里随便一家有点小名气的清真餐厅,羊杂汤,一定都比这家的用料及口感要强不少。

西四到平安里一带是北京不输簋街的美食密集地,能在这里闯出名堂来,来个烧饼,也算用心了。

————————

说完了吃食,就来说说,到底什么才是美食,我们应该如何认知美食?

北京城的饺子馆和烧饼铺都很多,做出自己特色的当然也不少,但这些特色,要想真的被有食欲以及有食品的老饕了解到,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我查了一下,惠丰饺子楼贵为老字号的传承,在美食平台上的评分并不高,人气也很一般。通常来讲,在点评上,只有评分高于4分的饭馆,才会更吸引远道而来、慕名而来的客人。

而西四的这家烧饼铺呢,评分已经四星半了,点评量奔着半万去了,甚至还入选了点评的2023年必吃榜。

有这样的背书,难怪宾客如云,而不是万里无云。

到底有多好吃,才能被授以“必吃”的名号?

我喜欢旅行,途中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品尝那些当地的“必吃”美食。

以前没有互联网推荐的年代,我的选择通常是依靠熟人间接问当地人,或在当地和出租车司机攀谈,和酒店服务员聊天,当然,这种信息获取方式,也有风险,比如偶尔会被宰一道。

现在,我去外地选择餐厅,基本上就是通过点评上的所谓“必吃”logo,以及点评数量来做最重要的参照。

说实话,大概也有那么几次,我一边吃着“必吃”,心里一边骂着bitch。

总体来讲,必吃榜的成色还算可以,大都在水准之上。

问题在于,水准之上的意思,是平均水平的上方,却并不意味着,他们达到了这个行业、这个品类,这个菜系的巅峰水平。

于是,说回来惠丰饺子楼的饺子,在我的主观口味感觉上,这家的饺子,是值得给一个“必吃”的。

至少在我,以后如果突然特别想吃猪肉茴香饺子了,肯定是第一时间来这家,因为它的口味,就是我认知中这个饺子品类中的巅峰,是必吃。

可是,老字号,尤其是这种半国营性质的老字号,是不太懂营销的。

馆子里的服务员都很周到,佩戴着绶带为我端茶递水,还提示我饺子汤到哪儿去盛,上盘的饺子也讲究——

下面有孔洞屉盘,尽量将水饺带出来的锅水篦出,

上面有餐罩,饺子上桌时还冒着热气,第一口吃进去是烫嘴的。

可这种饺子馆,它不可能为了营销,给自己起个非常互联网的名字,“来盘饺子”“饺子来了”“饺喜欢你”“我饺着你最好”……

卖饺子,就老老实实地卖饺子,好吃,永远是第一位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