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孝胥书法

 荣纳堂 2023-06-22 发布于天津

转自 卢秀辉

原标题: 戊戌政变后,他学会了见风使舵。自许自己是一个可以挽救危局的人,他认为“伪满”仍是振兴天下的机会。他的晚节是一大败笔!


《书法家诗传·四五一·郑孝胥》

诗文/卢秀辉

为郑孝胥太夷不齿歌

官宦传家乐,委倭耻到深。

涪翁门面小,仰颈不容愔。

学问陷沟壑,由来失故林。

权奸岂能顶?史上也难寻。

曲线救亡满,丧哑万里音。

旷夷疑龊辈,嫌鄙一言心。

书法清刚内,无端遒劲任。

何须残影灭,卖国莫嗟沉。

戊戌政变后,他学会了见风使舵。自许自己是一个可以挽救危局的人,他认为“伪满”仍是振兴天下的机会。他的晚节是一大败笔!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一字太夷。别号海藏,又号苏庵,福建闽侯人。

郑孝胥的祖父名郑世倌,曾为宦袁江。郑孝胥的祖母何玉瑛工诗,常佳句叠出,著有诗集《疏影轩遗草》2卷。郑孝胥的父亲郑守廉,咸丰二年(1852年)恩科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引见,以主事用,签分工部行走,签掣吏部考功司主事。郑守廉卒年五十四岁。

郑孝胥四岁即入塾,跟从他的叔祖郑世恭学习,叔祖授他以《尔雅》。叔祖郑世恭与郑孝胥的父亲郑守廉为同年进士,分为主事,因薪资不足以糊一人之口自存,乃告假归里,设馆授徒。失馆时学妇女络丝,将缫车上脱下的丝绞转络到丝籰上,日得百十钱以自活。左宗棠督闽时,闻知其名,聘为凤池书院山长十年;王凯泰抚闽时,改聘他为致用书院山长十年;最后主正谊书院讲席。郑世恭长于制举文,能背诵十三经及注疏。郑孝胥的父亲郑守廉,也为主事后,亦随叔祖告假,回乡数年后复入京为官。郑孝胥七岁时侍母入京,十七岁时,父亲郑守廉逝于京城。

母子归里后,郑孝胥又从叔祖郑世恭学习举子业。郑世恭极喜侄孙郑孝胥,两人谈诗论文,极为相契。祖孙二人谈到兴处,相互肯定,也常抚掌。郑孝胥评价黄庭坚之语,深为叔祖激赏。郑孝胥说:“黄涪翁诗,功深才富,亦是绝精之作,特门面小耳。此譬如富翁十万家私,只做三五万生意,自然气力有余,此正是山谷乖处。”郑世恭认为侄孙“此论极允,自有评山谷以来,无此精当者。”郑世恭对郑孝胥诗学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除叔祖郑世恭外,郑孝胥的母舅林葵对他的影响也很大。林葵一生为幕僚,先出为两江总督沈葆桢掌书记,沈葆桢死后,跟随提督吴长庆从庐江去登州抵抗日寇,幕僚中有张謇、朱铭盘等人。后随吴长庆平定朝鲜之乱,乱平后,林葵返回故乡。林葵性嗜酒和旅行,归国后,旅食建溪,郁郁憔悴孤死,他的遭遇颇为偃蹇。郑孝胥从林葵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得益良多。张謇、周家禄,都是林葵介绍与郑孝胥相识的。

.郑孝胥书法

光绪八年(1882年)郑孝胥中福建省乡试第一名解元。光绪十一年(1885年),郑孝胥任李鸿章幕僚。4月18日,李鸿章代表清廷与伊藤博文在天津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条约规定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军,由第三国教官训练朝鲜军队,若朝鲜发生变乱或重大事件,两国出兵时须互相知照。由于该条约默认了日本与中国均有出兵朝鲜半岛的权利,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了祸根。郑孝胥后来考取了内阁中书,他耻于做此下僚,由内阁中书改官同知,发往江苏候补。

光绪十七年(1891年),郑孝胥因熟悉对日洋务,东渡日本,任清廷驻日使馆书记官。次年,升日筑领事,调神户、大阪总领事。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郑考胥回国,时年三十四岁。时张之洞急欲革新湖北政治、洋务,闻听郑孝胥从日本回国,招其入幕府,向他详细询问日本维新后的情况,郑孝胥作《纪对南皮尚书语》:

尚书顾我言,子适日本归。

韩衅初未发,蓄谋非一时。

彼族治战具,其端讵难窥。

觇国能返报,备豫或不迟。

边事坏至此,语次张髯髭。

逡巡仰而对,兹意匪所知。

颇闻列国法,其制有三师。

号为常备者,终岁听指撝。

昼惊若赴敌,宵严若交绥。

其次曰预备,军行乃登陴。

又次为后备,不足则徵之。

朝令夕已发,有类脱兔驰。

中朝实久弛,文武苟以嬉。

寇至纷募兵,械器窳弗治。

近如牙山役,浃月遥相持。

济师数十请,主者莫肯尸。

败我非彼能,灞上真群儿。

尚书试熟念,下走徒嘘唏。

张之洞听了郑孝胥详述日本维新后的富强情况,又读了郑孝胥《纪对南皮尚书语》诗,认为郑孝胥是可塑之材,为中国迫切需要之人物,乃专折上疏,向朝廷推荐郑孝胥为大可用之才。旨降,赏道员,命其仍佐张之洞。郑孝胥在张之洞幕府期间,张之洞很信任他,让他参与了所有政事、军事。郑孝胥积极支持维新,戊戌政变后,他学会了见风使舵,已经离初心渐远,学会了明哲保身。时仕时隐,不仅从政,还参与练军、率军。 汉粤川、锦朝铁路、葫芦岛开埠等实业,他也积极参与。他又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兼汉口铁路学堂校长、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参与的事情多了,思想也开始膨胀,自许自己是一个可以挽救危局的人,他在等待振兴天下的机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郑孝胥以遗老自居。1923年,郑孝胥奉溥仪之命入北京。次年,张勋辫子军复辟,溥仪又作了12天的皇帝,郑孝胥被任命为总理内务府大臣。溥仪第二次登基让维护共和的革命党人认清了保留他地位的危害,于是,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部下京畿警卫总司令、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将溥仪赶了出来。

1925年后,郑孝胥负责溥仪的总务处及对外事宜。1928年,郑孝胥赴日本,筹划溥仪复辟活动。“九·一八事变”前两个月,日本人吉冈安直让溥仪的亲弟弟溥杰带话给溥仪,“满洲将有事发生,请宣统皇帝多多保重,他有希望重新登基!”溥仪明白这是一种暗示,并猜到它是即将行动的信号。“九·一八事变”后,溥仪欣喜若狂,亲自到天津海光寺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香椎浩平中将的府邸,他们希望溥仪立即到“祖宗发祥地”主持大计,复辟大清。

1931年11月2日,关东军土肥原贤二来到静园拜见溥仪,土肥原肯定的告诉溥仪可以建立帝制国家。

11月10日,按照日本驻屯军的安排,溥仪秘密逃离他的寓所静园,由郑孝胥父子陪同乘坐由日本军人保护的小汽艇顺着白河侥幸偷渡到了大沽口,改乘日本商船“淡路丸”号抵达辽宁营口“满铁“码头。板垣征四郎去拜见溥仪,告知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溥仪不满意执政,他要做皇帝,愤然拒绝。板垣把郑孝胥、罗振玉等都叫到大和旅馆,让他们向溥仪转达:“军部不会改变原定计划。如果不接受该计划,视为敌对态度,会用对待敌人的手段做个答复。这是军部最后的意思!”溥仪同意暂以一年为期,有条件接受执政职衔。逾期仍不实行帝制,到时即行放弃。

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郑孝胥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同年9月,与日本关东军代表武藤信义签定日满议定书,承认日本在满洲国的特殊地位与驻军权。1934年,溥仪称帝,任命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大臣。1935年5月21日,郑孝胥失势,但仍然继续为日本侵略者效力。郑孝胥的弟弟郑孝柽,民国初年的安徽省政务厅厅长。闻知其兄郑孝胥任伪满洲国总理,忧愤填膺,杜门不出,克保晚节。伪满洲国五六次请他去做“部长”,他丝毫不为所动。郑孝胥死于1938年,传言是被毒杀。郑孝胥的晚节,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大败笔,在历史车轮面前,有能力的反动者怎能挽救时局?而中国的时局又岂能委于倭寇!这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他个人不自量力的悲剧。

晚清以来影响最大的诗派是同光体,郑孝胥与陈三立是同光体代表人物。郑孝胥诗学古趋向,在于谢灵运、孟郊、柳宗元、王安石、陈与义、姜夔、元好问诸家。他的诗意度简穆,韵味淡远,造语生峭,清言见骨。郑孝胥的诗风,得益于家族熏陶,尤其是叔祖郑世恭、舅父林葵。

郑孝胥早年学颜真卿和苏轼,后学魏碑,并参以张裕钊,形成了清刚、遒劲、凝炼的风格。郑孝胥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现在的“交通银行”四字就是交行成立之初,花四千银圆请郑孝胥所书。郑孝胥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他的书法很有个性特点,是近代书法的高手。他是铁定的汉奸,是卖国贼,他的书法成就不让同时代的任何一位书家。可以说,郑孝胥矫正了赵之谦的一味飘滑、陶浚宣的板滞和李瑞清的颤笔,力戒魏碑各种习气。难得的是郑孝胥能自成面目,让他的作品有了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字如其诗,诗高于人。人,却是不齿的败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