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血性结肠炎的病理特征

 Joy2023 2023-06-22 发布于浙江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本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其中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急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为其临床特点,分坏疽型、一过型和狭窄型。

图片

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引起穿孔

图片

图片

图片内镜下表现

图片

图片

镜下表现:表层上皮坏死脱落腺体萎缩间质胶原化

IC镜下的表现随缺血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缺血早期,镜下可见黏膜苍白、发脆、水肿、点状出血、散在糜烂、节段性红斑、有或无溃疡和出血。中度缺血的镜下的特征是线性溃疡或病变沿结肠纵轴分布 。进一步缺血时,镜下可见到蓝一黑黏膜结节。有时也可看到假息肉,甚至假瘤和伪膜。慢性缺血的镜下特征是狭窄、结肠袋消失和黏膜呈颗粒样改变。尽管结肠任何一部分都可能被缺血影响,但结肠最易被影响的部位就是血供差的“分界区(watershred)”,如脾区、降结肠、乙状结肠或直乙结肠交界等 。
IC的病理表现也是非特异性的,可观察到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出血、隐窝破坏、血管内血栓形成、坏死,有隐窝脓肿的肉芽组织增生,假息肉改变,类似克罗恩病的表现”。慢性IC可见到黏膜萎缩、肉芽组织及富含铁黄素的巨噬细胞等。狭窄型IC可观察到透壁纤维化和黏膜萎缩。

\END\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内容,纯属学术交流,如涉及版权疑议,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个人形式转发,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并在文首注明【来源:病理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