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言词汇|这样的天津话,您说哏不哏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6-22 发布于北京

走在天津街头,听两个本地人聊天,甩出来的包袱、说出来的段子,几乎都自成一派。外地人一到天津,首先体会到的不是天津城的“九河下梢”的独特韵味,也不是狗不理、大麻花的美食诱惑。而是天津人特有的幽默、直爽,以及天津话带来的乐趣。介到底似为嘛呢?

地处燕赵大地的天津商贸发达、人气旺盛,更有戏曲码头、曲艺之乡、相声窝子之称,这造就了天津人幽默风趣的性格特征和练达得体的社交能力,在相声窝子长大的天津人嘴贫且爱打镲,似乎天生就会抖包袱,天津也由此被赋予“哏儿都”的称谓,这种个性独具的城市性格外化成了别具一格的天津方言。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天津话中一些比较有趣的词语。

倍儿哏儿(bèir génr)

在相声能人辈出的天津,百姓语言之间充满了诙谐幽默,不经意间便出现调侃语句,因此天津卫又被称作“哏儿都”。那么“哏儿”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哏”字古同“很”“狠”元代戏曲家孙仲章《勘头巾》一剧中,县令大人一上场就唱道:“你见这恶哏哏公吏排,不是我官不威牙爪威。”这里的“哏”作“狠”讲,道出了公堂的凶恶形状。

在天津话中,“哏儿”表示“开心”“好玩儿”“好笑”的意思,具备幽默诙谐的意味,并且“哏”在朗读时只有在后边带上尾音“儿”才能算作地道。例如,某位朋友言语幽默、举止诙谐,我们可以用“介人儿可zen(真)哏儿”来形容他。同时,“哏儿”也包括对自我的调侃,例如,老李调侃自己走路摔倒时说道:“昨儿个下雨,地面滑,还真哏儿,我一不留神,蹿出五尺多远啊!”

“倍儿”多用于口语词,有“非常”“十分”的意思,如“说话儿倍儿贫”“脑门儿倍儿亮”“小伙子倍儿有精神等”。

天津人诙谐幽默,谈吐间总是流露出一种调侃生活的戏谑,这份戏谑带着一种知足常乐的豁达气节,让人感到一种无可抗拒的亲切和热忱,而这种本质属性正是“哏儿”,它体现了天津人待人接物“乐天知命,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将严肃问题游戏化,是天津文化极其生动的注脚。

姐姐(jié jiè)

初到天津的人或许都会感到困惑,无论是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还是五六十岁的老大爷都会爱管小姑娘们叫一声“姐姐”。别嗔怪,这可是天津卫独有的智慧。

其实,随着我们年龄日渐增长,如何选用恰当的称谓也渐渐变得棘手了起来。然而天津人民就没为这种事儿犯过愁。在天津,无论双方年龄多大女性一律称呼为姐姐(结界),这样的称呼不仅模糊了年龄、职业、相貌、气质等所有维度的差异,而且显得大方亲近,拉近了对话双方之间的距离。

对于商贸发达的天津而言,四处跑码头讨生活的商贩在面对操持柴米油盐的女性顾客时,一声嘴甜的“姐姐”既免去了揣测对方年龄与职业的困扰,又尽显亲切真诚,成了最保险的称谓。总之,“姐姐”称谓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商业文化的精细、移民文化的热情和市井文化的纯真,体现了天津人宽广的胸襟和爽朗的情怀。

嘛(mà)

疑问代词“嘛”在京津一带颇为流行,可以解释为“什么”。北京话中的“嘛”都成“má”,如广告词“吃嘛嘛香”,而天津话中“嘛”往往被读作去声(四声)“mà”,表示“什么”的含义,例如“嘛事儿”“嘛玩意儿”“你姓嘛?”“说嘛不听嘛”等等。用简短的单字代替两个字的内涵,对话时绝不拖泥带水,正是天津人豪爽直率的性格外化。

著名词作家阎肃曾写过一首《天津话“嘛”字歌》:“每一串音符哆来咪发,讲究好听是咱天津话。透着那个俏,显着那个嘎;那么机灵,那么潇洒,幽默直爽,豪放泼辣!就是这个嘛,学问就挺大——有时是疑问,有时是惊讶,有时是否定,有时是打镲,有时它就是可呀可劲夸。别看这个嘛,学问就挺大。或许是亲切,或许是吵架,或许是不待见,或许是圆滑,或许它就是打呀打哈哈。您啦,您啦,您说那是嘛?嘛嘛嘛嘛,'嘛’它就是'嘛’。”阎肃先生对天津话“嘛”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剖,将天津方言的幽默风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鬊(shún)

在天津,评价一个人相貌丑陋时往往会说“介人长得真鬊”,鬊也可以表示晦气的意思,如“这一天可真鬊死我了!”,还可以指羞愧难堪,如“考这么低的分数,我都替你嫌鬊”。此外,鬊还衍生出了一个惯用詈语——鬊鸟,指面貌丑陋、衣着奇特、不被待见的人,例如鄙视某人往往会说道“介鬊鸟!”。

鬊,意指头发凌乱、或丑的意思,与鬘(mán,形容头发美)的意思相反。这个复杂的“鬊”字是已故历史学家李世瑜先生从康熙字典找到的已废字,既形象地展现了方言词汇的内涵特点,又体现了天津方言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天津方言中的有趣词语还有很多,无不洋溢着达观聪慧、豁达幽默的人生智慧。《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评价天津人的乐观态度:“就像海鲜到了季节要吃,一切事情都会在一个恰当的时间迎刃而解。”如果您身边有一个天津人,可千万要好好珍惜,他们个个听着相声长大,张嘴就是一个包褓,顺口就是一个段子,只是嬉笑怒骂便能让你顿时开怀大笑,将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这样能说爱说的“卫嘴子”,有谁不喜欢呢?

参考文献:

[1] 谭汝为. 乡音识烟火[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

[2] 谭汝为.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J].文化学刊,2014(01):68-81.

作者简介:

张婧,重度相声爱好者,一个在天津求学的浙江妹子。

主编:阮桂君

执行主编:向芷晗

作者:张婧

编辑:姚思涵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