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第60篇:读文有思∣统编教材“短语结构”的教学方法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06-23 发布于广东

统编教材“短语结构”的教学方法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淡化语法知识”是曾经的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我一直反对这种导向。语法知识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好在统编教材“亡羊补牢”,用知识补白的方式提供了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一块的教学不是很重视。我市的期末考试一贯将这一内容作为考点之一,虽然分值不大,但想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引导教师稍微关注一下语法知识的教学。去年期末考试,曾直接请学生判断句子中的哪些词是动词,很多同学都不清楚“是”是判断动词。那么,这类语法知识究竟如何进行教学呢?《语文教学通讯》(B刊)2023年第5期发表了苏州市地三十中学田明亮老师的论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实践:短语结构》,我认为很有启发意义。

从宏观理念上讲,“短语结构”的语法知识是在“学习任务群”的观照下进行教学的。短语类型主要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列出来的并列、主谓、偏正、动宾、补充五类,分布在课本的第108—147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要求“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学习整理典型的语法、修辞应用实例”,在教学提示中还指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要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这就为短语结构的教学提供了内容和方向。不过,课标强调了“避免”的内容,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答案就在“学习任务群”里,即“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本文作者采用的正是学习任务群的相关理念与思路。

从具体层面来看,作者设计了“我为黄山拟对联”的总任务,串联起对五种短语结构的学习,其具体步骤是:

任务一:名联赏析。对联是七下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这一内容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1.搜索整理有关对联的基本知识。2.晒晒我找到的对联。3.评一评“最美对联”,比如最有趣的对联、最巧妙的对联、最长的对联等。4.名联欣赏。学生对这些活动是比较感兴趣的,网上或者其他资料中也会有相关的资源。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既可以掌握或复习有关对联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感悟到一些有关对联的文化。

任务二:初识短语。教师由对联引出对短语结构的了解,自主阅读课本中有关短语结构的知识,初步了解五种类型的结构。主要学习活动有:1.阅读短语结构知识短文,做好知识整理。2.教师提供多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竞赛性、游戏分类与识别训练。短语类型其实不难理解,把握了“主谓”“偏正”“动宾”等关键词语的含义即可。

任务三:分门别类。教师选择了随文学习短语结构的材料,即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主要学习活动是:1.完成常规阅读任务:阅读梳理文章的框架,整体感知全文,简单品读精彩语句。2.在教师提供的文本中摘录四字短语。3.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短语知识分类。4.讨论辨析。在这些学习活动中,我非常欣赏的是教师通过“四字短语”来教语法知识。例如简单的、明显的短语,其类型是容易判断的,例如“桌子和凳子”“踢足球”“吃饱了”之类的,但一旦提供了四字短语尤其是成语,学生就会感到不知所措。例如“登峰造极”,很明显“登峰”和“造极”是并列关系,有的学生却认为“登”和“峰”是动宾短语,这样就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还有的面对“千岩竞秀”“心潮澎湃”“破土而出”“雨后春笋”“不计其数”之类的,根本判断不出其短语结构。而在该案例中,教师请学生先把所有的四字短语找到,然后进行分类汇总,针对一些不太常见的、结构不太明显的短语,师生可以展开讨论。这个质疑与讨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任务四:巧用短语。这一任务一共包含了三个环节:一是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对联的特点,例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二是教师提供示例后学生自主拟写对联。由于之前学生对四字短语进行了分类,现在拟写对联便有了可靠的依据。三是尝试添字添词创作更长的对联,例如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首先,语法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具体的文本。教材课后知识补白部分的语法知识,很多例句都是来自本课文。如果脱离了课文,直接讲解短语结构的知识,然后进行训练,这种教法过于机械,流于识记。但仅仅是用到了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我觉得也不能达成目的。如果将短语结构与课文的内容进行联结,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紫藤萝瀑布》课后的知识补白是“并列短语”,那教师就可以将本课中的并列短语如“深深浅浅”“推着挤着”“仙露琼浆”等,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当然,这依然不是效果最佳的做法,最佳的自然就是像本文作者那样,用一篇文章将所有的短语类型知识“一网打尽”。

其次,语法知识的学习不能“自成体系”,而是要考虑和其他教学内容的整合。本文所提供的案例,最大的优点就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即对联和短语结构的语法知识进行整合。我们知道,对联是中考的考点之一,单独复习固然也没错,如果和其他知识进行整合,就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整合不是生拉硬扯,而是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对联的知识与短语结构知识是有一定关系的,前者的“词性相对”对理解“并列短语”是有帮助的,将这两块内容进行整合,我认为是十分巧妙。

总之,语法知识的教学要引起教师的关注,不一定要将其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但肯定不能忽视,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创新,改变“传授知识、训练知识”的倾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