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讲完了五行相生规律在临床的运用,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五行相克规律的治则和治法,一般在临床上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1 五行相克规律四治法 ![]() 2 抑木扶土法 ![]() 3 培土制水法 ![]() 4 佐金平木法 ![]() 佐金平木法,指的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称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 注意,这里面涉及《黄帝内经》的知识:肝居于右,其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所以肺阴不足,右降不及,肝居于右,其气升于左,若肝火太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 佐金平木法,几千年来,这个词一直在用。但在各大医家所创的方子中没有一个,基本上没发现是通过佐金平木法创的方子。刚才举了多例子,左金丸、痛泻要方、实脾饮。 张介宾所创的金水相生法-金水六君煎,益火补土法-四神丸,滋水涵木法-杞菊地黄丸,都有典型方剂。我几乎翻遍所有古典籍,都没有发现典型的佐金平木法所创的方剂。找来找去,就找到一个勉强可以归为佐金平木法的方剂——青蛤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某一部药典里(《中国药典》2000版),把它改为黛蛤散。青黛和蛤壳,以1比10的比例组成。 我认为这个方剂勉强属于佐金平木法,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方剂用于治疗肝火犯肺的咳嗽症状,还要配合加减泻白散一起治疗。所以翻遍十万大山,佐金平木法还是个空白。 大家可以把中医内科学(第九版)翻到81页:治疗咳嗽的肝火犯肺证,上面使用黛蛤散和加减泻白散,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方剂。这就是为何我在讲课前,先把我《医门推敲》的木火刑金汤列出来,因为木火刑金汤是非常典型的佐金平木法方剂。 这个方剂就是用养肝阴,清肝火的方法,治疗肝火犯肺的咳嗽,甚至咳血。方剂的成分是:生白芍,枸杞子,生地等。 以后中医界,运用佐金平木法的典型方剂就是木火刑金汤,出处是《医门推敲》,作者张胜兵。青蛤丸、黛蛤散,用于治疗肺痈、肺萎这些病症,但是木火刑金汤用于治疗肝火犯肺所导致的咳嗽、咳血等症状,具体情况请看《医门推敲》中的木火刑金汤。 (青蛤丸:《卫生鸿宝》卷一方。青黛、煅蛤粉各三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指头大,每服三丸,睡前噙化。治肝火犯肺,头晕耳鸣,咳痰带血,咽喉不利,胸胁作痛等症。《卫生鸿宝》方书名。6卷。清·祝补斋(西溪外史)撰。刊于1844年。本书收集临床各科有效的成方,单验方及各种外治法等汇编而成。卷1内科;卷2外科;卷3幼科;卷4痉科;卷5女科;卷6伤科。各卷又分病列方。作者选辑多系近人试效之方,内容又较通俗,便于读者临床运用。 木火刑金汤:《医门推敲》方。代赭石15克(先煎)、生白芍15克、生地25克、枸杞15克、川楝子6克。 治肝阴不足之肝火犯肺证见咳嗽阵作,气逆,甚则咳吐鲜血,胸胁痛、性急易怒,心烦口苦,头晕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肝阴不足之肝阳上亢证见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或肝阴不足之肝火犯胃证见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或肝阴不足之火伤冲任,迫血旺行之月经过多或崩漏证见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色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此方第一次临床运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取代药物繁多之黛蛤散(或龙胆泻肝汤)合泻白散(或清金化痰汤)加减,故命名为木火刑金汤,然经临床运用,木火刑金汤经过加减之后亦能治疗肝阴不足之肝阳上亢证;肝阴不足之肝火犯胃证;肝阴不足之火伤冲任,迫血旺行之月经过多或崩漏证。故此方已扩大其治疗范围,但名字仍为木火刑金汤。) 5 泻南补北法 ![]() 五行相克的最后一个治法:泻南补北法。这个名称是根据五行中的五方命名,南-五行属火,对应的脏是心,对应的腑是小肠;北-五行属水,对应的脏是肾,对应的腑是膀胱。 泻南补北法就是泄心火以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证。 因心属火,位南方,肾属水,位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 肾为水火之宅,张介宾在命门学说里面说的很清楚,如果大家想详细了解,可以买一本《景岳全书》回家慢慢研究,当然现在肯定看不懂,等大家把基础学好,打牢固以后,在慢慢去研究。 等大家以后水平提高后,再回头看看我今天讲的课,就会发现是前后呼应,思路清晰。泻南补北法这里讲一个代表方剂:交泰丸。这里的交泰丸不是《万病回春》里的交泰丸,很多医家都创过交泰丸。我这里所讲的的交泰丸是明朝韩懋所著的《韩氏医通》里的交泰丸,他由黄连、肉桂以6:1的比例组成,黄连18克,肉桂3克。 一个清心火,一个温肾阳。《万病回春》里的交泰丸,治疗胸闷难当、不思饮食、心火偏亢、心肾不交、失眠、心悸等情况,也治疗心肾不交。这两个交泰丸都可以作为治疗心肾不交的代表方剂。 《脾胃论》里也有一个交泰丸,但是不是治疗心肾不交的。这里为何要叫交泰丸呢?他是根据卦象来的,脾之卦象,天气向上,地气向下,形成阴阳背离、天地不交之像,由于明代医家韩懋他是个易医学家,他在读易经时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肉桂温热入少阴肾经。取肉桂一钱应天一之数,取黄连六钱应地六之数。意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脾卦为泰,故名曰交泰丸。阴阳失乖、水火不济,人病失宁,可服交泰丸也。 交泰丸,交济水火,取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之温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如此水火既济相交,诸病皆调。 总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可以确立有效的治则和治法,指导临床用药。但在具体运用时又须分清主次,要依据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全面考虑。 可以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或以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以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或以扶弱为主,抑强为辅。如此,方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 扫码听音频 ![]() 每日一问 关于五行相克四治法你还想知道啥? 读完本文后,可在文末留言讨论哦! ![]() 张胜兵 武汉名中医 |
|
来自: 新用户9362OW5Z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