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自己的“情绪小管家”儿童情绪管理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6-23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广州市黄埔区普爱社会工作服务社


一、服务背景

儿童的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地以完全尊重的态度理解儿童情感的时候,儿童生活才被真正重视。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于现在的健康成长和对长大后的情绪认知及情绪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二、需求评估

根据过往小组活动、学校访谈和个案转介和跟进情况对一般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收集,一般组员表现出在情绪管理、认知偏差等需求。

特别在与南岗小学和沙步小学的访谈中,近年来发现组员的情绪管理较差和行为问题凸显,希望社工能开展一些服务帮助提升组员的情绪管理能力等。

组员由于年纪较小、生活经历较少,在学校和生活中不知如何有效的与人沟通互动、不能有效的表达个人感受,易冲动、莽撞行事,导致他们在家庭中、在学校里易成为“捣蛋分子”,这也为他们的人际适应、学业适应带来了更多的阻碍。

而在人际关系、学业方面的适应情况直接影响到组员主观生活满意度和自我认知。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学业适应状态易造成组员自我接纳度较低、自我满意度较低。

本次情绪管理小组旨在让儿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学习如何处理情绪困扰,从而提升儿童应对在校与社工、同学及在家与家长、朋友的情绪冲突情景,提升儿童对自我的认同,对情绪困扰情景处理的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人际、学业适应能力。

三、理论依据

情绪ABC理论: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持续困扰我们,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

然而,其实在面对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两个人一起准备篮球比赛,结果都没过。

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且在社工在平时服务当中发现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大部分是因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解释过于悲观和糟糕,且产生消极的信念和行为,故为了让儿童学习正确的情绪管理的方法,社工采取情绪ABC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让儿童学习如何认识自己及其他人的情绪和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去处理消极的情绪等,从而提升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服务方案设计

(一)服务目标

组员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学习如何处理情绪困扰,从而提升儿童应对在校与社工、同学及在家与家长、朋友的情绪冲突情景,提升儿童对自我的认同,对情绪困扰情景处理的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人际、学业适应能力。

1.80%的参与组员能够了解情绪基本知识:情绪的基本类型,能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2.80%的参与组员能够学习到至少一种新的情绪管理技巧,并尝试运用技巧解决情绪困扰。

3.80%的参与组员提升自己应对情绪困扰的能力与信心。

(二)服务计划

根据服务目标,社工设计了六节小组内容,具体如下:


五、服务过程

(一)服务过程介入

小组开展前

小组前期主要包括计划书的撰写与定稿、发布小组通知、物资准备、场地布置以及与合作单位沙步小学沟通合作事宜等环节,主要由周春月社工负责完成,所有小组准备事项均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完成情况良好。

(二)小组开展中

小组前期,社工主要带领儿童互相认识和熟悉、形成小组规则、以及引导儿童认识情绪的含义和特点,前期小组目标达成情况良好,但小组氛围相对拘谨;

小组中期,社工以视频、游戏等互动性较强的形式,引导儿童学习认识自己及他人的情绪以及情绪管理的1.0和2.0相关的情绪知识,小组氛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

小组后期,社工主要带领儿童一起回顾整个小组过程,检验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处理儿童的离别情绪,整个小组过程无意外事件,小组氛围总体活跃开放,通过小组前后测和小组分享,社工可知此次小组效果良好。

(三)小组开展后

小组结束后,社工与组员一起整理小组现场,并进行小组合影留念。周春月社工负责通讯稿、总结报告撰写以及文书归档等事项。

六、服务成效评估

(一)小组目标的达成

目标一:80%的参与组员能够了解情绪基本知识:情绪的基本类型,能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达成情况:目标达成。根据小组前后侧比较,在后测中数值明显比前测高,证明所有组员在小组学习后能够了解到情绪基本知识、基本类型和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绪。

同时社工在小组过程中观察到组员在情绪游戏体验和分享环节中都很积极认真,也分享到自己学习到了情绪的相关知识,最后社工还让组员设计自己的情绪记录表,让其学会每天记录自己的心情,并协助进行思考,组员对情绪记录表的掌握情况良好 。

目标二:80%的参与组员能够学习到至少一种新的情绪管理技巧,并尝试运用技巧解决情绪困扰。

达成情况:目标达成。根据小组前后侧比较,组员从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到后面写了玩游戏、听歌、冷处理、六秒深呼吸法等等,代表组员对于情绪管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在小组回顾和分享环节中,组员们纷纷表示之前自己是没有什么头绪去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但是在学习小组后,对情绪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组员肖同学表示自己学习到了面对别人起绰号我可以冷处理,如果同学很过分我就可以寻求老师或者家长帮助,也学习到了别人无意踩到我时,我可以先深呼吸六秒或者点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跟同学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都是我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感谢社工的分享和教导。

目标三:80%的参与组员提升自己应对情绪困扰的能力与信心。

达成情况:目标达成。根据小组前后侧比较,组员在“我相信自己有信心和能力去处理我的负面情绪”中分数都有所升高,有从1分到5分的,有1分到4分的等等,在小组分享中,社工询问组员是否有信心能够处理自己的情绪,组员们很大声的回应社工,表示“有信心!”,同时个别组员也分享到自己在小组学习中,学到了很多方法,也会在日常中进行使用,也相信自己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处理不好,也知道可以寻找老师、家长或者社工的帮助,社工对于组员的分享都给予肯定,也相信组员能够做好情绪的小主人。

(二)组员积极正向的改变

(1)小组氛围:小组大部分是比较外向、活泼开朗的同学,所以小组气氛从始至终都是保持着愉快轻松的气氛。

(2)小组规范:本每次活动大部分组员能够提前10分钟到场,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每次活动。各成员在活动中都能发挥得很好,除了有的临时有事来不了的,大家都能基本遵守我们的小组规范。

(3)小组凝聚力:在小组中,组员从陌生到熟悉,大家的感情又不断的增进,交流增多,彼此更加了解,凝聚力也不断增强;凝聚力的增强使小组活动顺利开展,还能够更快更好的处理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小组的参与度:社工通过视频学习、游戏体验的形式带领儿童一起学习,小组环节生动有趣,组员能够很快速的认真投入和参与进去。

(5)解决冲突的方式:儿童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和争吵,每次发生争吵,社工都会及时制止,强调小组约定。

(6)组员的整体改变:大部分的组员在小组结束后,对于小组的评价较高,儿童通过小组学习,不仅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也会把学习到的知识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和同学,其感觉收获颇多。

(7)个别组员的变化:

肖同学:该组员在小组前期表现较害羞,不愿在组员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小组中喜欢搭话。通过社工的鼓励和组员间的对于某一环节的互相讨论,该组员已经较好的融入小组中,愿意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其他组员的沟通、互动也不断增多,在小组后期,她都来得比较早,在小组开始之前,能主动协助社工布置场地和收拾场地。

冼同学:小组的前两节,该组员都是需要社工主动去提问到他,他才会起来回答问题,在互动的时候也不是很积极,后面随着对小组及组员的熟悉度的增加,该组员逐渐积极参与到该小组,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在分享环节也会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

何同学:该组员在游戏环节很积极投入,但是在分享环节会不专注,而且会出现乱跑的情况,需要社工不断引导,但是后期小组关系建立较好,而且社工在游戏带领设计会更多一点,组员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认真积极投入,进步较大。

七、总结反思

(一)小组值得肯定的地方

1.避免枯燥的说教方式,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儿童更加直观、趣味性的认识情绪; 

2.根据组员年龄的差异有目的的设计游戏的环节,避免年纪大的组员觉得太过简单,年纪小的组员觉得过于复杂,社工能够灵活的调整游戏;

3.在分享环节会积极的调配组员发言的情况,有目的的去邀请组员发言,避免有的组员沉默不语没有机会参与,有的组员过于活跃话语不断。

(二)小组需要改进的地方

1.社工在引导组员时要有意识自己的语言是正面的,肯定的,对组员有指引性的;

2.社工在看到组员行为组员有进步的时候,要对他进行描述性赞赏。强化他的行为,而不是简单说一句你好棒。

3.需要用专业的视角去挖掘组员行为后深层次的背景,在组员分享过程中深入的了解组员言语背后的认知归因,并对组员个人认知进行深入探索,间接的介入组员们的非理性认知。

(三)个人的成长与收获

社工在开展儿童服务时,会事先与驻点学校老师进行沟通,招募面临同质问题的儿童,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质,设计符合儿童的互动和分享环节,在互动环节,社工和协助社工也会仔细观察每个组员的互动和参与情况,避免出现有些组员频繁关注,有些组员缺乏互动,而且在每节小组结束后,负责社工和协助社工会一起总结这一节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服务做好进一步的改进。

在开展儿童情绪管理小组时,社工也发现儿童的情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从而引发有抑郁、暴力倾向、沉迷网络等心理及行为问题,很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