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乐。 什么?端午节要说安康,不能说快乐,真没文化。 大概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见过这句话。 在家庭群、工作群、朋友圈,你的长辈、领导、朋友多半给你科普过“端午安康”的文化内涵。 但事实是,这个文化是伪的,所谓“端午安康”是句彻头彻尾的伪文化段子。 前方高能,”安康党”坐稳了,别闪着腰。 01 端午安康怎么来的? 原文大概是这样:
“祭祀屈原“、“悲壮的日子”,所以不能快乐,要安康。 看起来有理有据,实际上呢,漏洞百出。 第一,端午节早于屈原。 闻一多先生考证过,在屈原之前的千余年,人们就有通过端午当天划龙舟的习俗来祭祀龙。 闻一多在《端午考》、《端午节历史教育》中提到,吴越地区的先民以龙为图腾,每年在端午这天,进行盛大的图腾祭祀,后来这一习俗慢慢演变为赛龙舟。 所以,端午节最初是民间的崇拜,而非纪念屈原或者介子推、伍子胥等名人,所谓屈原投江的纪念是后来附加的节日内容。 第二,端午节也不只是祭祀。 自古以来,农历五月都被视为毒月,因为这段时间气温渐渐升高,各种毒虫横行,为了防虫防病,人们用了各种办法,如摘香草洗澡、喝雄黄酒、挂菖蒲等等。 这些东西主要是味冲,能驱虫。说白了,古人过端午是为了少!生!病! 至于你是开心的用香草洗澡,还是怀着沉郁心情的划龙舟,吃粽子,古人并没有要求。 第三,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对不起,查无此人。 段子里说,“端午安康”的提法是杨广宇教授为了给大家扫盲提出来的,非遗专家,而且提的说法能流传这么广,影响如此大,知名度肯定不低吧? 可查遍百度,知网,各种新闻材料,根本没有一个叫杨广宇的非遗专家。 所以,大概率是杜撰的人名,目的是为谣言加持权威性。 02 “端午安康”什么时候流传出来的? 2015年端午前夕,一篇文章突然广为流传,题目是《快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又要互祝端午节快乐!错了!》 这篇文章称: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祝“端午节安康”,因为端午节是几年屈原、伍子胥等人的,是个祭祀节日,别在没文化了,快转给朋友亲人。 “文化”这件新衣,谁想光着呢? 后来文章被浓缩为前文的段子,在qq群、微信群等广为流传,一时间,所有人对“端午节快乐”噤若寒蝉,唯恐被人怒喷没文化。 有一组有趣的数据,百度指数显示,在2013年,“端午安康”的搜索指数为0,而“端午快乐”则是3654。 这说明在2013年前,“端午安康”这个词还没被造出来,而到了2015年,“端午节安康”的搜索指数已经有4039了。 2015年,是“端午安康”元年。 03 端午节能不能说快乐? 能,古人就这么说。 早在唐代开始,端午节就是个可以快乐的节日。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的序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 什么叫美君臣之相乐? 开心的不开心的都跟我来,我们端午节一起快乐崇拜。 同样,敦煌出土了一本书《新集吉凶书仪》,其中也有一篇《端午相迎书》里提到:喜逢佳节,端午良辰,现续同欢。 什么意思呢? 端午是个好日子,举杯共欢乐。 “书仪”又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参考书,说白了就是故人节日短信祝福模板,端午节你照着发“端午良辰,现续同欢”准没错。 杜甫有首诗《端午日赐衣》,说的是端午节当天皇帝赏赐了官家衣服,表示恩宠: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终身荷圣情”,你说杜甫快乐不快乐? 你总不能说杜甫没文化吧。 04 总之,“端午安康”可以说,“端午快乐”也没错。 说“端午快乐”真的不犯法,想说的放心说,就一句话,看心情。 最二的是什么? 总有人觉得说“端午安康”显得有文化,显得有逼格,迫不及待要给别人去科普,去狠狠纠正,甚至不允许别人快乐。 别人都low逼,就你是懂王,二不二啊。 最后上一组今年的搜索指数,妈耶,吓死个人。 这是百度的: 这是微信的: “安康党”赢的很彻底。 大家都太有“文化“了。 -完- 参考:二混子:《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你以为真是纪念屈原的?》、赤赤火火:《端午安康?到底是传统祝福还是以讹传讹?》、萝卜:《八年前只有端午节快乐,为何现在全是端午节安康?》 看完转至相亲相爱一家群,看踢不踢你就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