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谈人体收敛三药:五味子、山茱萸、砂仁

 青晓mnibc57lc2 2023-06-23 发布于四川

五味子收敛上半部从上往下收[敛肺,用于虚咳多汗],山茱萸收敛下半部[敛肾,用于尿频多尿]从上往下聚。刚好相对称,上收下引。砂仁作用于中焦脾胃,把外散的气向脾胃收敛[敛脾胃,用于腹胀]。这三味药就像三个金钟罩,护住了一气在规定范围内周流不息。收太紧就会影响气的运转,所以一般作为辅助药,用量比例较低。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味甘、酸,性温。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收敛固涩。用于气虚津伤,体倦多汗,短气心悸;肺气不足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喘咳,或喘咳日久,肺气耗伤;心阴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肾气不固,遗精,尿频,或脾肾两虚,久泻不止。现代又用于无黄疸型和迁延慢性肝炎。

五味子具有保护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功能,早在两千多年前,王宫贵族和中药名师已普遍采用这种传统沿用的强身妙品。五味子,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药性的果实,在一般只带有一、两种药味的中药材当中,实属独特。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能对人体五脏–心、肝、脾、肺及肾发挥平衡作用。

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有强效复原作用的木酚素(例如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或五味子脂素),它也是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供应更多氧气、营造和运用能量、提高记忆力及性持久力。古时候,俄罗斯猎人每次远行狩猎之前必定服用五味子以强身补气。

另外,果皮及成熟种皮含木脂素,是五味子的药用有效成分,其中包括多种五味子素。种子含脂肪,油脂可制肥皂或机械润滑油。茎叶及种子均可提取芳香油。

山茱萸,中药名。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月经过多,大汗不止,体虚欲脱。

临床应用1、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配熟地、山药等,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命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配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肾气丸(《金匮要略》);肾阳虚阳痿者,配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以补肾助阳。

2、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配熟地、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肾气丸(《金匮要略》);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者,配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药同用。

3、治崩漏,月经过多,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配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傅青主女科》);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配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治大汗不止,体虚欲脱,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配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砂仁为常用中药,原名缩砂蜜,药用分为阳春砂仁、缩砂仁和海南砂仁几大类,砂仁性温,味辛,具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呕吐泻泄,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

砂仁始载于《药性论》名缩砂密。《海药本草》云:“生西海及西戎等地,波斯诸国。多从安东道来。”《本草图经》云:“缩砂密生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已来。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阳春县为最,以蟠龙山为第一。”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用于湿困脾土及脾胃气滞证,见有脘腹胀闷,呕恶食少,食积不化,吐泻乏力。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如香砂六君子汤。现代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砂仁还有安胎的功效,常与白术、苏梗配伍,治疗胎动不安、妊娠呕吐等病症。砂仁观赏价值较高,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

中药砂仁的应用,用于湿浊困脾之证

本品气味芳香,善入脾胃,长于化湿醒脾,行气和胃,温中散寒,为化湿行气,醒脾和胃之良药。适用于湿浊阻中,脘腹胀痛,食少纳呆,呕吐腹泻之证。常与白豆蔻等化湿药同用,以增强化湿行气之效。而本品又长于行气温中,故对于寒湿气滞者尤宜。若寒湿内阻,脘腹胀闷冷痛,食少腹泻,常与草豆蔻、干姜等温中、化湿药配伍。若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常与木香、枳实等行气除胀止痛药配伍。若脾虚气滞,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常与补气健脾药配伍,如《张氏医通》香砂六君子汤,以之与人参、白术等药同用。

用于脾胃虚寒之吐泻

本品善于温脾暧胃,利气快膈,并能止呕、止泻,故适用于脾胃虚寒之吐泻证。治中焦虚寒,胃气上逆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呃逆者,常与干姜、半夏等温中止呕药配伍。治脾胃虚寒,清浊不分,腹痛泄泻者,可单用,如《小儿卫生总微论》缩砂散,以本品为末拌猪肚服,治小儿滑泻,脱肛;也常与白术、干姜等温脾药配伍。若治湿伤脾胃、升降失职,吐泻腹痛,本品又能化湿醒脾,止吐止泻,常与藿香、半夏、木瓜等化湿和中、降逆止呕之品配伍。

[配伍应用]

配蔻仁,砂仁香窜而气浊,散寒力较大,功专于中下二焦,暖胃燥湿,引气归元(肾),适宜于寒湿积滞,寒泻冷痢,又有安胎作用;白蔻仁芳香而气清,温燥之性较差,功专于上中二焦,和胃止呕,适宜于湿浊阻胃之呕哕、呕逆,并能宣通肺气。两药配用、宣通三焦气机,芳香化浊,醒脾和胃,行气止痛,俱能治湿浊内蕴,胃呆纳少,气滞胸闷,脘腹胀痛,反胃呕吐等证。

配青陈皮,砂仁辛香性温、有醒脾和胃,行气宽中之效。青皮性猛,偏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陈皮性缓,偏于健脾行气,燥湿化痰。二药合用,理气止泻,治脾胃气滞,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及湿阻脾胃之泄泻,痢疾。

配佩兰,砂仁香浓气浊,燥湿之性较强,有化湿醒脾、行气宽中,安胎之效。佩兰气味芳香,功专清肺开胃,化湿悦脾,理气之功为要。两药配用,芳香悦脾,可用治湿阻气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腹胀满,治胎动不安等证。

配冬葵,冬葵子有催乳之功,可有滑肠作用,配砂仁行气和胃、可增进食欲、加强营养吸收。故两药配用,有行气下乳之效,可治乳少气滞胀满疼痛诸证。

配熟地,砂仁行气调中,醒脾开胃,又助消化,并能引气归肾,兼有温肾安胎作用;熟地补血生精,滋肾养肝,久服易腻嗝,宜用砂仁拌(或佐用少许砂仁)。两药配用,砂仁既免除熟地滋腻碍胃之弊,又可引熟地归肾,此谓一举两得。

配黄芩,砂仁与黄芩、二者性味功效迥异,然均有安胎之功。砂仁辛温理气之品,和气机而安胎孕;黄芩苦寒清热之品,降火凉血而安胎孕。二药同用,寒温相合,气血配对,可使枢轴回旋,升降复取,热泄气和,而成安胎之妙用。正如《药鉴》:“佐黄芩,为安胎之妙剂也”。临床用于胎热上冲所致的胎动不安。

配木香,两药均是芳香,辛散温通之品,功效相同,皆有治疗脾胃气滞,食积不化之功。但砂仁偏于醒脾和胃,木香偏于调中宣滞,两药配用,治疗脘腹气滞胀痛,消化不良,加强行气止痛之功。正如《本草汇方》:“与木香同用,治气病尤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