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C 2022】高润霖院士: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Budiye 2023-06-23 发布于山东

医师报循环频道

|

2022-09-21 11:58:00

 0

医师报循环频道关注我们

9月16日,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22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就中国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状况及干预现状进行了报告。

高院士指出,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心血管病流行现状: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高院士介绍,2019年,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高不下仍为首位,每 5 例死亡中就有 2 例死于心血管病。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1》,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3.3 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39万,心力衰竭(心衰)890万,肺源性心脏病 500 万,心房颤动(房颤)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 530万,高血压 2.45亿。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地区状况更是堪忧。

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主要疾病死因的46.74%和44.26%。

冠心病死亡率继续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而农村地区上升明显,到2016年已超过城市水平。

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在2009~2012年曾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2013年起又开始上升,且农村地区相对显著。

我国下肢动脉疾病患者也较为庞大,一项中国大陆地区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显示,≥ 35岁的自然人群下肢动脉疾病患病率为6.6%,据此推测中国约有 4 530 万 下肢动脉疾病患者。

但是遗憾的是,这部分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较低,分别为1.9%、0.2%,男性均高于女性。

心衰患病率也不容小觑。

2000年中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衰的患病率为0.9%,据此保守估计中国约有400万例慢性心衰患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衰患病率呈上升变化。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3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1%,估计房颤患者约有487万。

并且人群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上升,有研究显示,每增龄1岁,增加10.4%的房颤风险;每增加10岁,增加116%的房颤风险。

有研究预测,至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预计至少有520万男性和310万女性患房颤,较美国房颤患者数高2.3倍。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面飘红:血脂异常“三率”提升尤其要花大力气

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显示,成人患病率达27.5%。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血压正常高值年龄标化检出率从1991年的23.9%增加到2011年的33.6%。

比较1991~2015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这“三率”均有明显提高,2015年数据显示,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与16.8%。

血脂异常也很“冒尖”,中国居民血脂异常主要类型是低HDL-C血症和高TG血症,然而2013~2015年高胆固醇血症和高LDL-C血症患病率增加迅速,较2010年升高2~4 倍。

而2012~2015年CHS调查显示,中国≥ 35岁成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为16.1%、治疗率为7.8%、控制率为4.0%。

高院士特别强调了血脂异常的管理,认为必须花大力气改善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糖尿病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5-2017年,基于WHO诊断标准,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基于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患病率为12.8%,其中既往确诊为6.0%,新诊断为6.8%;;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 50岁人群和男性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估计目前中国大陆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1.298 亿(男性0.704亿,女性0.594 亿)。

就吸烟而言,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从2010年的28.1%下降到2018的26.6%,8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下降速度低于全球。

高院士指出,控烟还需持续加大力度。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摄入量变化不大,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且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限水平。

农村脂肪供能比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风险依然存在。

高院士指出,要加大科普宣传,让公众知晓健康的饮食结构并加以改善。

体力活动少,在中青年人群更为突出,相比之下,50~69岁人群经常参加锻炼率最高。

总之,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推升了心血管患病人数的增多。

国家有力量,研究有信心:期待心血管病死亡拐点早日到来

为了遏制心血管病的流行,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心血管慢病负担。

政府不仅注重心脑血管慢病的救治和管理,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大卫生、大健康 ”理念,零级预防为主的策略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潜在人群。

目标是,2025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 2015 年降低 15%,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90.7/10万以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开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发病事件的监测,客观评估干预效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当前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开花结果。

比如SMASH研究、SSaSS研究、中国心脏健康膳食降压效果、乡村医生主导高血压控制等,从不同角度,就限盐、改变饮食结构、高血压管理模式等对心血管病的干预进行了积极探索。

高院士表示,在政府主导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持续有效进行下,相信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的拐点会早日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