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授衔时,一名参加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写信给毛主席:请求降衔

 冬不拉拉 2023-06-23 发布于新疆

刘金山出生于1908年,老家在江西赣州一个贫困的农村里,小名“牛伢子”。

他是个苦命的孩子,自幼父母双亡,靠给地主放牛为生。

1929年,在亲眼目睹了乡亲们被地主、军阀等恶势力轮番蹂躏后,一身正气的刘金山毅然加入了赤卫队,从此走上了革命之路。三年后,他加入共产党,并开始了长征生涯。

在一次战斗中,刘金山不幸身负重伤,部队打算安排他留在老乡家里休养。

可是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我是个孤儿,部队就是我的家,我就是死也要呆在红军里。”

就这样,他凭借着铁一般的意志,拖着病弱的身体跟随红军前进,走完了长征。

图片

1935年5月25日,红军走到四川泸定县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大渡河拦住了去路。

红军战士们发现想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大渡河,最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可是身后的国民党追兵紧追不舍,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渡河。

军情如火,中央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刘金山所在的红四团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飞夺泸定桥。当时上级要求红四团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赶完120公里的路程。红四团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这一艰巨的要求。
图片

然而当他们来到泸定桥的时候,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横跨于大渡河之上,桥上的桥板早已被敌人拆走,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高悬于奔腾怒吼的大渡河上,铁索下方就是奔流而过的河水,一旦不慎坠河,必定尸骨无存。   

而桥的对面,是嚣张的敌军和早已整装待发的枪口。

为了完成任务,红四团挑选了21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

刘金山一开始并不在21人名单中。可是他强烈要求参加战斗,甚至不惜按下血手印以表决心。

最后,组织上考虑到他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同意增补他为突击队指导员。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就此打响了。

泸定桥另一侧的敌军仗着天险,狂妄地对着红军叫嚣:“你们飞过来啊。”

刘金山和战友们身上挂满手榴弹,腰间别上大刀,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摇摇晃晃的铁索,向对面匍匐前进。
图片

无数子弹从河对岸穿梭而来,打在光滑的铁索上,一时之间河面上火光四溅、硝烟四起。渡河的红军战士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无惧色地向敌人逼近。

在枪林弹雨之中,有4个战士中弹坠江,永远消失在了滚滚波涛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甚至不知道这牺牲的四个人叫什么名字。

剩下的红军勇士没有被战友的牺牲所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以不可阻挡的气概向前进。

然而丧心病狂的国军看到红军已经快要抵达桥头时,居然在桥板上倒满煤油,点起了熊熊大火。

泸定桥上瞬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铁索也被大火烧得通红滚烫。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团长黄开湘带着剩余的战士,一鼓作气冒着火海冲到了桥头。

敌人被不怕死的红军战士震惊到了,他们眼见形势不妙,顿时四处乱窜落荒而逃。
图片

战斗结束后,刘金山才发现自己的衣服早已被大火烧得一片焦黑,而他的皮肤也大面积被烫伤,血肉模糊,疼痛不已。

至此,22位勇士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创造了条件,写下长征途中光辉灿烂的一页。

飞夺泸定桥在红军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一直传颂至今。当年参加战斗的18位幸存勇士,都在事后得到了表彰。

刘金山获得了一套列宁服、一支钢笔、一个日记本、一个搪瓷碗和一双筷子。

这在当时是给予红军战士的最高奖赏。而这些用生命换来的荣誉,他珍藏了一辈子。
图片

在解放后,刘金山的子女曾问父亲,飞夺泸定桥的时候怕不怕。

刘金山回答道:“我还怎么顾得了怕?那么多红军战士的重托,全在我们的肩膀上。我们肩扛着红军的希望,我们一定要爬过去!”

刘金山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从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到爬雪山、过草地,攻打腊子口,都留下过他的身影。无论什么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锋,他是红军中一座摧不垮、打不烂的“金山”。

而他的个人风骨,更是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改本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在组织给他的档案鉴定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对党一贯忠实可靠,从来没有闹过个人问题……作风正派,生活朴素……。”

新中国成立后,原本中央准备让一身伤病的刘金山去苏州干休所疗养。

可是劳碌惯了的刘金山觉得自己还年轻,还能为国家做贡献,于是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南京军区。
图片

他在信中说道:“我年龄大了,没有文化,伤也多。部队需要现代化军事,我要为党工作,我向组织申请:到工厂、矿山、农村继续为党工作。”

可是因为身体原因,最终未能如愿。

刘金山的女儿刘苏芳有一次搀扶父亲洗澡的时候,发现父亲身上全是伤,光是被刀刺穿、被子弹打穿的大窟窿就有六处,小伤疤更是数不胜数。而最醒目的,当属胳膊底下一处长长的、歪歪扭扭的伤疤,弯弯曲曲横在皮肤上,触目惊心。

刘苏芳觉得这个伤疤很奇怪,不像是被子弹打伤的,就开口询问父亲是怎么回事。

刘金山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了一句,这是长征过四川时,爬锁链烫伤的。

刘苏芳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这就是父亲当年飞夺泸定河之时,爬过被火烧得滚烫的铁索时留下的。

即使为新中国的独立与解放受了这么多苦,刘金山却从来不居功自傲,更加没有把自己的战斗经历当成夸耀或者向组织索取个人待遇的资本。

恰恰相反,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推辞了应当享有的待遇。
图片

1955年,新中国举行授衔仪式,刘金山主动给主席写信,提出让级,最后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中央发令提高老红军待遇时,他又一次主动提出降级,减少自己的待遇。

刘金山淡泊一生,他的低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女儿刘苏芳回忆,父亲在家里从来不提当年打仗的事情,子女们只知道父亲走过长征、打过鬼子,却从来不知道他具体参与了哪些战役。

就连参与飞夺泸定桥这么传奇的经历,都是因为杨成武将军后来所写的回忆录才得以浮出水面,为大众所熟知的。

有一次,中央军委来到刘家,想要根据刘金山的口述为他出一版个人传记。

可是刘金山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说:“战斗不是我一个人打的,要写就写那些牺牲的战士。”

在生活作风上,刘金山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艰苦朴素、甘于清贫的优良品质。他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家人,从不允许子女使用公家的东西,更不允许子女因个人问题向组织开口。
图片
刘家的几个孩子,无论上学还是工作,都没有沾过父亲的光,没享受过特殊待遇。

1999年9月,刘金山在苏州逝世,享年91岁,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可是当年泸定桥之上那个英勇无畏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