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需要系统观念和长远眼光

 新用户56436014 2023-06-23 发布于北京

程维

基层生态环保工作直面群众、事务纷繁。政策落实得好不好,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一些地方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旧问题没有解决又添新问题,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暴露出基层环境治理仍然存在思路偏差和能力短板。笔者认为,要避免出现这一现象,就要转思路补短板,用系统观念和长远眼光谋划基层生态环保工作。

有的地方没有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孤立地看待生态环境问题,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是拆东墙补西墙,难以根除顽疾。比如,北方某县石墨产业发展粗放,暴露出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当地简单地对几个排污企业“一罚了之”,对整个行业的无序发展却没有足够重视。不仅长期违法违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滋生了以罚代管的新问题,产业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有的地方没有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犯了“近视眼”的毛病,治理一时见效却难以持续。消除黑臭水体本应久久为功,但有的地方选择采取转运、撒药、填埋等临时性措施,没有从管网建设、雨污分流等基础性工作入手,系统开展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导致返黑返臭。这种形式主义、敷衍治理的做法,导致在后续工作中不得不经常修修补补。环境治理该下的功夫没有下在平时,到了绩效考核阶段,就容易出现为了追求效率、达到验收标准,不惜层层加码,甚至采取“一刀切”的措施,违背了政策初衷。比如,东部某市辖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平时不作为,等到要考核问责时,对数百家板材企业集中停产,造成了不良影响。

有的地方没有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脱离实际,只做表面文章,搞“一阵风”式治理。个别露天煤矿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急功近利,为了迎检时整洁美观,不顾实际情况,过度覆盖、过度种树、过度硬化,不仅没有起到生态修复效果,而且造成了资金和资源浪费。虽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经开展多年,但仍有个别地方视其为“风暴”,在督察前后一段时间内,迫于高压态势,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就抓得紧一些。而“风暴”过后,对于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就容易懈怠,有的遗留问题甚至到下一轮督察时仍然没有解决。

实践证明,抛开发展讲环保和抛开环保讲发展都是片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是发展问题,必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推进解决。只有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让稳经济、保民生、促增长和绿色低碳发展从根本上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更好地让生态环保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实现生态环境的切实改善。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这项系统工程,要以系统思维做到统筹兼顾。在思想上,把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放在本地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思考和谋划,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行动上,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十个指头弹钢琴”,处理好全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注重标本兼治,切忌顾此失彼。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加强联合协作,避免单打独斗。

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分析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充分认识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和持久性,把握好稳字当头的定力和稳中求进的要求。探索建立治理长效机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科学预判、及时纠偏。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走老路子。要打破惯性思维,主动作为,直面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新思考和新举措,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

检验基层环境治理工作成效,不能只看指标是否达标,也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天蓝地绿水清,更要看地方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实实在在的改善和群众的认可。在谋划基层生态环保工作时坚持系统观念和长远眼光,才能把好事办好,让绿色发展的成果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