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永玉的人生答卷...钟振奋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3-06-23 发布于陕西

.

北京晚报 | 2023年06月23日

▋钟振奋

  “有一天将会到来,

  像一次旅行一样,

  我将提着小小的行囊,

  在前胸口袋插一枝未开的玫瑰,

  有如远航的老手,

  不惊动别人,

  反手轻轻带上住久了的

  家门。”

  ——黄永玉《假如我活到一百岁》


  .


.比目鱼 摄

  2023年6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传奇艺术家黄永玉悄然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世界,享年99岁。

  距离期盼中的“百岁画展”只有一步之遥。

  虽然留下了遗憾,但黄永玉已经用足够丰富的艺术创造,向世人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人生答卷。

  “勤奋”是最好的赞词

  有人曾向黄永玉问及他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非常干脆:“哪有什么窍门,就是勤奋!”“我的半辈子是一刀一刀地铲,之后是一笔一笔地画,再后十年间呢,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这一辈子就是这样。”

  在自己的家乡湘西凤凰读小学时,黄永玉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好学生,那时候他经常逃学,把书包往土地庙一放,便去街上到处闲逛,最长的一次甚至有半个月不回家,让家里人遍寻不着。真正的勤奋是他跟着自己远房的一个叔叔来到厦门,到其任教的集美学校读书以后。

  集美学校在当时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师资,也为学生们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黄永玉的美术与国文成绩非常出色,但他不爱上数、理、化和英文课,认为太费脑子,“长大以后肯定用不上”,他把更多的时间泡在了学校藏书颇丰的图书馆里。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读书,他立即成了一名“兢兢阅读的好学生”。虽说课堂上的书读得不好,但他把集美学校整整六层楼的图书馆的藏书“从头到尾都翻烂了”。几年时间饱读的万卷“杂书”为他的流浪生活壮了行色,也为他后来的艺术探索打下了厚实的精神底子。

  离开集美学校后,黄永玉过起了流浪生活,靠着打各种零工养活自己。不管流浪途中有多少坎坷和凶险,黄永玉始终保持着读书的爱好。即使在轰轰的炸弹声中逃难,他仍是背着满满一背囊书奔跑。他的行囊里,除了心爱的木刻板、木刻刀,剩下的全是自己爱读的书:3本高尔基、1本陀氏、1本黄仲则、1本鲁迅、2本沈从文、1本哲学辞典。

  他所尊崇的表叔沈从文曾经写信告诫他:“第一,碰到困难了,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一辈子去欣赏那个你摔倒的坑,赶快爬起来往前走。第二,充满了爱对待一些人。第三,死抱着自己的业务不要放手。”

  悟性极高的黄永玉把表叔的话当作自己的人生指南。

  有着“鬼才”之称的黄永玉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巨大的艺术成就,除了过人的天赋之外,更多是由于他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辛劳所致:

  “文革”时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改造,每天晚上打着手电看《辞海》,三年时间看了两遍半,同时还画了8000多张荷花速写;

  年近七十功成名就之时,仍背着画夹顶着炎炎烈日坚持写生,每天都要画上十个小时;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三部曲共262万字,全部是在耄耋之年以爬格子的方式手写完成;

  去世前一个月,还在努力为筹备中的“百岁画展”奉献新作,因为他“不想重复自己”……

  对待自己的艺术劳动,黄永玉常说的一句话是:“诚恳地出尽了力气”;他喜欢听的赞词则是:“这老家伙挺勤奋!”

  一生传奇化“无愁”

  黄永玉属于一专多能、心手两旺的艺术家,国画、油画、版画、木刻、雕塑,样样精通。偶露一隙才华,便令人啧啧称奇。比如:为纪念自己的爱猴画了枚生肖猴票而令邮市大涨,在紫砂壶上刻画百位“水浒”人物更属妙想天成。而在文学创作领域,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也都有精品力作,素有“多面手”之称。他的多能来自于数十年苦心孤诣的经营,仰赖于“经得起打熬”的精神的坚韧。

  尤为难得的是,他在受尽斯巴达式精神磨炼之后仍能葆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双眼依然敏锐、明澈,让自己的作品随时发散出艺术的“真趣”。他的率真、调皮、洒脱、通透,既体现在安身立命的画作中,也贯穿在他一生倾心的文字里。

  最能体现黄永玉画家眼光与作家心胸的当属他的自传性质的“长河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系列了。喜欢“开心玩耍”的他,写到得意处,自己常会哈哈大笑,因为在他看来文学“太有意思”:“那个才是真正写东西嘛!”难怪他为了安心写作都想把画画“戒掉”。

  据黄先生自己解题,小说篇名的灵感来自莎士比亚的名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既可视为中外名篇相映成趣的妙对,也颇符合黄先生潇洒诙谐的个性。在这部洋洋洒洒长达二百六十多万字的小说中,既有湘西边城多民族聚居的风土人情,也有主人公少小离家、闯荡世界的艰难历程,在这条浓缩他一生传奇的文学“长河”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一往情深,对艺术的勤奋与执着,以及充满智慧的人生感悟。经由黄先生的生花妙笔,两岸的景色,上百位人物,随着时间的水流,有声有色、从容自在地流淌到了我们面前。

  “无愁”的说法只是一种乐观的姿态,其实他所经历的苦难与创伤一点儿也不少,只不过筋骨强健,勇于承受,善于化解罢了。有故乡做情感的支撑,有饱读的诗书做精神的基石,苦难与创伤也便容易挨过了。

  黄永玉创作“无愁河”系列时,是站在近百年的人生山头回望,调动的既是一生积累的“伏藏”,同时也是作为诗人、画家浑身的巧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读他的文字时常能体会到强烈的画面感、领略到浓郁的诗意的原因所在。

  黄先生自称写作时从不打草稿,但他的“有趣的故事”已在心中酝酿了几十年,思想的成熟,情感的丰沛,早已形成“束水之势”,因此等到时机成熟,闸门一开,便一发而不可收,奔腾激荡之下,终成滔滔大河之势。与几十年前初次提笔相比,更多了份豁达和洞明:

  “世界本身有顺有逆,到了逆境的时候,要用欣赏的态度来看它,站高一点,像上帝一样看自己,看自己的处境。”

  这就是黄先生教给我们的处世态度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