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7年谭震林写信给林彪,内容太震撼:这个反我造定了,他何出此言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3-06-24 发布于北京

前言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军衔制,9月27日下午5时,共和国元帅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主席亲自将元帅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人。同一天,国务院也隆重举行了授衔仪式,周总理亲自将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的命令状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

在这次授衔中,全军共有超过60万名干部获得准尉以上军衔。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军功显赫、资历深厚的老干部,却没有被授予军衔,他就是谭震林。

文章图片1

“你是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

1902年4月24日,谭震林出生在湖南攸县城关镇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11年,9岁的谭震林进入私塾学习,认识了一些字。后来,因父亲被矿山老板辞退,家中一时失去了经济来源,谭震林也离开了私塾到了书店当起了学徒。

在这期间,谭震林广泛地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思想上有了新的变化。白天他就在店里干活,一到晚上就偷偷捧起书,借着煤油灯如饥似渴地读到深夜。

看书的时候,为了不让老板察觉,他很是小心,不仅要保持书本的整洁,更不会让书发生一点折痕。就这样,谭震林接连读完了《水浒》《西游记》《洪秀全传》等书,学到了大量知识。

1926年,谭震林结识了当地县城的一名小学老师,其实这位老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共同的兴趣爱好很快让他们变得亲密起来。而谭震林也在他的影响下,逐渐认识了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中国共产党等,并认真阅读了《新青年》等大量进步书刊,萌生了革命思想,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一切。

同年10月12日,谭震林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当地群众开展农民运动,先后担任了工人纠察队长、县总工会宣传干事等。

当时,正值北伐运动进入高潮,当地农民在跟土豪劣绅作斗争时,打死了一个恶霸,县政府随即将与此事相关的5个农民关了进去。当地党组织得知情况后,安排了谭震林等作为代表跟县长交涉。

在交涉过程中,谭震林丝毫不怵,一见到县长后,他径直便问:“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早已宣布要打倒土豪劣绅,这是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县政府为何不执行?农民打死的是一个地主,而且还是个恶霸,这个人过去害死过好多人,他欠人民的血债还少吗?就算打死他,相比于他欠下的血债,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今,你作为一县之长,将这五人关了起来,是极不公道的做法。”

谭震林看着县长有所动摇的样子,便又对他说道:“现在正赶上国民革命军北伐,若你坚持要对他们五人动手,现在农民就可以推翻你。”

县长一听,心中当即慌了,他担心农民真的一起把他推翻,想了半天只好将关着的农民放了。

文章图片2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惨遭杀害,谭震林也受到影响,失去了跟上级领导的联系。由于敌人正在搜捕,他只好隐蔽起来,等过了风声再作打算。

同年9月,毛主席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为扩大影响力并补充物资,10月上旬,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政治部主任宛希先奉命率部前往湘东茶陵、安仁一带活动。工农革命军快速攻进茶陵县城,解救出80多位被关的农民和革命群众,还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当天,工农革命军便撤走,走前,还通过张贴布告的方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这时,已经跟党组织失联几个月的谭震林听到革命军的消息后,立即前往茶陵寻找。不过,当他抵达茶陵时,革命军已经撤走了。尽管有些失望,但谭震林心中却难掩激动,因为这几个月来,他听到最多的声音便是“共产党已经被斩尽杀绝”。

就这样,谭震林选择带着茶陵继续等待革命队伍。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攻进茶陵,谭震林立即去找宛希先接头。他迷茫地问道:“我现在应该做什么?”

“既然是工人,那就先把工会搞起来嘛。”

很快,谭震林熟门熟路地积极在当地进行串联,不久便搞得热火朝天,召集了一大批骨干,成立了茶陵县总工会,由他担任主席。11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这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谭震林在大家的一致拥护下,出任县革命政府主席。

12月下旬,为了将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国民党反动派派兵包围了茶陵县城。工农革命军与其展开激烈对战,谭震林不仅安排当地游击队配合革命军行动,还组织运送弹药、伤员等。最终,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力量,革命军主动撤出。谭震林也跟着革命军一起上了井冈山。

这次经历让谭震林深刻认识到了“枪杆子”的重要性。上了井冈山后,谭震林向毛主席汇报了关于茶陵县的工作,并在最后感叹道:“没有武装就没有活动的余地啊。”

毛主席一听,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看来你也赞成武装啊。你是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

文章图片3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除了要应对来自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还要处理好根据地内部的矛盾,尤其是土、客籍之间的争端。

在这一问题上,就连毛主席也十分不解地表示:“这种土客籍之间的界限,按道理,不应该引到被剥削的工农阶级内部来,尤其不该引到共产党内部来。”

然而,数千年来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一问题始终是存在的。毛主席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作出了这样的分析:

“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就是宗族会议。在这种情形下,'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说共产党不分国界的话,他们不大懂,不分县界、区界、乡界的话,他们也是不大懂的。各县之间地方主义很重,一县内的各区乃至各乡之间也有很深的地方主义。”

为了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谭震林要求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最后,在谭震林的努力下,土、客籍群众在后来保卫井冈山的战斗中互相支持,共同对抗敌人。

此后,无论是在反“围剿”行动,还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时期,亦或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谭震林始终奋战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文章图片4

谭震林撰文推动真理标准大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谭震林在自己的职位上默默耕耘,努力探索建设国家的新道路。然而,在十年特殊时期,他也受到了冲击。尽管处境艰难,但他依然毫不妥协,坚决同江青、林彪等人做斗争。

1978年,中国在经历了两年的徘徊期后,终于迎来了剧烈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谭震林撰文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社论率先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思想。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对“两个凡是”进行批驳,以这篇文章为楔子,从而在全党范围内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随着讨论的越发深入,科学家也加入了战斗行列,北京的中央报刊也逐渐形成了“三比一”的鲜明阵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先后发文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红旗》杂志仍然坚持着“两个凡是”的立场。

1978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85周年,《红旗》杂志计划在这一期发表纪念毛主席的文章。于是,《红旗》杂志编辑部找到了谭震林,希望他能够写一篇纪念毛主席的文章。因为无论是从革命资历上讲,还是从跟毛主席的交情上看,谭震林无疑是最合适的。况且,毛主席曾多次表示要“保”谭震林。

1967年2月,谭震林毫无顾忌,在怀仁堂当面怒斥张春桥等政坛新贵。会后,他又给林彪写去一封亲笔信,在信中毫不客气地将江青斥为“真比武则天还凶”

“我想了好久,最后下了决心,准备牺牲。但我决不自杀,也不叛国,但决不允许他们再如此蛮干。总理已被他们整得够呛了,总理胸襟宽,想得开,忍下去,等候等候。等到何时,难道等到所有老干部倒下去再说吗?不行,不行,一万个不行。这个反,我造定了,下定决心,准备牺牲,斗下去,碰下去。”

从这封言辞激烈的信中,足以看出谭震林嫉恶如仇、快人快语的性格。

尽管这次发言得罪了江青等人,但毛主席深知谭震林的秉性,坚持要“保”他。可以看出毛主席对这位老战友的信任。

因此,《红旗》杂志选择找谭震林写纪念文章也算是找对了人。而谭震林收到约稿来信来,当场痛快答应了下来。很快,《红旗》杂志便派人来到谭震林家中商量写稿问题。这一商量可是发现问题了。

文章图片5

谭震林表示:“如果要我回忆井冈山时期的毛主席,这很容易,我的记忆力还算不错。但是既然要我写文章,不能就历史谈历史,我要着眼于现实。”

《红旗》的约稿编辑在听到但是后面的内容后,一下傻眼了。还没等反应过来,便又听到谭震林说:“近来,我刚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写得很好。我打算从毛主席在井冈山上的实践入手,写毛泽东思想是从实践中来,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后,才成为了革命真理。”

实际上,对于当时讨论最热烈的“真理标准”问题,《红旗》杂志采取的是“不表态、不卷入”的态度,但谭震林并不知情。所以,当约稿编辑听到谭震林的想法后,一时间进退两难,不敢对这样一位老干部说三道四,只好先等稿子来了再说。

10月下旬,谭震林将写好的文章送到了《红旗》杂志编辑部,编辑们一看,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办。

原来,谭震林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专门讲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问题。《红旗》杂志的总编辑熊复决定先找谭震林商量看能否删除关于“敏感”的那一部分。

11月14日,《红旗》杂志部的编辑来到了位于圆恩寺附近一条不起眼的胡同里,谭震林的家就在这条胡同里。

当编辑向谭震林讲明来意后,谭震林当即明确表示“文章的观点不能动”,并在最后强调道:

“这篇文章我想了两个月,想出了两句话: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凡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要改正。”

谭震林的这“两个凡是”恰好跟华国锋提出的“两个凡是”针锋相对。见谭震林没有修改内容的意思,熊复只好将谭震林的文章送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最终,华国锋、李先念、邓小平先后批示同意发表。邓小平做了这样的批示:

“我看这篇文章好,至少没有错误。改了一点,如《红旗》不愿登,可转《人民日报》登,为什么《红旗》不卷入?应该卷入。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看来不卷入本身,可能就是卷入。”

一向坚决支持“两个凡是”主张的汪东兴最后也不得不批示同意发表。就这样,在谭震林的推动下,《红旗》杂志也终于加入了这场大论战。

文章图片6

实际上,谭震林在十年特殊时期受到冲击后,便被免除了主要职务,一度陷入低谷。直到1975年,他才得以恢复了一部分职务,开始工作。但即便如此,这位老干部还是遭到了不少阻力,更是被人另眼相待,汪东兴更是对他“提点教育”,说了不少伤人的话。

1978年,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会议上,汪东兴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主张,阻碍会议进程,其态度更是令谭震林感到愤怒。

于是,忍无可忍的谭震林突然起身,公开怒问汪东兴说:“毛主席曾经都表示可以解放我,你却让我'重新做人’?我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了,请问如何重新做人呢?不是我在摆资历,即使我犯了错误,但你这样的态度也不像是个共产党员,我无法接受。”

此后,汪东兴因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形势,遭受到不少批评,不仅谭震林对其不满,陈云等老干部也明确指出他的错误,并认为他继续留在领导层已经不合适。1980年,汪东兴主动辞去领导职务,退出政坛。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谭震林退居二线,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尽管此时的他已经因身体原因不再能够做更多的工作,但只要有时间有精力,他从未放弃过继续工作。

文章图片7

1983年9月30日,当年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的革命老战士谭震林在北京逝世一个为党、国家和人民辛苦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干部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令人振奋、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