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宣传学》

 求是1025 2023-06-24 发布于山东

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梁士纯(1902~1984),祖籍江西南昌。1920年由美国教会学校资助赴美留学。1928年回国,以报人、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等多重身份活跃于民国文化界。他同E.斯诺(Edgar Snow)夫妇联合创办了《民主》杂志;在《密勒氏新闻报》上发表抗战评论与分析;1934~1937年,担任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系主任,推动开设“实用宣传与公共关系”“舆论调查与宣传”等课程,期间出版了《实用宣传学》,倡导宣传学的研究和教育。

就普遍学理而言,《实用宣传学》提出宣传现象诞生于现代社会的舆论竞争当中。面对复杂的社会组织和众多的团体,宣传是“把一种消息或者意见陈布于公众之前,藉以左右他们的主张或行动”,旨在“使群众对一个人、一个团体或一种主义得到明确的认识,因而养成一种纯正的、不受蒙蔽的,和合于大多数利益的舆论”。若非宣传,则“许多重要团体”的价值和效用就不能为社会所认识,“因为现在任何事业都在竞争舆论上的地位”。就具体技巧而言,梁士纯认为宣传应当激发对象“愿意接受的欲望”,五个一般步骤依次为:引起注意、激烈并保持兴趣、使之了解、得其悦纳与赞助、引起实际的动作。论及宣传的渠道和媒介,《实用宣传学》提出几个基本主张:①宣传的渠道应当集大众媒体、社会化传播媒介和私人传播媒介为一体,包括报章、印刷品、演说、展览、表演、短期运动、书函、会议等。②宣传应当作为一种独立的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加以研究。他在书中专门廓清了宣传、新闻和广告的边界:新闻是媒体基于新闻价值而选择的事实,广告是付费的宣传,而宣传是由组织提供的有价值的事实。③宣传离不开与公众的联系。“对于公众关系最主要的一点,在使一种营业可得公众的称许,更把那种优点表明出来,以推广这种公众称许的范围”。

上述三点在20世纪初美国公共关系研究当中已有体现。美国现代公共关系的先驱之一E.L.伯内斯在1928年出版的《宣传》一书中即提出“商业的持续繁荣筑基于公众的善意与好感”,而公共关系顾问(伯内斯将之称为“新宣传家”)的职责所在便是推动生产者和公众相互理解。伯内斯的两部专著《宣传》和《舆论的结晶》均被梁士纯列为《实用宣传学》的参考书目,一同列入的还有W.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