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月28日中午在奥比杨奈古村用餐后,约3.5小时车程,于下午5点来到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的阿巴斯酒店 (Abbasi-Hotel)。 伊斯法罕是伊朗第三大城市,在400多年前就有100多家旅馆,它的旅业经营和旅馆建设渊源悠久,阿巴斯酒店是伊斯法罕最古老最豪华的酒店 ,我们有幸入住这家古老的五星级酒店。 酒店大门口不能停靠大巴车,大巴车停酒店附近的一个停车场,由酒店服务生负责搬运行李,导游统一付小费,我们要步行约5分钟到达酒店。 ![]() 2、↑ 别看酒店大门外墙很普通,走进大堂里,不禁“哇”一声,木质的雕花旋转楼梯,精雕细刻的壁画,浓郁波斯风情,好漂亮的酒店令人眼前一亮。 ![]() 3、↑ 大堂顶部璀璨的灯饰,天花板是伊斯兰风格的彩绘 ![]() 4、↑ 大堂一侧是总台,一侧是休息处 ![]() 5、 ↑ 酒店总台高颜值的帅哥美女工作人员 ![]() 6、↑ 酒店总台 ![]() 7、↑ 地导菲菲在办理住宿手续,我们将在这家酒店连住两晚 ![]() 8、↑ 等候拿房卡的时在酒店大堂四处看看,这面墙上是伊朗细密人物画。伊朗细密人物画,相当于中国的工笔肖像画,但比中国工笔画色泽鲜活、细腻,更富有装饰性。 ![]() 9、↑ 大堂正中有一个大水缸 ![]() 10、 ↑ 身穿红色马甲的服务生为新到的客人送上冰镇的橙汁(苏清辉拍摄) ![]() 11、↑伊朗国旗与酒店旗 ![]() 12、↑ 酒店大堂一个圆桌上摆放着牌子上写着:“欢迎来到阿巴斯酒店——世界上古老的酒店” 了解一下伊斯法罕:伊斯法罕处于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的谷地之中,深居伊朗腹地,又是丝绸之路上的南线要站,不可避免地被历代兵家视为征战之地。在波斯帝国兴盛之时,它便是各路军马的集结之处,因此波斯人为其取名 “伊斯法罕”,意思为“驻军部队”。 作为伊朗历史悠久的古代都城,伊斯法罕随着萨法维王朝盛极一时,而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繁盛的都市。据资料介绍,阿巴斯酒店建于1723年 ,也就是波斯历史上的萨法维王朝的末年,(中国的清雍正初年)。是当时萨法维王朝苏丹送给母亲的礼物。最初为一家商旅驿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翻新改建。时至今日,这里既是酒店也是艺术品博物馆。 萨法维王朝是伊朗历史上最辉煌的三个时代之一,与古波斯帝国、萨珊王朝一起,成为伊朗人骨子里的骄傲。阿巴斯是伊朗历史上非常有地位的一位帝王,建立了伊斯法罕都城,统一了伊朗东西各省,实现了波斯帝国的中兴。以这样一位伊朗历史上的伟人名字命名的酒店,可见酒店的份量。 至今有400年历史的伊斯法罕阿巴斯酒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店之一,中东地区最美丽和最豪华的酒店之一。(董班长拍摄) ![]() 13、↑ ![]() 14、↑ (苏清辉拍摄) ![]() 15、 ↑ 在楼梯边遇到可爱的伊朗姐弟(苏清辉拍摄) ![]() 16、 ↑ 走到大堂外,这是酒店主楼背面部分 ![]() 17、 ↑ 酒店呈四合院格局,中央是座典型的波斯花园,一纵一横主轴线将花园分隔成四块花圃,盛夏时节,花园里绿树红花,开得美美的(俊源兄拍摄) ![]() 18、 ↑ 其他团友拿到住主楼的房卡,等我们拍摄后导游手里只剩两张房卡,我和董班长分别拿到标着16、14号,房间在哪里呢? 跟随服务生走出大堂,穿过眼前花园主干道前行,房间是在主楼正对面,图片中的楼房里 ![]() 19、↑ ![]() 20、 ↑ 酒店露天花园餐厅 ![]() 21、 ↑ 走过主干道中部的小拱桥,桥下水渠中有喷泉 ![]() 22、 ↑ 走了大约几分钟路,终于来到这个伊斯兰风格的雕花木门口(左图)。推开木门,里面是两个客房,我们的房间在右侧。我起先看不到刷房卡的地方,服务生演示是用插卡的(右图红圈) 入住后第二天早晨在房门口遇到住对门的客人用中文问候早安,交流后得知他们来自马来西亚,一行十几人从巴黎一路自驾走了好几个国家,已经出来30几天了,还将去巴基斯坦、印度,最后回马来西亚。他们是2019年底自驾到巴黎,遇到2020年初疫情,无法继续自驾游,把车留在巴黎。这次是去巴黎把车开回马来西亚。交谈中,发现其中一人主籍福建泉州,说起闽南语,特别亲切。 ![]() 23、↑ 开门进入房间 ![]() 24、↑ 伊斯兰风格的房间,有WiFi,网速很慢,床头有充电插座 ![]() 25、↑ ![]() 26、 ↑ 三面镜子的梳妆台 ![]() 27、↑ 从玻璃花窗可以看到外面景色,隔音差一些,晚上很晚了还听到花园里的音乐声。空调是老式的,手动按键 ![]() 28、↑ 房间配了做礼拜的古兰经和绒毯(左图),床头有电热水壶、咖啡、红茶花茶、方糖(右上)、时钟(右下) ![]() 29、↑ 卫生间洗簌用品齐全 ![]() 30、 ↑ 在门口遇到住在隔壁的董班长,说他们住的房间很漂亮,赶紧前去探访 ![]() 31、↑ 果然他们的房间装饰更漂亮 ![]() 32、↑ (董班长拍摄) ![]() 33、↑ 董班长在三面镜前拍照,效果不错 ![]() 34、 ↑ 通知晚上6点半在大堂集合,外出游览三十三孔桥和晚餐。入住梳洗后,离集合时间还早,到酒店四处走走。这是我们房门口的露天餐厅 ![]() 35、↑ 下午5点半,客人在花园里喝下午茶 ![]() 36、↑ ![]() 37、↑ 前往大堂的主干道上,大部分团友住在这座主楼上 ![]() 38、↑ ![]() 39、↑ ![]() 40、↑ 夏季的伊斯法罕阿巴斯酒店,花团锦簇,看过驴友冬季来这里,都是枯枝枯叶,景色差很多 ![]() 41、↑ 花园里各种鲜花绽放,眼前这株开着粉色如棉花的树特别漂亮 ![]() 42、↑ 树旁牌子介绍,手机查询:“cotinus coggygria”,学名“黄栌” ![]() 43、↑ (董班长拍摄) ![]() 44、 ↑ 在花园里遇到一位来自太原旅游团的女士,说她的房间就在花园旁边,可是房子外观长得很像,她已经转了好几圈还没找到。(董班长拍摄) ![]() 45、↑ 我原本想在酒店花园里可以不戴头巾,出门后发现坐在花园喝茶的女士都戴头巾,反而觉得自己怪怪的,赶紧回房间把头巾戴上。 ![]() 46、↑ 在小拱桥上,伊朗住客帮忙拍摄 ![]() 47、↑ ![]() 48、↑ ![]() 49、↑ ![]() 50、↑ ![]() 51、↑ 大堂靠花园的门口摆放的标牌,上面的波斯文一点也看不懂,导游小海说是提醒女士戴头巾。还有人说这牌子的意思是:“您好,很高兴见到您”!在伊斯法罕很多景点也能看到这样的标牌。 ![]() 52、↑ 到酒店外面街上走走,酒店门口绿树成荫,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人车分流,比厦门做得还好。 ![]() 53、↑ 不断赞叹作为旅游城市的伊斯法罕街道宽敞、干净,有休闲椅座,行走极其舒适。 漫长的丝绸之路带动一大批都城走向繁荣兴盛,远在伊朗的伊斯法罕也因此而蒙受恩泽成为丝绸之路南线上的一座重地要站。如今数千年过去,丝绸之路犹在,古老都城却已换了模样,在岁月风霜的浸淫之下变成一座承载着深厚古韵的历史名城。 在萨法维王朝统治之下,伊斯法罕进人鼎盛时期,一大批宫殿、园林、桥梁、道路和清真寺相继建起。那时候,城里城外交通纵横,四方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连绵不绝的商队满载着珠宝玉石、丝绸铜器重重涌来,60 万人在庞大的城市里穿梭奔忙。据1664 年~ 1667 年居住在此的法国商人记载:当时市内有 162 座清真寺、48所经学堂、173个公共浴池,182家商队客店。在这个高密度的人群聚集地,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流露出难以遮掩的富贵之气,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城市之一,“伊斯法罕半天下”的说法即由此而来,也源于16世纪法国诗人雷尼尔对这座城市的溢美之词。 ![]() 54、↑ 最令人感动的是,路上迎面走来的当地人都是面带笑容向你致意。有个姑娘从身边走过,用英语说“欢迎来伊斯法罕”,怕我没听清,又说了一遍。还有一个跟随着妈妈约7、8岁模样的小女孩,走到我身边,用英语说“你好”、”欢迎“,估计在学英语,讲了两句跑回妈妈身边,妈妈教了以后再返回说”你从哪里来“。佩服小姑娘的胆量,国内的孩子在路上好像不敢这么大方与外国人说英语。 注意到在街上看到女士虽然都戴头巾,但没有包得很严实,大部分头发露出来,也有穿凉鞋露出脚趾头的,可见伊朗也在渐渐开放。 ![]() 55、 ↑ 行前我知道伊朗女孩做塌鼻手术,果然在酒店门口的路上行走时遇到不少鼻梁贴着白胶布的漂亮女生,也有个别是男生,他们刚做完塌鼻手术,尚在恢复之中,我们不方便正面拍摄。这张图片是我拍摄于德黑兰一家中餐厅,服务员鼻梁也贴着白胶布。 我们见到的伊朗姑娘高鼻梁大眼晴,还很爱化妆。伊朗姑娘与中国姑娘追求高鼻梁相反,以塌鼻为美。记得4年前亚美尼亚旅游时,也听地导米丽娜说当地女孩嫌鼻子太大,要做整形。此次旅行我们是第一次见识到做塌鼻术后的伊朗人,也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刘振堂大使在书中写道:“在此隆鼻为美,在彼塌鼻为美,世事无定例。在伊朗,姑娘们要丢掉的一块骨头,中国的姑娘们巴不得取来替代硅胶。我曾与伊朗卫生部一位高官开玩笑,两国可以在美化姑娘上开展合作,在鼻骨上取长补短,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 56、 ↑ 第二天在酒店大堂,通过小海翻译,我向菲菲了解伊朗的塌鼻手术。没想到菲菲很大方地说她本人也做过鼻子手术,不单把鼻骨削低一点,还把鼻翼也缩小一点。还在手机里找出手术前的照片对比,我感觉差别不是很大。手术费用大约5亿伊朗里亚尔,约合7千人民币。我问了国内鼻骨整形费大约也要7千至1万,与材料有关。 放上一张与菲菲在德黑兰国家博物馆的合影,看看她的鼻子。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看到电梯按键上显示酒店有游泳池,问菲菲如何去游泳,回答:酒店游泳池是男女分开时间段游泳,女士上午,男士下午,而且要收费。男女分时段游泳也是第一次听到。 ![]() 57、 ↑ 温差大,白天热,伊斯法罕早晨的气温只有20度,走出户外,空气清新,好舒服。入住后第二天早上前往餐厅的路上,红色的月季花迎面而来。 ![]() 58、↑ 餐厅在酒店大堂(G层)上面的一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二楼),出电梯后起先只看到客房通道,找不到餐厅入口,遇到两个国内游客已经上下电梯好几次还找不到餐厅。后来看到一个指示牌(红圈)才知道餐厅该往哪里走(丁导拍摄) ![]() 59、↑ 前往餐厅要穿过这条客房通道(董班长拍摄) ![]() 60、 ↑ 餐厅入口,要刷房卡,以下图片我用手机记录 ![]() 61、↑ 超大超漂亮的餐厅,共有两层 ![]() 62、↑ ![]() 63、↑ 64、↑ 选择靠窗的座位 ![]() 65、↑ 餐厅墙上的细密画 ![]() 66、↑ ![]() 67、↑ 靠窗的座位景色最美 ![]() 68、↑ 这侧靠窗座位可以看到花园 ![]() 69、↑ 从餐厅俯看花园及我们住的客房楼 ![]() 70、↑ 丰富的早餐,我喜欢这些甜点 ![]() 71、↑ ![]() 72、↑ 两天的早餐不重样 ![]() 73、↑ 遇到马来西亚客人,教我拿上一壶热开水泡茶,免得一直去拿水 ![]() 75、↑ 回顾一下从奥比杨奈古村前往伊斯法罕途中车拍景色,这是刚刚离开古村的路上,路旁土坡有一个个小洞(红圈),导游说是早年储存粮食的 ![]() 76、 ↑ 路上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烈士的头像照片 ![]() 77、↑ 途中休息,地导菲菲请大家吃好吃的藏红花脆皮雪糕。菲菲认错人,将一支雪糕送给一位自驾的中国游客。 ![]() 78、↑ 进入伊斯法罕市区,车拍街景 ![]() 79、↑ 伊斯法罕街景,道路干净,鲜花装点 ![]() 80、↑ 81、↑ 伊斯法罕图书馆。一进入伊斯法罕,就喜欢上这座城市。 (图片摄于2023.05.28-05.30,除署名外,其余为先生拍摄,部分文字摘自旅游书和网络) |
|
来自: 西子08 > 《2023伊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