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诚明相资

 直尾昂述 2023-06-24 发布于广东

诚明相资、

格致相因、

微言以明道

诚明相资:

“诚明”一对哲学范畴

“诚”:本义真实无妄

“明”:光明、明白

以“诚”

指客观“实有”

或一般规律

诚,言其实有

诚者,天理实然

而无,人为之伪

以“明”指对

客观规律的

认识和把握

诚者天之道

明者人之天

“诚明相资”:

主观和客观

的高度统一

另以“诚明”

来去表达人

认识过程中

感性认识与

理性认识的

关系

'明’、'诚’

相资者也

而或至于相离

非'诚’之离'明’

而'明’之离'诚’

'诚’者,心之独用也

'明’者

心依耳目之灵

而生者也

“诚”是“心之独用”

属于理性思维

“明”是

“心依耳目之灵而生者”

属于感性认识

人的正确认识

便是“诚明相资”

即感性认识

和理性思维

的统一

格致相因:

用以探讨认识过程中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

关系与作用的问题

格致相因

而致知在格物

大抵格物之功

心官与耳目均用

学问为主

而思辨辅之

所思所辨者

皆其学问之事

致知之功

惟在心官

思辨为主

学问辅之

所学问者

乃以决其

思辨之疑

格物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依靠耳目感官的作用

但“思辨辅之”

离不开

理性知识

的指导

致知属于

理性认识

“思辨为主”

但也不可脱离

感官的作用

“学问辅之”

然而“致知”(理性认识)

比之“格物”(感性认识)

要深刻,能“决思辨之疑”

强调了格物和致知

是不能截然分割的

统一的过程

微言以明道:

用分析与综合

相结合的方法

来去把握事理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是故微言以明道

“言”确有

不足以达

“意”处

但是不能

由此引出

“得意忘言”

而应用“微言”来明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即为一例

王夫之批评

“以为分析而各一之者”

的道家片面强调分析

将阴阳分割开来

阴归阴,阳归阳

“则于阴于阳

而皆非道”

以道为虚无

又批评

“以为抟聚而合之一者”

的佛家片面强调综合

用本体统摄一切

将阴阳、天地、万物

归结为偶合而成的假象

以“道”为具园成实性的真心

王夫之

实际上即是

在方法论上

程朱近道,偏重分析

陆王近禅,偏重综合

进行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