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随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在哪里?

 书写自我 2023-06-24 发布于河南

      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从2001年开始的二十多年来,《课程标准》的变化能够反映出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下面笔者重点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谈谈对于《数学课标(2022年版)》的学习体会。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

      应该说,新课标的“新”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的变化上,而且其他任何变化都是基于这个变化而来的。不仅2022年版新课标如此,2001年版、2011年版的课标也都如此!

       2001年之前,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在目标设定上没什么大的变化,始终是“双基”;

       2001年,《数学课标(实验稿)》突破了传统的“双基”,提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与态度”的“三维目标”;

       2011年,《数学课标(2011年版)》将“三维目标”进一步提炼为更具数学意味的“四基”“四能”;

      2022年,《数学课标(2022年版)》则在《数学课标(2011年版)》的基础上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以“三会”统领“四基”“四能”。同时,《数学课标(2022年版)》还增加了正确价值观目标,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了“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了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由此可见,仅从课程目标来看,上述变化是《数学课标(2022年版)》对前两版课程标准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二、课程内容的变化

      1.课程内容编排的变化

       前两版课程标准都把小学阶段分为了两个学段,即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而《课程标准(2022年版)》则把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即第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

        前两版课程标准都在每一学段内部按照四个领域来编排,而《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整个小学阶段按四个领域编排,每个领域再按学段顺序呈现。同时,每个领域先总体介绍该领域,再按学段分别呈现“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使得内容标准与评价标准、教学提示并列,明确了“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格局。笔者认为,这一变化有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业要求,同时依据教学提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主题的变化

      与2001年版和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四个领域内容进行主题整合和结构优化,按照“研究对象 + 性质(或关系,或运算)”的表达方式予以呈现,形成新的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旨在通过数学概念的教学与相应性质、运算、关系的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搭建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

     在”数与代数”领域,小学部分的6个主题变为了2个,即“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合并为“数与运算”;“常见的量”移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方程”和“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探索规律”“正比例”和“字母表示数”等都归入“数量关系”。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小学部分的4个主题整合成了2个,即“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合并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合并为“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小学第一学段,《数学课标(2022年版)》新增主题“数据分类”;小学第二、三学段,“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改为“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这一主题不变。

      “综合与实践”领域在主题方面的变化很大,前两版课程标准制给出了方向性要求,不设主题。《数学课标(2022年版)》在小学部分列出了每个学段的“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具体主题。

       总的来看,《数学课标(2022年版)》在各领域主题方面的变化不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更是从学科本质和学生学习视角对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统整,体现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3.课程内容的具体变化

     整体上看,四个领域都有具体内容的变化,“数与代数”和“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变化最大。

    “数与代数”领域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五点:

  (1)“常见的量”移到“综合与实践”领域

  (2)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体现整体性

  (3)百分数移到“统计与概率”领域

  (4)强调代数推理

   (5)强调算法一致性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点:

   (1)增加“尺规作图”

   (2)“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移到“综合与实践”领域。

    (3)强调几何直观

    “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是增加“百分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综合与实践”领域继承了“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的内涵,明确增加“跨学科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内涵,通过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实施载体由“实践活动”拓宽到“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课程实施由点状教学整合到单元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永远是历史的产物、时代发展的产物,身为一线教师也要不断与时俱进。要做一个“思想者”,始终牢记“教师是教学生的”,从孩子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课程与教学,潜下心去,把研究做扎实、做细致、做深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