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教师心中的一堂好课

 蹲墙 2012-03-14
学教师心中的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标准的体会
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曙光中学 汪卫华

到底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好课?因关注的侧重点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特别是新课改以后,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相继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此同时,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景象,张扬学生个性、重视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可是,在热闹的背后,很多数学教师还是感到茫然,“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无疑是正确的,但全面发展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就单个学科的教学而言,它能承载那么多功能吗?数学课堂仅有热闹行吗?

 

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的数学课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体现“创新”理念

 

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之所在。要想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是教师个人得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师所要做的一切都应是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数学的的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数学体验,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数学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品味,欣赏数学美学价值。

 

如我在上八年级第十四章《轴对称》中《轴对称》这节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是将课本上的静态图形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变动态图形演示给学生,而后提出利用“轴对称”知识进行设计图案的实践活动。这样做是在用动态直观画面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也能真切地感受图形变换的乐趣和价值,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生活空间,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提供生动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新的感性认识,之后的实践活动更让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无穷创造力将会大放异彩,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找到了自信,认识了自我,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体现“和谐自主”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应只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思维训练,更要让他们体验到平等、信任、宽容和关爱,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数学的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和维持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个共同体中包括教师自己。教师所要做的是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同学们敢于畅所欲言,敢发于表不同见解;课堂上允许出现分歧,允许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就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动,也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性。数学课堂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数学的机会”,并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

 

同时我们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去探索、研究,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己有机会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思考数学、用数学、“做数学”,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体现“过程”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过程”理念是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应成为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重现过程。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会有生命力,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才会有自己对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从而才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了知识的重现过程,学生就可以知道所学知识从何而来,是为解决何类问题,怎样解决,从而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所以要加强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强调“过程”教学。中国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看作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地禁锢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能动的发展过程,强调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已经体现出:教材和教学要贴近现实生活,增加趣味性;教材和教学要体现数学结果的“来龙去脉”,给学生留出探索和创造的空间;教学时要力求从学生出发,平实近人。

 

如在讲《三角形》中“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知识点时,先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例,人人为什么喜欢走近道儿。甚至可以带他们走出课堂去实践,可以多提几种路线让学生去选择,然后在问他们为什么都选择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为什么它就是最佳选择?怎样说明?相信这种处理方式比我们在课堂上干巴巴讲效果要好得多。

 

在数学课堂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数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从中领悟到数学中的辩证关系。

 

四、体现“应用”理念

 

常常听人这样说“学了十几年的数学,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一点也用不上”,甚至有人还说“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用?我一辈子也不要用它”的确,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很难直接用到但是,数学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得这些表层的知识吗?数学学习内容中还有什么更为重要的东西呢?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和学精神。新数学课程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体现“发展”理念

 

一堂好课,应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视差异为正常,不能强求学生在数学上取得同样程度的成功,企图让所有的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不现时的。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性,并给予积极而善意的帮助。同时,对于学有潜力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杜绝课堂上的“陪读”现象,让全体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总之,一堂好课,教师应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一种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进步,以愉悦满意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宽容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的差错,以兴奋满意的情绪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强中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关注学习过程,给学生留有探索空间,给课堂一点开放空间,使学生有创新的空间,使学生个性有发展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点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点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注重应用意识,能力培养着眼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