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20世纪30年代山东阳谷张秋运河古镇,有“小苏杭”之称

 泊木沐 2023-06-24 发布于辽宁

这是一系列30年代山东阳谷县的旧相片。阳谷县地处山东西北部,地处聊城南部,黄河以北,是山东聊城的首府。阳谷县名称的由来,在《旧时县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阳谷有一处伏羲之所,有一处叫“古弥都”的古城。康熙12年的《阳谷县志》中记载:"阳谷有一座宛城,传说是伏羲教化百姓种谷的地方",是伏羲教化百姓"观阳种谷"的地方,也是"阳谷"的由来。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水浒传》才认识阳谷县的,可以说《水浒传》让阳谷县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地方。在这部作品中,关于武松这个“打倒老虎”的人物,在阳谷县的许多地方,比如景阳冈上武松与老虎搏杀,狮子楼上武松斩西门庆,而武松则是阳谷县的一个都头。话说回来,阳谷县现在是个啥情况?接下来,让我们跟着这一系列的图片一起,走进80年以前的阳谷县。

20世纪30年代的阳谷县“山陕会馆”,阳谷县“山陕”是清朝康熙时期建立的,山陕“山”是清朝阳谷经济发展的一个小样本,也是当时“山陕”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陕西和山西是两个著名的商业团体,晋和秦是两个著名的商业团体。山陕商会是康熙时由商贾筹款,为祭祀“武”圣“关”而兴建的一座以“宗祠”和“商会”为一体的古老建筑。

20世纪30年代,阳谷县一条布满灰尘的黄泥路上,一部轿车正行驶在远方。那时,只有有钱人或者有钱人才会坐这样的车子。

20世纪30年代,在阳谷县,一艘正在航行的船只出现在了大运河上。聊城,因为有了水渠,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繁华。在明、清两代,被称为“漕运之喉,天都之肘”。聊城由阳谷县张秋南五孔大桥引水,经过东昌府和临清,于临清西北方的卫河上汇合,形成了一条古老的河流。元、明两代以来,阳谷段都是“南粮北送”的枢纽,而京杭运河的航运发展使聊城受益,400多年来达到了空前的繁华和繁荣。

20世纪30年代,阳谷县张秋镇,一个坍塌的土制大门。张秋古又叫“涨秋”,是因为这里地势较低,每到秋季,河水就会上涨,故又叫“张秋”。张秋是聊城最早的一座大镇,在它的鼎盛时期,有九座城门,七十二条街,八十二条巷子,四十多座庙宇,被誉为“苏、杭、林青、张秋都”。

上世纪30年代阳谷县张秋镇的城隍庙。此城隍庙就是南街村中的“山陕西会堂”。明朝以后,光是到张秋这里经商的山西商贾就达百余户,山西和陕西的商贾们共同出资,在运河西侧建立了“山陕”会馆,供奉财神和关帝,为他们的财源广进。

上世纪30年代,一家四人站在位于阳谷县张秋镇的城隍庙城隍庙的“龙墙”前面。张秋镇城隍庙的建筑,布局合理,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特别是雕刻的精致和精致,让人惊叹不已。

一张上世纪30年代在阳谷县一位家庭成员的家庭照片。

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观看,也请大家给我点个赞,我会继续写下去。如果大家也喜欢老照片的话,请多支持我呦。这篇文章的图片全部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