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清代书坛的“王子”,把赵孟頫学到了“顶峰”,远胜乾隆“百倍”

 墨品书法网 2023-06-24 发布于北京

对于书法极为热爱,可惜他自身技艺水平不太高,好在他教出了一个书法比他好“百倍”的儿子,这个“小王子”就是乾隆的第十一个儿子——成亲王永瑆。

永瑆身在宫廷之中,自小就能临摹诸多名家法帖,有着深厚的书法基础,幼年时因为乾隆推崇赵孟頫的书法,所以他受赵孟頫的影响最为深远。

曾学习其字长达30年,行笔继承了他的俊逸灵秀之风,尽显秀润挺健之感,可谓把赵孟頫学到了“极致”,后来又学过“二王”、董其昌、欧阳询等人。

并将他们的书法进行融合,增强了字体的端正严谨之感,笔力上也更加凝重劲健,在清代备受追捧,哪怕是只字片纸,也会被人当作珍宝收藏起来。

如同清代王室的“书法门面”,能与真正的书法家相称道,位列“清四家”之中,他的《法书册》更是成为了“官方”指定的楷书描红范本。

在清代颇受欢迎,此作内容是前人创作的几首诗歌,后来由成亲王进行抄写,单字大小在6.8厘米左右,卷中字体端正刚劲,体态舒张,隐含贵族之气。

点画干净利落,有着欧阳询的“斩钉截铁”之力,又加入了赵孟頫含蓄的圆笔,行笔流畅自然,墨色的浓淡变化较为鲜明,充满秀美清丽之姿,视觉上让人感到更加深刻。

这卷《法书册》既有着“欧楷”的险绝感,又包含“赵字”的秀润灵动,与唐人精严细微的用笔相比,这幅作品的技法更加容易领悟。

很多初学者要是直接学习古人书作,或者唐楷,很容易不得章法,无法摸索到其中的笔法变化,不仅让技艺无法提升,还会使自我用笔变的越来越僵硬。

但是这卷《法书册》有着古人的书法技艺,可以为大家打下优质的根基,这样在大家有了良好底蕴的基础上,再去师法晋唐时,就能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也有人说清朝离着现在也不是很远,也可以学习现代大师的书作,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今人的书法,追求点画的板正规整,用笔极为守规。

只有写字的作用,没有艺术的追求,慢慢的就会让自我用笔变的刻板,但是这幅作品用笔方劲有力,笔画轻灵丰富,在艺术气韵上比今人高出许多。

时常临摹,可以稳健自我笔势,丰富用笔转换,既能满足艺术的追求,又能达到日常书写的“实用性”需要,是一件一举多得的经典法帖。

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成亲王永瑆的《法书册》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