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收起义:毛泽东的惊险与抉择

 where5 2023-06-24 发布于四川

Image

文/偏分

一、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秋收起义是被动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

彼时的中共,还是希望走国共合作政策的,但是对于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革命集团来说,是欲除共产党而后快的。

所以,当武汉国民政府开始公开宣布“分共”,让共产党员从社会认可的“合法”转为“非法”时,许多共产党员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

当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时,中共中央紧急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此次会议最终确定了三个结论:

第一,纠正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投降主义

第二,确定开始实行土地革命

第三,决定开始武装斗争,抵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之所以选择秋收季节,是因为这个时候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但是地主们却也选择这个时候上门催债、加租,农民们的反抗情绪这时候是最强烈的。

如果在这个时候打出“分配土地”、“打倒蒋介石”、“打倒汪精卫”、“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毛泽东个人来说,这次会议也彻底为他破除了一个心魔,即“素以领袖同志的意见是对的”的观念。

既然政策有了,心魔也破除了,剩下的就是去艰苦地执行了。

本来中央还决定让毛泽东去四川的,但是他自己坚持要回湖南亲自领导秋收起义。

就这样,毛泽东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武装斗争之路。

二、

在决定起义区域的时候,毛泽东反对湖南全省同时暴动的计划,把发动起义的重点放在了湘南。

他的考虑主要有三点:第一,分散使用力量是不可取的;第二,湘南的汝城县驻扎了有上千人的部队,都是彭湃所领导的农民武装,可作为起义生力军;第三,汝城县正北方向的平江和浏阳方向,也可以有农民武装随时可以调动。

在这里的军事部署,已经看出来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思想。

Image

整体的军事战略就是集汝城、平江、浏阳之势,攻占郴州、桂东、宜章等地,形成地区合力,同时设立指挥机关,实行土地革命政策,用来和唐生智的长沙国民政府对抗。

最后,毛泽东还要求从南昌起义的部队中抽调一个团开赴汝城,作为秋收起义的中坚力量。

部署完毕后,毛泽东先把家人送回板仓村老家,然后做了周密的调研工作。

他邀请了农民、篾匠等人,开了两天的调研会,了解清楚他们对于土地问题的诉求。

有了这些意见,毛泽东得以整理出数条关于土地的纲领,其中就包括“没收一切土地”。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了解到一个情况,就是在国民党大肆镇压工农运动之后,群众对于国民党的看法完全转变了,在他们心目中,国民党就等于军阀。

所以,这次的秋收起义,一定不能再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子,而应该树立起共产党的大旗。

因为有了这样一手的调查材料,毛泽东才得以在起义之前的湖南省委会议上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强调一定要举“共产党的旗子”,并对于“军事运动的投入程度”、“土地问题的没收范围”等关键性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是对于中央来说,并不了解湖南当地的实际情况。

所以,当中央复信批评毛泽东的决策时,毛泽东干脆就抛弃了中央那脱离实际的计划,重新制定行动纲领。

之后,湖南省委在长沙开会,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机构,领导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浏阳等地的工农义勇队,以及安源的路矿工人武装。

毛泽东更是准备亲赴铜鼓,和浏阳县委直接指挥浏阳工农义勇队的行动,并将准备起义的部队名称统一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起义的时间安排为:九月九日开始破坏铁路,十一日各县暴动,十五日长沙起义,十六日各路武装夺取齐聚长沙并夺取。

在部署完毕出发去铜鼓的路上,路过浏阳张家坊村时,毛泽东却不幸地被当地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巡逻队抓住了。

三、

在团丁押送毛泽东等人去民团总部的路上,毛泽东装作脚痛,一瘸一拐地走在后面。

毛泽东和押送他的矮个子黄团丁套话,询问对方家里的情况,一年能挣多少钱,生活过得怎么样等等。

黄团丁果然发起牢骚来,毛泽东趁机掏出钱塞到对方的掌心,说:“不成敬意,这钱你就拿去买茶喝吧。”

这些团丁都是雇佣兵,杀掉毛泽东对他们来说没有特别的好处,因此黄团丁同意放掉毛泽东。

但负责的队长却发现了异常,不肯放掉毛泽东,因此,毛泽东只好在快被押到民团总部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想办法逃跑。

毛泽东一口气挣脱押送队伍,往旁边的田野里面跑,藏在水塘周围的草里。

团丁们到处搜查,还强迫当地农民过来一起搜。

有好几次差一点就搜到毛泽东的藏身地了,但幸运的是,就是没有被搜出来。

直到天快黑了,团丁们都撤走了,毛泽东才从水塘旁边爬出来,浑身泥污,鞋子也跑丢了。

好在毛泽东遇到了一个友善的农民,给了他住处,又把他带去了邻县。

毛泽东还买到了鞋子和雨伞。

最后,当他到达铜鼓农民武装时,身上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之后,毛泽东马不停蹄地把浏阳工农义勇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

此时,各路起义部队已经分别准备开赴平江、浏阳、萍乡。

但不幸的是,在第一团(也就是改编前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到达平江时,起义前收编的黔军邱国轩团突然叛变,从背后偷袭,使第一团损失重大。

毛泽东指挥的第三团,也在进攻浏阳东门市时因为势力弱小而失利。

安源的路矿工人武装等编成的第二团,虽然前期发展顺利,但在国民党集中正规部队反攻时,也溃退下来。

整个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原来的五千人,迅速减少到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看到这种情况,毛泽东立刻叫停了原计划于十五日准备在长沙的起义,并召开由师、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前敌委员会。

在会上,毛泽东力排众议,否定继续执行中央进攻长沙的计划,决定撤退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特别是多省交界的山区,以保存革命力量。

把目标从大城市转移到农村山区,这在共产党革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四、

但是,起义部队的被迫转移,还是对军队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毛泽东因此鼓励大家:“这次武装起义受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部队南下的道路依然危险重重,不仅湖南国民党到处追剿,江西国民党当局甚至通令全军,悬赏五千元捉拿毛泽东。

当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萍乡县,在向莲花县方向前进时,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袭击,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

就这样,士气低落的起义部队,从莲花县撤退到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修整。

为了重整军队,毛泽东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改革部队的具体措施,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是我党历史上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最成功的一次探索。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精简部队,并且对于部队中的官兵,愿意留下的留,愿意走的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的依旧欢迎。

第二,部队内部实行官兵平等,军官不许打骂士兵,士兵开会有说话的自由,并且建立士兵委员会,参与部队的各项管理。

第三,支部建在连上,各级部队都必须建立党的组织,一切问题都交由党组织讨论决定。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些改革措施是需要极大魄力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改革措施,让这支起义部队彻底转型成了新型的人民军队。

三湾改编后,摆在毛泽东和这支人民军队面前的,就只剩下一条路:

上井冈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