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老总心梗去世,为何“老年病”也缠上年轻人|冠心病|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

 Budiye 2023-06-24 发布于山东

关注“大河健康报”,并设置“星标”

解锁更多健康科普干货↓↓

最近,基金圈内传来消息

泊通投资总经理卢洋

于6月15日突发心梗离世

工作非常勤勉努力

熬夜也是日常

公开资料显示,卢洋出生于1982年,北京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理学硕士,拥有10余年证券投资经验,以取得绝对收益见长。

2008年1月,加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负责风险控制系统的开发。

2009年5月,加入东海证券,担任投资经理职务(负责自营资金)。

2011年5月,加入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经理职务(负责集合资管计划)。

2014年3月,成立上海泊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首席投资官。曾获中国最佳私募证券投资经理TOP50 、东方财富私募风云榜五年杰出私募基金投资经理、金长江奖、英华奖、宏观对冲策略金牛私募管理公司等多项业内奖项。


心肌梗塞 (以下简称心梗) ,又称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表现最为凶险的一种发作形式。

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统计数据,但从临床上看,年龄越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就更严重,因此老年人发生心梗的概率是比年轻人、中青年人要高一些。

现在心梗这种在大家印象中原本是“老年病”的急症,如今却缠上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25岁到44岁的年轻人中急性冠心病(主要是心肌梗死)的发病人数增加了36%。

心梗有哪些症状?心梗来袭,如何急救?

心梗死亡率上升

居民的认知却没跟上

根据2020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从2002年到2018年,我国城市和农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后,死亡率快速上升。

然而,我国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对心梗的认知却没有跟上,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仅43%的心梗患者认为胸痛或胸部不适与心脏有关,24%的人认为“等等症状就能缓解”。

另有调查显示,小于50岁的人对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认知最差。心梗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诊中心副主任梁岩:

比较典型的心梗还是胸前区、心前区这种压迫的感觉,像大石头压在上头,或者是紧缩、揪着的感觉。

有些时候疼痛会向肩、臂去放射,有些人疼痛还会向下颌这些部位放射,这个是个比较典型的心梗的表现。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持续性胸痛和大汗是中国急性心梗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比例均超过60%。

然而,年轻人对心梗的预警征兆知晓率比较低,未能及时就医的情况时有发生。

面对来势汹汹的心梗,年轻人行动犹豫、到达医院耗时更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心梗的抢救与治疗对时间极度依赖,急诊和心内科医生常说这样一句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诊中心副主任梁岩:

如果缺血超过六个小时,心肌细胞坏死就不可逆了。

所以我们对于ST抬高的心梗,现在国际的指南包括国内都要求,理想状态是在90分钟之内要把这根血管打开,当然越快越好。

心梗来袭

院前急救至关重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膜层积聚的黄色脂质成分物质,这是一种冠状动脉病变,它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因此,很多年轻人虽然有斑块,但还没有达到血管狭窄非常严重的程度。然而,年轻人一旦遭遇心梗,却可能更加凶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重症病区CCU副主任张峻:

因为年轻的病人相对来说症状容易典型,比较急、比较重。 皮薄馅大的这么一个斑块,突然破了以后,一个血块把血管闭塞。

还有一个就是,年轻病人代偿不好,初次发作就是一个心梗,没有代偿,反而心功能受影响打击特别大。

医生介绍,从长远来看,心梗病人的后续生活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而与疾病的战斗也将持续整个生命历程。

年轻人频频发生猝死的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约54.4万例。

心梗为什么容易引发猝死?据专家介绍,肌坏死可能导致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这时,心脏跳动完全紊乱,心脏失去了射血功能,最终引发猝死。

在我国,包括心梗在内的猝死有七成发生在医院之外,这意味着,院前阶段能否急救至关重要。


从国际经验来看,普及公共场所AED,也就是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配备,提升社会公众的急救能力,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急诊中心副主任梁岩:

像心源性猝死,80%以上都是室速室颤,是快速的心律失常,而这些心律失常,都是用AED能够扭转过来的。

所以真正要用AED的话,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到2022年,取得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要提高到1%及以上,到2030年,提高到3%及以上。

心梗属多重危险因素

相关的疾病

在心脏专家的印象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十几年间,北京地区的心肌梗死发病人数显著增加,年轻人发生心梗也是从那时起进入他的视野。

科学研究表明,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与心梗等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联,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胆固醇水平是全世界认为的理想水平,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

到了2020年,一项国际研究显示,中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已经成为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

除了胆固醇外,根据阜外医院的研究,吸烟,特别是长时间大量吸烟也是40岁以下年轻人患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

吸烟伤害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血管的保护屏障。这个屏障一旦破坏了,血管容易痉挛,胆固醇更容易渗透到血管壁里,然后逐渐形成斑块。

吸烟还有一个问题,它是导火索,大量吸烟可以导致斑块破裂,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流行病学研究明确了心梗等冠心病属于多重危险因素相关的疾病。

主要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三种慢性病,以及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精神压力、饮酒等 。

阜外医院参加的一项国际研究表明,9个传统危险因素能预测90%心梗的危险性,在血脂异常和吸烟之后,紧张、压力大,位列心梗危险因素的第三位。

心梗的预防与干预

从个体层面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面对可能的心血管疾病,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是两条基本防线。

而从群体干预的角度看,环境和政策变化是最具影响力的促进健康的方式。


2019年,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2019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几部门发布关于健康企业建设的文件,要求企业建设健康环境、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营造健康文化。

如打造无烟环境,实施人群分类健康管理和指导,降低肥胖等患病风险,定期开展慢性病教育活动,对食堂人员开展平衡膳食培训等。


在专家看来,仅仅针对职场上的年轻人还远远不够,关口应该继续前移。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养成是在青少年时期,倡导健康行为方式,要从娃娃抓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

学校教育阶段,孩子接受知识认知成长过程当中,从住宿、中午餐等方面全是提供健康的方式,让他们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

他们在这个系统下,建立起来的习惯和认知,带到成人之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会大大程度降低已有的、现在有的这种情况。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走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

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央视新闻 新闻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