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发现,最初用来端午竞渡的不是龙舟,而是羽人鸟舟

 万物史话 2023-06-24 发布于北京

文/万物君
所谓“端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时间点,二是指节日名。当指时间点时,特指五月初五。当指节日名时,即端午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如唐玄宗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在“端午”之名出现前,一般称五月五日、五月初五日、五月初五或仲夏端五、五月端五。故此可知,“端午”源自“端五”。

1

“端五”是初五的意思,每个月都有“端五”,而“端午”特指五月初五。那么五月初五是怎么被称之为“端午”的?
首先,五月初五要成为一个节日,否则就没必要给其取名了。
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时间多为阳数重叠组成,如一月一日为元旦,三月三日为上巳节,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七月七日为七夕节,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就此不难理解,为何五月五日能成为节日。据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至迟在汉代“五月五日”已有节俗之意。
其次,汉武帝之后,历代都使用夏历,而夏历建寅,即寅月为正月,于是五月便为午月。如此一来,五月初五,就是午月端五。取“午”“端”二字,即为“端午”。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所以“端午”即“正中”。五月五日这天,龙星处在正南中天,故为“正中”,亦称“端午”。很明显,在这种说法里,端午之名与天上的龙星有关。换句话说,端午之名得自龙星

事实上,端午节的内涵非常丰富,故有多个名称:
历法方面的名称有: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夏节、午日节、五月节、正阳节。
习俗方面的名称有:艾节、上日、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地腊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

2

“端午”之名虽始于唐代,但“端午”的习俗或者禁忌起源很早。
“端午日”首先是作为一个恶月恶日而出现的。最著名的事例是,战国孟尝君田文五月五日出生差点丢命的故事: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在唐代,官员不宜五月上任:
顾炎武《日知录》“正、五、九月”条说:“唐朝新格以正、五、九月为忌月,今人相沿以为不宜上任。”
仔细细究,我们会发现,所谓五月五日生的人不利于父母,是父母的忌讳;而官员不宜五月上任,是皇家的忌讳。就此而言,五月对父母和上位者来说是忌月,对生者来说,则是好月了。
五月生的孩子很厉害,会影响父母和上位者,那么,五月怀上的孩子,是不是也很厉害?
自然如此!
所以,君王一般在五月就不临幸宫妃了。当然,这是基于怀孕十二月生子的想法。
后世有躲端午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是说出嫁女要在端午节回娘家过节。
为何要这么做呢?没有具体的说法。
真正的原因,也许是躲怀胎,但不好明说,于是就称之为躲端午。

3

以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不是习俗,而是禁忌。
五月五日的第一个习俗,是浴兰。
《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这说明,用兰花沐浴在屈原时代就已成为习俗,并成为屈原的最爱。

但也有人认为,五月五日的第一个习俗是插艾。《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同样是在《荆楚岁时记》里,还有这样的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这段表述在端午插艾的前面。
这说明,在战国时代,浴兰是主流,是士大夫的习俗,插艾不入流,是普通百姓的习俗。
通过《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也可以看出,端午节的第一个叫法是浴兰节。

4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闻一多在《端午考》中说,“寻常龙舟刻画为龙形,本是吴越一带的习俗。”
然而随着考古的发掘,人们对龙舟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最初用来竞渡的不是龙舟,而是鸟舟。准确地说,最初的舟饰是鸟纹或羽人。
所以,端午竞渡的渊源,是鸟舟竞渡或羽人竞渡。
就目前所知,浙江鄞州的春秋铜钺羽人鸟舟竞渡纹,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竞渡图像。

春秋铜钺羽人鸟舟竞渡纹

春秋铜钺羽人鸟舟竞渡纹
1983年,在广州发现了一座西汉的南越王墓,其中的一件铜提筒非常精美,筒腹中间刻着四组相近的羽人船纹图案。

南越王墓铜提筒

南越王墓铜提筒上的羽人船纹图案
唐朝时,竞渡习俗北上中原。竞渡的主要也是鸟舟或凤舟。如唐李怀远《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诗句:分曹戏鹢舟。
1965年,考古人员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遗址发现带有唐朝元素的壁画,画面上,武则天乘坐着凤舟,并向水中投掷粽子。

直到南宋的时候,龙舟竞渡才在朝野全面兴起。大概是因为南宋向金称臣的缘故:既然皇家都称臣了,自然不适合再划龙舟,那就索性放开龙舟的限制,全民都可以划龙舟。

5

食粽子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习俗。
古老的端午节衍生出许多习俗,然而时至今日,很多习俗如挂菖蒲等早已式微,至于划龙舟,也不是普遍性的习俗。截至目前,最普遍而又经久不衰的端午习俗,唯有食粽子

那么,食粽子的习俗是怎么起源的?
常见的说法是祭屈原说。最早的记载来自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说的是“日取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这和粽子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因此此说不可信。
关于粽子,最早的文献是汉代的《说文解字》:“糉,芦叶裹米也。”从实物出现,到成为抽象的文字符号,必然是长期的过程。这意味着粽子的出现时间远早于汉代。
至于粽子出现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祭祀屈原,也不是为了祭祀天神或者獬豸,它纯粹是作为一种美食而出现的。至于它和端午产生关系,大概因为稻子的成熟季在夏季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