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传统戏综说(三)第三传统

 cxag 2023-06-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马明捷(1941.9.8-2011.2.3)

作者简介:

马明捷,笔名鸣杰,汉族,中共党员。祖籍山东平度。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文系。先后担任吉林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旅大市文化局戏剧理论研究室干部,旅大市文联编辑,大连市艺术学校教师、副校长,大连市艺术研究所书记、副所长,大连京剧团(院)艺术顾问,1996年晋升研究员。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顾问,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论文导师,大连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拓展阅读:

马明捷戏曲文集:序(一)

马明捷戏曲文集:序(二)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一)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二)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三)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四)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一)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二)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三)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四)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五)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一)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二)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三)

梅兰芳和培养人才

梅兰芳与近代京剧改良

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

梅兰芳第二次访日演出

海派京剧与关外京剧(上)

海派京剧与关外京剧(下)

学谭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上)

学谭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下)

“移步不换形”——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上)

“移步不换形”——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下)

“鬼音”・程腔・程派

袁派、裘派与麒派(上)

袁派、裘派与麒派(下)

“关外唐”论(上)

“关外唐”论(下)

京剧三题(一)关于旦行的界限

京剧三题(二)关于废跷

京剧三题(三)听戏与看戏

京剧改良运动百年纪念(上)

京剧改良运动百年纪念(下)

京剧改革的几点想法

京剧要放下大剧种的架子

京剧传统戏综说(一)传统剧目

京剧传统戏综说(二)第二传统

马明捷戏曲文集

刘新阳编


京剧传统戏综说

第三传统

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革命根据地延安就开始了京剧艺术的改革,以《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为代表的新京剧的演出,获得了成功,到夺取政权的战争胜利前,延安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相继编演了《闯王进京》、《关羽之死》、《九宫山》、《九件衣》等优秀剧目。

这些剧目今天看来很难说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多么高的水平,但是,它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它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全国进行京剧改革,指导新剧目创作,提供了理论上和方针政策上的准备,奠定了思想上和组织建设上的基础。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新剧目的创作,不仅是对京剧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延安及各解放区京剧改革精神的继承。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戏曲队伍进行了改造,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在国家剧院(团)中,京剧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京剧院和全国各地京剧团都拿出大量的新剧目,有从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有从地方剧种移植、改编的,有新创作的,有古代生活的,也有现代生活的,真是名副其实的丰富多彩。要说京剧的繁盛时期、黄金时代,我认为就是这个时期,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也是这半个世纪最值得纪念。这个时期出来的戏,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都优秀,也有不成功的,但还是好的多。一出戏获得成功,很快便推广开去,许多剧团学演,一般都成为保留剧目,至今也是传统剧目了,我认为应当称为第三传统。

新中国的京剧作家不再是第二传统时为“角儿”打本子的了,而是参加革命队伍的文艺工作者。在思想上,他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作上,他们面对不再是一个(或两个)“角儿”,而是阵容整齐、人才荟萃的群体;在生活上,他们用不着以写作为稻粱谋,而是在从事一种高尚的、受尊敬的事业。所以,这个时期出现的剧目既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思想性,又从根本上改变了一花独秀的弊病。另外,由于当时的剧作家如翁偶虹、范钧宏、吕瑞明、许思言等人都是京剧的内行,导演、演员也是一时俊彦,所以表演艺术也是非常精美的。这个第三传统,可以看作是优秀的历史传统和优秀的革命传统最好的结合。

不知为什么,近些年来,这些剧目在舞台上很少见到了,许多京剧院(团)演来演去只是那么几出传统老戏和流派代表剧目,有的戏虽在上演也只是其中的折子,全剧也不演了。别的剧团不演也就罢了,连中国京剧院这样的国家大剧院也不演。须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优秀剧目大多是中国京剧院编演出来的,他们现在也还是演出力量最强的,自己的保留剧目都不演了,叫人不好理解。去年春天,中国京剧院举行建院二十五周年纪念,演几堂老戏完事,被人批评是“没有纪念意义的演出”。

这次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京剧空前盛会,应当拿出第三传统剧目展览
二番吧,中国京剧院演出了《杨门女将》、《红灯记》、《白毛女·逼债》;北京京剧院演出了《赵氏孤儿》、《芦荡火种·智斗》;大连京剧团演出《九江口》;沈阳京剧院演出了《雁荡山》;山东省京剧团演出《将相和·请罪》;上海京剧院演出《李逵探母·见娘》;天津京剧团演出了《六号门·卖子》;中国戏曲学院演出《强项令》,大概就这么多了。《满江红》、《猎虎记》、《义责王魁》、《黑旋风李逵》、《桃花扇》、《西厢记》、《澶渊之盟》、《响马传》…都从舞台上消失了。当然,一次观摩演出不可能把所有的剧目都演出来,问题在于这些剧目都是很长时间不演出了,逐渐被观众,甚至被创造他们的剧团遗忘了。当年演过这些戏,熟悉这些戏的老艺术家日渐调零,而许多中、青年演员连见也没见过这些戏的演出,一旦老一辈不在了,这些戏势必失传,将来若真出现新中国创作出来的戏,在我们自己手里消失,那可真是对不住历史了。

1990年12月21日,在振兴京剧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文化部副部长、纪念委员会主任高占祥在讲话中提出,“把研究京剧优秀的历史传统与研究京剧优秀的革命传统结合起来,从而探寻京剧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发展的途径”。

从1943年的《逼上梁山》到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京剧新剧目不断出现的经验和大量被冷落于舞台之下的教训,确是应当认真思考的。高占祥同志还在1990年12月29日的一次会上讲过,“京剧既然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对国宝进行保护,应是我们的国策”。他呼吁“保护京剧的传统剧目”。我认为对三个传统的剧目都要保护,都要抓紧,都应当落实到措施,如果错过这个机遇,京剧恐怕就很难振兴了。
(《大连艺术》,1991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