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往成功之路的“铺路石”

 韩知书 2023-06-25 发布于北京

就书名而言,还挺有味道的。一个人在面对他人的时候,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与举止。而当从一个人汇聚成一群人的时候,那些所谓的道德,伦理,举止就都自然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群体的冲动性,易怒性,流动性。并且原本可以正常所面对生活中的那些“蛊惑”,在群体中“蛊惑”伙食“暗示”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升。相反的是,在群体本身,对于信息正确与否的识别度会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群体对于所面对的事件或是问题,会存在一种极其自然的夸大行为或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直指一个“核心”的矛盾点。在冲突或是面对错误的同时,群体与个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体会有同理心,会谅解,有耐心。反观群体的意识就有些背道而驰,在面对弱小之时,群体的反应是不宽容,武断,冲动。在面对强大的体制时,群体又会表现出强大的奴性。

如果把群体的效应,用一个人的个性来描述的话,那就是“没文化”,易上头,好冲动,欺软怕硬。因为这样的群体,有着一些法不责众的共同意识和极强的从众心理。

那既然从基本的底层概念了解到群体的本质后,如何能够让这些群体的力量被“有心人”使用呢?如果使用的好的话,就可以借用这种群体的力量,助力那些“有心人”收获更多的权利与财富。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利用这种群体力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讲故事”,把那些要传达给群体的内涵,通过各种的故事,传递出去,有激发人类共情的爱情故事,也有利用恐惧心理的善恶惩戒,有树立标榜的英雄偶像,也有以己度人的圣人典故。

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了,所有历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利用群体效应达成理想的那些……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教派;还有类似法国大革命,民主党,民进党等政权派别;哪一个不是运用群体效应的高手玩家?

什么是乌合之众?是那些“有心人”通往成功之路的铺路石。 

以下的两个版本都看过,都不错,推荐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