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年一名弹道专家贪污,陈赓找毛主席求情,主席:去把周总理请来

 猫条山 2023-06-25 发布于北京

1952年,一名在三反运动中因利用职权、贪污巨款的死刑犯手脚被桎梏,正在监牢中等待执行死刑。

然而,领导三反运动的薄一波突然接到了大将陈赓打来的一通电话:“刀下留人”,因为陈赓的一句话,这名死刑犯得以暂时保留性命。

文章图片1

后来陈赓通过董必武告知毛主席,并表达了希望释放这名死刑犯并启用他的想法,毛主席听后把周总理也请了过来一起商谈。

过了两天,陈赓来到周总理的办公室,将一份资料递到了周总理面前。

周总理看到后摇了摇头,笑着签下了“同意”二字,陈赓看到总理签字后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名死刑犯究竟是谁?为何会惊动大将、总理甚至主席?组织上对他又有着怎样的安排?

临危受命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战局虽然趋于稳定,但是国际形势依然是风云变幻、动荡不安。

当时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贼心不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新中国虎视眈眈,周边的朝韩双方战争不断。

彼时的中国刚刚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方面经过炮火的洗礼国内百废待兴,另一方面还要时刻防范帝国主义列强的再度侵略。

多年战争的实践让党中央意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军队、巩固国防,此时已迫在眉睫。

文章图片2

而要大力开展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拥有和培养一大批能够与之相配的高端人才。

于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就决定筹办一所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高等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那么由谁来领导和创办这所高精尖的军事院校也便提上了议事日程,谁能担此重任呢?

文章图片3

党中央权衡思考再三,把目光放在了大将陈赓身上。

陈赓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被誉为“黄埔三杰”,也是出色的军事家和领导者。

同时他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将,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领导才能和过硬的军事素养。

无论是从能力、资历等各方面来说都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此时的陈赓正在朝鲜前线指挥人民志愿军抗击美国的侵略。

思考再三后,毛主席亲自下令调回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陈赓,对其另有重要安排。

陈赓接到调令后,也即刻赶回了北京。

1952年6月23日,中共中央领导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彭德怀亲自在中南海接见了陈赓,正式委任陈赓创办和领导军事工程学院。

毛主席亲自对陈赓说“从前线调你回来是有更艰巨的任务,创办一所高等军事院校,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这件事交给你了”

陈赓出身行伍,带兵打仗、指挥战场颇有自信,可这筹办学校自己却是真的没有做过。

于是赶忙说“不行不行,我从来没有主持过办学工作,此事关系国家战略,我怕自己干不好”

周总理看到陈赓有些犹豫和不自信,便大胆鼓励陈赓“你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还指挥过大规模战役,只有你能担此重任”

文章图片5

同时毛主席和周总理也给出指导意见“先成立筹备机构,再设计建院方案,党中央也会全力支持你”

陈赓久经战场也知道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中华民族要想强盛不再受人欺负,必须拥有强大的实力,培养属于自己的尖端科技和人才。

这是百年大计,组织上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好推辞的呢?

于是陈赓郑重表示“尽全力办好学校,办不好决不罢休”

文章图片6

哈尔滨南通大街145号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内,至今仍屹立着一组群雕,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名为《受命》。那么接下来陈赓又是怎样做的呢?

求贤若渴

凭空建设一所高精尖军事工程院校谈何容易,在此过程中困难重重。

当时的东北拥有富饶的黑土及丰富的资源,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且当时苏联与我国交好,于是陈赓便将校址选在了冰城哈尔滨,大家也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为“哈军工”。

党中央对于办校之事也是极为关注,周总理更是亲自邀请苏联专家组帮忙拟订筹建方案,不过此刻陈赓最为迫切要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

在南京考察期间他了解到当地有一个刚刚成立的研究室,里面有着一流的兵器研究专家。

陈赓知道后兴奋不已,与这些专家、教授展开座谈,谈论教材和实验室问题。

文章图片7

然后联系党中央请求将研究室人员收编作为军事工程学院的奠基。

这其中就包括弹道学家张述祖、机械和火炸药专家沈正功、空气动力学专家马明德和岳吉力毅、电子学专家周祖同、火箭专家任新民。

因为这批专家学者知识渊博,在读书及从事科研期间也有着一定的人脉,陈赓便多次找到他们交谈。

尤其是弹道学专家张述祖,陈赓求贤若渴的精神打动了张述祖,于是他给陈赓罗列了一份人员名单,上面写着多位相关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

文章图片8

陈赓如获至宝仔细拿着名单端详,张述祖却说“可是,陈校长,怎么找到这些人啊,他们真的能来吗?”

陈赓没有说话,而是仔细地询问了关于这些人员的所有线索,并一一记录了下来。

当时有名叫曹鹤荪的知名教授,被特聘在南京一所高校任职,学校已经为他安排好了住所,正准备搬家入住。

陈赓让手下的人员拿着周总理的调令找到了学校,并将曹教授接回了哈尔滨。

文章图片9

话说回来,在陈赓拿到的人员名单里,有一位弹道专家,早年曾留学法国,致力于兵器制造。

这引起了陈赓的关注,他赶忙看了下这位专家的名字,得知他叫做沈毅。

陈赓赶紧安排人调查沈毅的行踪,竟然得知此人正被关注监狱,等待执行死刑,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沈毅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少将专员及团长,解放战争时在一所炮兵学院工作。

因为知识广博、能力出众,新中国成立后,也是给予他重任,担任民航总局副局长兼行政处长。

文章图片10

但是沈毅却辜负了组织对他的信任,在位期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国家资产。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资金建设,沈毅却顶风作案,贪污金额过亿。

于是在后来的“三反”运动,由于情节恶劣、影响严重,毛主席亲自下了死刑命令。

这一情况也让陈赓感到惊讶,自己物色已久的专家竟然是劣迹斑斑的罪犯。

陈赓用手轻扣着办公桌,愁容满面,又看了看窗外,不禁陷入了沉思,不过很快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文章图片11

不拘一格

当时“三反”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对于沈毅这样的典型,组织上肯定也是非常重视,希望借此以儆效尤。

于是他先找到了张述祖“沈毅这个人的资料我看了很久,我觉得他是个人才,我出面收下他如何!”

张述祖知道了沈毅的情况后惊讶的说的“这能行吗?”,陈赓要考虑了一下暗暗下定了决心。

陈赓第二天便去找了政法委主任董必武,表达了想要将沈毅保出来的想法,由于干系重大没有前例,董必武也拿不定主意,表示会和法院院长商量。

看到陈赓求才心切,等到陈赓走后,董必武便直接去了中南海找到了毛主席汇报了情况。

毛主席知道了情况后也非常慎重,派人将周总理也请了过来。

文章图片12

三人一番商议后,发现各自的意见都不谋而合,于是同意了陈赓将陈毅手下为国所用的想法。

陈赓后来拿到了周总理签署的同意书,于是董必武将沈毅改判为死缓,押到了筹备委员会。

沈毅见到陈赓后面露羞愧之色说“自己是死有余辜,感谢您给了我一次活下去的机会。”

陈赓望着正在流泪的沈毅说“不要这样了,要感谢就感谢党中央,好好将功补过”

文章图片13

正是因为陈赓的求贤若渴、孜孜不倦,学院从筹建到正式开学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1953年3月,已经有64余位专家教授来到哈尔滨,为学院的师资班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当时对于陈赓在办学上的做法,有些人却不是特别认同以至于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人说他是“右倾”。

那么陈赓究竟做了什么?又为后来哈军工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

文章图片14

当时很多人认为,新中国的革命成功离不开老党员和老干部,他们是党的坚定拥护者,并且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而陈赓聘请的那些地方的专家、教授资历过浅也没有接受过革命和战争的考验,专家队伍中还有向沈毅这样的“犯罪份子”。

而陈赓对这些知识分子爱护有加,对他们给予了过高的尊重,这让许多老党员、老干部无法理解,甚至认为陈赓是政治上的“右倾”

陈赓也注意到了这些“老人”的情绪变化,他们曾为国家建设抛头颅洒热血,资历深、威望高并且阅历经验丰富。

当下哈军工刚刚筹备完成,要想持续快速地发展,必须要团结一致,绝对不能从内部开始分裂。

文章图片15

于是陈赓首先提出了坚持“两老”办院的主张。

一方面让这些老党员、老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沉淀和丰富经验,肯定他们对革命的贡献,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也公开表示:

“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要尊重知识分子,我们从五湖四海请来的这些专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股肱。”

“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要看到别人的十年寒窗,上下一心、团结建院是我们的方针。”

文章图片16

陈赓的发言和建院方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老干部和知识分子们开始团结一心,为了共同的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自此老干部们成了学院的“左膀”,专家教授成了学院的“右臂”,共同引领着学院的快速发展

呕心沥血

学院克服重重困难迈向正轨后,陈赓长舒了一口气,但他并没有就此松懈,而是深入教学、深入基层。

他亲自到课堂上听课,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到食堂到学生和教职工的宿舍查看饮食和居住情况。

到办公室查看教员们的备课情况、到工地查看工程进度和质量,甚至会亲自爬上脚手架和工人们交流询问情况。

文章图片17

陈赓风趣幽默、平易近人,正因如此学生们也都非常喜欢他。

他在院区内视察也从不带警卫或者秘书,因为经常下基层,陈赓很少开会,有什么问题一般都在基层视察工作中发现和解决了。

也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风气,学院上上下下都团结一心,能够专心于教学和研究。

就这样在陈赓主持领导学院工作期间,在他的办学思想和优良作风的引导下,军事工程学院发展迅速,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防建设人才,贡献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到学院改制前,共有两院院士39人、中将及少将近200人,并衍生了后来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等等一大批高校。

文章图片18

话说回沈毅,他在到了军事工程学院后也是渴望洗心革面。

陈赓将他交给学院政治部管理,安排他负责搜集和翻译国外关于弹道方面的情报资料,以供教学和科研使用。

沈毅的翻译资料也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作出了巨大贡献,陈赓为鼓励他更好地工作给他减了刑。

1959年沈毅获得了特赦,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住进了教员宿舍,甚至还当了炮工系主任,为我国的炮兵建设做出了贡献,沈毅一直工作到晚年,直到1969年因病去世。

文章图片19

陈赓为了军事工程学院殚精竭虑,本来就在战争负过伤的他依然维持着高强度工作。

即便组织上担心他的身体让他退居二线,他也时刻不忘工作。

1961年3月,陈赓突发心肌梗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结语: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毛主席、周总理、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用人不拘一格,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广阔的胸襟气度。

沈毅浪子回头、知错能改,也是难能可贵。

陈赓为了革命的胜利浴血奋战,在革命获得成功后依然不忘初心,为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他们的高贵品德也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参考文献:

①任学文.陈赓与“哈军工”[J].湘潮,2003(04):4-7.

②创建军事工程学院——《陈赓传》节选[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02):69-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