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政府(作者:施海根 王槐昌 陈克艳)

 常熟老李jlr5mr 2023-06-25 发布于江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编者按】1927年是中国历史上无法逾越的里程碑。其辉煌的篇章,可圈可点,理应大书特书,但遗憾的是,却有着被湮飞尘灭的可能。今天,让我们打开历史尘封,回到93年前同一个时间段,'远东第一大都市'-- 上海,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 . . 史诗般的'中国工运史'如火如荼。

文章虽然标题为《上海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政府》,但是,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由市民代表选举出来的民选政府。其历史地位是更加非同寻常的。

上海历史上

第一个民选政府

施海根 王槐昌 陈克艳

坐落在蓬莱路上的原南市公安分局办公楼,尽管几经修葺,外观仍保持了当年的建筑风格。这幢石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原是上海县署的办公楼。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新署地点实即旧提标石营基地,古称杨家桥,今名蓬莱路。1915年(民国四年)5月14日开工。届期落成以后,于12月20日始正式迁入办公。”这里,曾是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宣告成立的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的办公大楼。

图片

1927年3月21日,在由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尹宽、彭述之、肖之瞳等参加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领导下,上海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30小时的激烈战斗,清除了军阀政府反动军警盘踞的全部据点,取得了胜利。

当时的南市(今属黄浦区),是上海华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军阀政府的县署在南市,警察首脑机关 — 淞沪警察厅设在警厅路(今黄浦区金坛路),而且军阀的戒严司令部就在枫林桥(当时也属南市范围)。南市工人起义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南市工人起义在当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指挥下,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解除了南市的反动军警武装,取得了胜利,为在第二天宣告产生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创造了条件。

图片

3月22日上午9时,闸北的战斗尚在激烈地进行之中,而在南市九亩地新舞台(今露香园路开明里,已毁)召开了第二次市民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推动下,联合中国国民党一起召开的,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到会团体代表千余人,各界代表4000人,公推工商界代表王晓籁、工人代表汪寿华(共产党员)、学生代表林钧(共产党员)三人组成主席团。林钧在报告中指出:“当此紧急时间,设无一领导机关之革命市政府,则难以统率全部之革命运动,故经本会临时委员会决议,组织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提出候选委员。”然后,王晓籁报告临时市政府的委员候选人名单,经到会4000名各界代表“热烈鼓掌,举手赞成”,选出委员19名,宣告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的成立。它标志着上海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政府的诞生。

会后,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即电告武汉国民政府。

3月23日,临时市政府贴出布告,在南市蓬莱路原上海县署正式对外办公。当天上午10时许,召集了执行委员会议,下午又召开常务委员会议,到会委员郑毓秀、罗亦农、侯绍裘、林钧、丁晓先等13人,由杨杏佛担任主席,讨论并决定了各委员的分工,会后,还向武汉国民政府发了请加委任的电报,从此,临时市政府开始行使上海地方政府的职权。

临时市政府正式对外办公以后,曾多次在报上公开刊登广告,招聘并录用秘书等工作人员。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的成立,得到了包括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上海总工会等在内的各党派社会团体的拥戴,他们纷纷在各报上发表声明表示拥护和支持。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在给上海各报馆的声明中指出:“本党宗旨在组织民众,发展民权,今上海政权已交与上海民众,原各界同胞竭力拥护,打倒一切反革命势力,使已得之民权日益巩固。”

图片

临时市政府是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联合民主政权。在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临时政府的组成人选,作过多次协商,并听取了各界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正式选举产生,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957年12月22日,周恩来在上海接见参加三次武装起义的老工人和部分劳动模范时指出:“武装起义后,巷战两天,工人阶级夺取了武装后,建立了联合政权 — 上海市政府委员会,由资本家、国民党右派、国民党左派、共产党组成。”当时,中共上海区委在1927年3月23日,即临时市政府宣告成立的第二天,拟定《关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宣传大纲,并指出:“现在上海特别市市政府,已经在革命的高潮中,由全上海人民的代表会议直接选举出来了,这就是此次上海工人阶级与市民一致奋起的结果。上海特别市市政府是上海人民的政府……”

临时市政府共有19名委员,其中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只有罗亦农一人,而实际上有9名共产党员,几乎占到委员人数的一半。

新生的联合民主政权产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右派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斗争。

3月29日,临时市政府得到了武汉国民政府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批准承认,当天下午3时,在九亩地新舞台再次召开了市代表大会,举行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就职典礼,到会代表约计5000余人。临时市政府委员出席的有罗亦汪寿华虞洽卿王晓籁林钧侯绍裘王汉良李泊之何洛丁晓先陆文韶王景云顾顺章等13人。各位委员并立台前,全体代表热烈鼓掌,会场外爆竹齐鸣,委员们在孙中山总理遗像前敬谨宣誓就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苏联,在莫斯科街头也出现了庆祝的场面。

图片

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1927年3月23日召开第一次执行委员常务会议时合影。

前排右起:汪寿华(共产党员)、杨杏佛王晓籁罗亦农(共产党员)、王景云、何洛

后排右起:王汉良、丁晓先、郑毓秀(女)、顾顺章(共产党员)、侯绍裘(共产党员)、林钧(共产党员)

但是,在临时市政府得到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认可的当天,蒋介石竟以其北伐军总司令的身份致函临时市政府,以所谓“在此军事期内,一切行政处与军事整治统系攸关,若不审慎于先,难免纠纷于后”为由,要临时市政府暂缓办公,对市政府工作横加干涉,向各委员施加压力。代表国民党右派的白崇禧、钮永建则以所谓临时市政府的领导权操作在共产党手里为由,拒绝参加宣誓就任临时市政府委员的典礼。

4月8日,白崇禧等人拼凑成立国民党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连续召开会议,准备取代临时市政府的权力。临时市政府的多数委员坚持原则,坚守岗位。在就职典礼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六时,各委员在市政府大楼举行第一次委员会议,讨论反对蒋介石的措施。会议决定派丁晓先为代表赴汉口,呈报国民政府。同时,公开登报,宣布临时市政府委员就职办公,并函告各国领事。

4月10日,临时市政府颁布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政纲草案》,并在报上公开发表,以取信于民。政纲草案规定了政治、建设、财政、教育、工界、商界、农民、学生和妇女等各方面的内容,反映了联合民主政权的性质。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企图从政治上扼杀临时市政府的同时,又从军事上作了一系列的准备,把较同情工农的第一师薛岳部调离上海,将旧军阀部队改编的第26军周凤歧部调至上海接防,以便向临时市政府的武装力量 — 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开刀。

在完成一连串的政治、军事部署以后,蒋介石于4月9日离沪赴南京。4月12日凌晨,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由白崇禧调动军队,包围各区工人纠察队驻地,强行缴械。工人纠察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终寡不敌众。反动军队大肆逮捕工人领袖、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并在闸北、南市进行大屠杀。4月12日下午,白崇禧又派军队查封了临时市政府,逮捕了正在开会的执行委员和办事员等20余人。上海历史上第一个民选的联合民主政权 — 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仅存24天,就被蒋介石扼杀在摇篮之中。

摘自[上海政协《联合时报》]

来源:“海上闻人研究会”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