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奇妙的中药,不仅抗病毒、抗肿瘤、抗紫外,还降血糖、降血脂

 神希园 2023-06-25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196 期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在民间,有很多山野杂草、路边野花,看起来似乎只是点缀,实际上,往往大有妙用。比如,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藤状植物,即便是冬天很大的雪凌,但是它却能抗住冬雪的冰冻,“更冬不凋”,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它又开始新芽萌动,并在“夏花灿烂”时,绽放出犹如“金玉”的花朵。由于它能抗冰冻,因此它的植物叫忍冬,由于它的花似有金银之意,因此它的花名叫金银花
提到金银花,估计很多人都熟悉。如果是在农村,可能很多山野路旁都有金银花,只要是等待金银花开的时候,那种香味隔着很远都能闻到。如果是在城市,多少懂点养生常识的人都知道,金银花是一味养生良药。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有 “植物抗生素”之誉,不仅如此,金银花通过其外散风热、内清热毒和凉血的作用可排除毒素而美容养颜,而且金银花特殊的清香可使口气清新[1],这么常用的奇妙作用,让人“不得不爱”。
作为这么备受人们喜爱的金银花,那么它到底是如何走进中药的世界的呢?这个还得从它的源头说起。对于金银花的最早药用历史,我们还得先从《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里寻找答案。那么,《神农本草经》中究竟有没有金银花的记载呢?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未见关于忍冬的记载[2];另一种是忍冬藤作为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药用记载[3]。由于《神农本草经》传承至今,经历了很多个版本,所以,这个目前尚不能直接“盖棺定论”,仍然需要更为广泛的进行文献考证。
那么,《名医别录》里记载的有金银花吗?有,不过记载的是“忍冬”,因此,有学者认为,金银花的药用历史,首载于《名医别录[4-6]。但是对于金银花的最早临床运用,也有学者认为是首载于《肘后备急方》[2,7,8]。那么,到底是首载于《名医别录》,还是首载于《肘后备急方》?这主要还是得从这两部典籍的成书年代进行比较。《肘后备急方》的成书年代没有疑问,它是东晋名医葛洪所撰,但是《名医别录》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却存在疑问。对于《名医别录》的成书年代,目前有两种说法,第一个是认为是成书于汉末,另一个说法是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辑录。所以,要想确定金银花的药用记载,最早是出自何处,仍然需要进行深度的文献考证,要厘清《神农本草经》的多个版本,《名医别录》的真正成书年代。
但是,早在《肘后备急方》《名医别录》里,最早入药的是金银花藤,也就是忍冬藤。那么,金银花这个名称又是最早从何处而来呢?目前来说,作为本草著作,最早记录“金银花”这个名称的应当是宋代的《履巉岩本草》,始称金银花[2,4];而作为中医著作,最早记载“金银花”这个名称的,应当是宋代的《苏沈良方[5];而明确将花或花蕾作为药用,并称之为金银花的记载则首见于明代藩王朱橚主编的《救荒本草 [3];也有学者认为,金银花一名始载于《本草纲目[9]。由此来说,以目前的文献考证来说,以“金银花”的名称,并且以花蕾入药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据统计,在民间被称为“金银花”的植物有17种,都是来源于忍冬科忍冬属不同种的植物[9]。而自古以来,金银花的药用基原可能一直在不断变化,经过多年的本草考证,现代的药典和中药学统一将金银花的药物基原定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对于金银花的药物功效,归纳为: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可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等疾病。
对于金银花的药用功效,在古代的很多典籍里所载都是以“忍冬”为名,因此真正意义上把金银花作为独立的中药,还是得从《本草纲目》开始寻找答案,李时珍说,“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并指出忍冬可以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之后,一直到清代相当长一段时间,几乎都是围绕《本草纲目》为中心的,明末清初的医学家陈士铎,在《本草新编》里称金银花“无经不入,消毒之神品也”。
在清代颇具影响力的本草名著《本草备要》中,将金银花的主要功效归纳为“散热解毒,补虚疗风,养血止渴”,这算是一个颇为新颖的观点,但是后世医家认为,这个补虚、养血只不过是清热解毒的另一种体现罢了。而得配本草》中指出,金银花“去风火,除气胀,解热痢,消肿毒”,又有了一些新的观点。而《重庆堂随笔》中对金银花的作用,更为详细,“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症”。这也说明,后世医家对金银花的临床运用,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对于金银花的作用,我们不仅仅只是从古代本草典籍中探寻奥秘,更要从现代药理中发掘新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细菌毒素,解热,抗炎,凉血止血,利胆保肝,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10];抗微生物和解毒,提高免疫功能,抗溃疡,兴奋,消除氧自由基,抗早孕,抗癌[11]等药理作用;除此之外,在抗紫外抗肿瘤、保护神经、治疗妇科疾病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作用[12]。不难看出,金银花在现代药理研究的加持下,可谓是发现了更多奇妙的作用,当然,对于金银花的药理研究,仍然没有止步,在未来应该还能有更多新的发现。
对于金银花来说,不仅仅是一味临床中药,更是一味养生良品。一般来讲,金银花可用于感染性疾病,口腔、咽喉疾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的预防与治疗,还具有清热解毒祛暑,美容养颜保健的妙用,真不愧是“药铺小神仙[1]。而在现代临床中,金银花的药用功效其实一直在不断深化,临床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菌痢、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皮肤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五官科感染性疾病及炎症皮肤病等疾病[10]。如果是将金银花与其他中药进行搭配,组合成各种不同的方剂,那么,金银花在临床中的应用可能会更加广泛。
对于金银花的临床用量,有医者通过对古代医典以及现代临床医家的用药经验,得出了一个用量范围,金银花在汤剂中的常用剂量为6~90g;如用于治疗消化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平滑肌痉挛、带状疱疹等疾病,可与知母、生石膏、滑石等中药配伍,常用剂量为10~15g;用于治疗暑温病、高热不退、下肢溃疡等疾病,可与杏仁、大青叶、连翘等中药配伍,常用剂量为15~30g;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外寒内热证、急性盆腔炎、热毒炽盛之脱疽等疾病,可与代赭石、生牡蛎、葱白等中药配伍,常用剂量为6~90g[13]
对于金银花这味中药,清热解毒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诚如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说,“欲既消胃毒,而又消肾毒之药,舍金银花,实无第二品也”。而现代药理也正是了这一点,它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抗菌、抗细菌毒素等方面的确是“术业有专攻”,不仅如此,它在抗紫外线损伤、抗肿瘤、抗溃疡、抗病毒以及降血糖、降血脂方面,都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对于金银花的临床运用,一般来说,在正常剂量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是也有一些不适宜人群需要了然于胸,比如体弱、脾胃虚寒、气虚疮疡脓清、女性经期以及乙肝患者,尽量不要使用金银花。
参考文献
[1]邱赛红,殷德良.金银花单品使用的临床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1):119-120.
[2]张永清,王丽萍,刘志敏.金银花名称本草考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6):456-457+462.
[3]张卫,黄璐琦,李超霞,等.金银花品种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2):2239-2245.
[4]丁国民,孙龙川.金银花临床应用历史沿革探讨[J].江西中医药,1988,(5):45-47.
[5]华碧春,陈齐光.忍冬藤和金银花的本草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6,(1):27-29.
[6]康帅,张继,魏爱华,等.金银花的本草再考证[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11):1922-1927.
[7]苟占平,万德光.金银花名实考证[J].中药材,2005,28(6):517-518.
[8]汪冶,肖聪颖,田兰,等.金银花本草考证的商榷[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8):1086-1088.
[9]徐炳声.中药金银花原植物的研究[J].药学学报,1979,14(1):23-34.
[10]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1]冯欣煜,姚志凌,李明辉.金银花的现代药理和临床运用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5,28(9):78-80.
[12]关秀锋,王锐,李晓龙,等.金银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化学工程师,2020,34(4):59-62.

[13]樊俐慧,吉红玉,兰雨泽,等.金银花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9,39(5):597-600.

公众号升级,更改了分发机制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神希园设为星标
保持沟通,一起前行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告周知——

正脉正宗正统正版,种下仙桃仙杏
祖传师承学院私淑,培养名医名士
学中医,有前途
走进中医殿堂,必读名著经典

筑基进阶,不要错过!

 不知道如何学习?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
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视频内策,敬请期待

相关声明

1.科普观点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前往医院就医。 

2.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切勿按图索骥、盲目试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