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岁的隐睾,是家长的不重视,还是……

 Hegw33 2023-06-25 发布于广东

(作者:宏泌·少年——李晨阳)

图片
引言

随着小朋友的逐渐成长

身体各个器官也随之发育

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

男宝宝的“小蛋蛋”迟迟不见踪影

甚至两边的阴囊大小不一样

一边比较饱满  一边比较空虚

这就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隐睾

图片

图片
病例汇报

2023.06.07,我科收治了一名17岁的隐睾患者,患者以“左侧阴囊空虚10余年”为主诉入院。10余年前发现左侧阴囊空虚,无阴囊肿胀、疼痛,无腹痛等不适,未在意未治疗,患者既往体健。

2022.08.23行阴囊 双侧睾丸 附睾彩超,结果回示:左侧阴囊内未见睾丸样回声,左侧腹股沟区可见大小31mm*11mm睾丸样回声。

图片

2023.06.07 查性激素六项,06.08结果回示正常。

图片

2023.06.07行阴囊MRI平扫,结果回示:左侧阴囊内未见睾丸信号影,左侧腹股沟区见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范围约30mm*14mm*42mm,边界清,弥散序列成高信号,ADC图信号减低。

图片

2023.06.08在插管全麻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左侧)”,术后恢复良好。(术中图片可点击文末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2023.06.13治愈出院。

2023.06.20复查阴囊 睾丸 双侧附睾彩超结果回示:

图片
图片
疾病相关知识

定义

隐睾是胎儿期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通过腹股沟管沿腹膜鞘突迁移,导致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下降至同侧阴囊内的现象。隐睾症也称为睾丸未降,临床诊断中最重要的鉴别点在于是可触及的隐睾还是不可触及的隐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可回缩睾丸并不是隐睾的一种,指的是阴囊内睾丸很容易回缩至阴囊外,但可以被人为的下拉至阴囊内并维持该位置一段时间,其不需要药物或者手术治疗,但需密切随访至青春期。


分类

隐睾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睾丸缺如。

睾丸下降不全:是指出生后睾丸未能通过腹股沟管并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而是停留在下降途中,包括停留在腹腔内。

睾丸异位:是指睾丸离开正常下降途径,到达会阴部、股部、耻骨上、甚至对侧阴囊内。

睾丸缺如:是指一侧或两侧无睾丸,占隐睾患者的3%~5%。

图片


发病率

隐睾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时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的发生率高达60%~70%。约70%的未降睾丸可以在出生后第1年内自然下降,然而约1%的患儿将保持未下降状态。隐睾以单侧多见,右侧稍多于左侧,双侧发生率占隐睾患者的10%~25%


临床表现

往往表现为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


辅助检查

B超(首选)、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hCG激发试验。


治疗

出生后睾丸自行下降可发生于出生后6个月内,之后可能性减少,1岁已无可能自行下降。治疗时机会影响到患者成年后精子生成、激素分泌及睾丸肿瘤发生。隐睾的决定性治疗应该在出生后的6~12个月完成,至少在18个月之前完成。隐睾的首选治疗仍是手术。
手术的主要目的:
① 最大限度的提高生育潜力。
② 降低患睾丸癌的风险。
③ 使睾丸可扪及,有利于日后肿瘤的早期诊断。
④ 修补相关腹股沟疝。
⑤ 降低睾丸扭转的风险。
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隐睾的位置。其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睾丸固定术、精索动静脉切断睾丸固定术、睾丸自体移植术或睾丸切除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患儿出生后6~12个月,最晚不宜超过18个月。

并发症

隐睾属于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种类,隐睾症主要涉及生育能力和睾丸恶变两方面。隐睾症男性睾丸肿瘤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0倍,腹腔内隐睾的恶变率更高。隐睾恶变年龄多在30岁之后,青春期之前发生恶性的少年,约10%的睾丸肿瘤是由隐睾引起的!

特别是高位隐睾的患者,其常见的并发症和伴发的畸形,比如: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睾丸损伤;睾丸扭转;隐睾恶变;精神损伤等尤为明显。

图片
总结

本次案例中的小伙,虽然说治疗时机比较晚,但经过积极治疗,现在恢复良好,至于以后是否会出现相关并发症,也会持续关注该小伙的健康状况。

隐睾对患者以后的正常生活很有影响,因此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在这里,要给各位家长敲响警钟,从小就要及时关注孩子生殖健康,特别是>1岁后,如果孩子的“蛋蛋”依然不见踪迹,就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了,要不然,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健康,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郭应禄,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和男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979-982
[2]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隐睾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8,39(7)
[3]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隐睾症诊断与处理的安全共识[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9,24(9)
[4]陈振添.小儿高位隐睾的治疗进展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

声明: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编辑:蔡宇婷

审核:王欣

终审:郭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