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教育是点燃一团火,不是注入一盆水

 愚然楼 2023-06-25 发布于湖南

《论语·述而》7.8 (061)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学的过程中,不到苦思冥想时,不要去提醒学生;不到欲说无语时,也不去引导他。已举一例却不能理解其他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多说了,先让他自己想想。”

感悟☞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纵深解读

    “愤”是苦思冥想,求而不得的那种心理状态,有思考、有困惑后,似是而非的明白与不明白之间的那种憋在心里的感觉。如果学习过程中,没有那种思考后的痛苦与挣扎,没有憋在心里的说不出来的感觉的话,没有深入思考后的那种“愤”的感觉的话,作为老师或家长,不要急于启开孩子的思路。如果孩子一遇到问题,家长和老师就立刻解答,这很有可能是在替孩子思考问题,时间长了,孩子失去主动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失去了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思考的能力,慢慢的,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启”,就是用提问、提醒的方式,让孩子主动的、反复的思考,去琢磨推敲,让学生产生思考的“痛苦”,对某个问题产生真切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是事半功倍的。过程虽然是痛苦的,但是一旦领悟之后的喜悦也是长久的。

    这也是多巴胺的快感和历经千辛万苦得来的内啡肽的幸福的区别。

    越是能让你在当下感到痛苦的事,越能让使你获得长足进步,比如运动、阅读、健身、瑜伽等等,你在训练的时候很累,你在早起的时候很痛苦,你在努力的时候很煎熬,你听真话的时候很不舒服,但是恰恰是这些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才让你进步飞速。

图片

    “悱”是想说又说不出来,话到嘴边却表达不出来的感觉。这时候,老师或家长不要立马给孩子讲明白。老师培养孩子成长的最佳状态是“啐啄同时”,鸡蛋在孵化时,小鸡将出,即在壳内吮声,谓之“啐”,母鸡为助其出而同时啮壳,称为“啄”,母鸡和小鸡同时在壳外和壳内啄啐,才能里应外合破壳而出。如果母鸡等不及小鸡在蛋壳内“啐”蛋壳,就自行把蛋壳“啄”开,蛋壳里面可能还没有孵化出来雏鸡,而是一摊蛋黄液。如果小鸡一个人使劲儿“啐”蛋壳,可能会把自己给憋死了,而不等母鸡在外配合把蛋壳“啄”开。这是教育双方刚刚好的状态,才能达到“啐啄同时”。

    “愤”和“悱”,就是一对教学相长的神奇组合,孩子被充分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迫切想弄清楚真相,急于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老师或家长刚刚好,恰如其分的给到孩子启发与思考,一起探索发现,这种状态下,孩子的收获是最大的。

    不管是辅导孩子学习,还是教书育人、自我学习,孔子的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的大脑中有思考的痛苦,有斗争的痛苦,这是孩子大脑内部在产生摩擦,大脑在使劲儿(《认知天性》),使劲儿半天想出来了或者没有想出来,这都是有收获的,最怕的是孩子的大脑不愿意使劲儿。讲了一个角,再遇到其他角,孩子说又不会,不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孩子大脑没有思考的结果。

    这时老师或家长要停下来,让孩子好思考思考,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直接讲给孩子。

    联想到我在一年多前刚刚接触心理学这个专业课程时,时常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异常痛苦甚至崩溃,也曾想过要放弃,等理智下来以后,又继续努力学习,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开悟了一点点,喜悦是有的,至少,我庆幸于自己选择学习心理学这条路,让我看到未知,虽然前方任重而道远,我依然初心不改,为了成长,为了这世间值得。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愿自己朝着一个乐之者的境界去追求。

     3,教育是点燃孩子内心的那团火

    孔子那个时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生出来内在的学习动力来,孔子再给学生一点启发,这时候学生就会沿着自己的方向去成长。而今的教育是流水线作业,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天性。那么,这就凸显出来家庭教育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了,家长要主动承担起根据自己孩子的天性,去观察和因材施教,确实是拼爹时代。

    教育的难点在于,老师或家长如何让孩子“愤”和“悱”,如何让孩子能够发自内心的地想要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这才是教育的重点。怎么样才能点燃孩子内心的那团火,教育不是注满一盆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让孩子有理想,有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与魅力, 如果老师或家长的这个思路对了,教育对于孩子而言就是相对简单的事儿了,让孩子自己“愤”,自己“悱”。

    但事与愿违的是,往往老师和家长都使了错劲儿,用错了方向,我们更习惯于用批评、恐吓、威胁的方式来苦口婆心的规劝孩子学习上进,比如“再不听话,就叫家长”,“再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找不到好工作”等等。我们时常吓唬孩子,导致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觉得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儿,所以提起学习,孩子没有了主观能动性,不愿意“愤”,不愿意“悱”。

    教育看似是个难题,但是如果方向对了,教育就是个轻松愉快的事儿,我们要相信孩子自身的生命力,让孩子爱上自己的人生。

注: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迷茫、困惑)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痛苦、执着)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经磨砺、不懈奋斗、实现目标)

感谢☞

    帆书论语训练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