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乃华‖趣说古代童谣(杂谈)

 昵称70808387 2023-06-25 发布于山东


 
趣说古代童谣(杂谈)
 文/杨乃华

       

何谓童谣?据有关学者解读: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间的歌谣,它融合了儿童文学和歌曲的特色,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儿歌是唱出来的,而童谣是念出来的。但通俗意义上,我们不会刻意对两者进行区分,所以一般统称为“儿歌”、“童谣”、“歌谣”。

童谣历史悠久,最早始于《诗经·国风》中的“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列子》中也有记载,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所作。《古今事物考》中曰:“'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谣之起,自尧时然也。”从这里可以看出,童谣也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综观我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大体呈现出“两多两少”壮况:乱世多,盛世少;趣味多,政治少。就趣味童谣而言,最早出现在周宣王(约前827-前782年)时代。此童谣只有8个字:檿(yǎn)弧箕服,实亡周国(大意是山桑弓,箕木箭袋,灭亡周国的祸害)。这些趣味童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包含王室、美女、弃婴、神怪等要素,即使在现代也是一部悬疑、惊悚小说的绝好素材。它首见于战国初年的《国语·郑语》,后来又被司马迁载入《史记·周本纪》”。
         

据书中记载,有这样一个趣味故事:“有一对夫妻正好卖山桑弓(檿弧)和箕木箭袋(箕服),宣王命人去杀掉他们以绝后患。夫妇二人逃出虎口,路上发现了一个被人丢弃的女婴,深夜啼哭,令人可怜,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继续逃亡,到了褒国(今陕西省勉县东南)。”

然而,这个女婴还有一段神秘的来历。“在夏朝末期(夏亡于前1766年),有两条神龙降在宫廷,并开口说话:'我们是褒国的先君。’夏帝不知所措,便按规矩佔卜決定,结果显示,无论杀掉、赶跑还是留住他们,都不吉利,最好是收藏起他们的唾液。于是夏帝命令摆设币帛祭物,书写简策,向二龙祷告,二龙留下唾液,倏然而逝。夏王让拿来木匣把唾液收藏起来。这个木匣夏传到殷,殷传到周,九百多年从来没有人敢打开来看。”

到了周厉王(前878-828年)末年,这个匣子被打开,不慎将龙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怎么也清扫不掉,围观的服伺拥人们毫无办法。周厉王得知并命令凡是在场的女人,都要赤身裸体跪在地上面对唾液祈祷。不一会儿,“只见那唾液变成了一只玄鼋(黑色蜥蜴),窜进后宫,与一个六、七岁的小宫女迎面相遇。这个宫女到成年时竟然未婚而孕,她非常害怕,生下来就把那孩子扔掉了,这就是那对逃亡夫妇拣到的女婴。”

这个小女孩天生丽质,长大后出落大方,颜面倾国倾城,后来因褒国人得罪了周朝,便把她献出以求赎罪,所以她取名为褒姒。褒姒入宫后,深得周幽王(前781-771年)宠爱,当了王后,其子伯服做了太子。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尽了心机,因此留下了“千金一笑”和“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来自有关“龙孽”最早的一则记载)。

         

从古代童谣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趣味童谣流传较广,记忆深刻。例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这首《忙年歌》又称《过年谣》,完整地描绘了北方地区传统的春节习俗。我们小的时候,特别是临近过年,大人小孩都会朗读,这是当时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又如《识字童谣》:“一字好比一根枪,二字下道拉得长,三字好比王字样,四字封口嘴不张,五字好比一只虎,六字两点在两旁,七字金鸡束全爪,八字蛾眉两炷香,九字好像秤钩月,十字横竖一根梁。”这首童谣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数字和汉字,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  

注:配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杨乃华,黑龙江省巴彦县人,1953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部队退休干部。爱好文学,北国文学社会员,先后在《新时代文学》微刊等20多家报刊和网络平台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随笔、评论、杂文、论文等千余篇。退休后,曾在省军区军事志办公室任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