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博物馆藏龙泉窑青瓷鉴赏(二)

 兰州家长 2023-06-25 发布于甘肃

新安海底元代沉船

元代中期以后,中外交通的便利,多元文化的融合,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使得龙泉窑的生产规模迅速发展扩大,它的产品眼瓯江运抵明州、温州等通商口岸,再销往亚、非、欧等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1975年韩国新安海底元代沉船,打捞出两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就占了一万多件,足以反映龙泉青瓷在元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惊人数量,以至于在当今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几乎都能看到龙泉窑青瓷。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明 龙泉窑青瓷碗

文章图片3

南宋 龙泉窑青瓷梅瓶

民国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对梅瓶的解释:“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宋代梅瓶这种造型已经定型并一直流行,成为瓷器造型的一款经典,大部分配有覆杯式盖。当时的实际用途是储酒器,因此在宋代也称梅瓶为“酒经”。

文章图片4

南宋 龙泉窑黑胎青瓷把杯

紫口铁足,釉面有大小开片,造型和胎釉特征与南宋官窑几乎完全相同。龙泉窑厚釉产品大约出现在公元1200年以后,而胎骨主要有三种呈色,白胎、黑胎和红胎。黑胎产品在大窑、溪口和小梅等地窑址均有发现,以品质论则大窑为上,溪口次之、小梅又次之。

文章图片5

南宋 龙泉窑青瓷刻花粉盒

粉盒是贵族仕女存放胭脂、粉黛等化妆用品的器皿,在宋代更是作为妇女陪嫁的用品。宋代的青瓷粉盒造型丰富,有圆形盒、双联盒、三联盒以及字母盒等多种,有的制成鸟形、兽形、瓜果形,还有的在盒里面装小盒,造型别致,俊秀灵巧。

文章图片6

南宋 龙泉窑青瓷莲花纹夹层碗

亦称“供碗”、“暖碗”或“孔明碗”。碗面浅盘状,下装碗形座,底心镂一圆孔,碗内中空。盘心刻划一朵盛开的莲花,填以少许篦纹,花纹寓意吉祥如意,碗外壁刻划覆莲纹。这种形制的碗流行在南宋初期,其实际用途尚未有统一观点。

文章图片7

元 龙泉窑青瓷云龙纹大盘

这种形制的盘在元代龙泉窑产量很大,其中内底的云龙采用模印后粘贴的技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具有了剔地浮雕的装饰效果。

文章图片8

元 龙泉窑青瓷印花小罐 元 龙泉窑青瓷双耳小罐

元龙泉窑青瓷印花小罐

阳文印花流行于中小型器物上,花纹精美,除各式花卉纹外,还有杂宝纹和八吉祥纹等。此小罐下腹为细长的仰莲瓣,而上腹都是缠枝花,分别饰梅、荷、莲等四季花卉,颇富装饰趣味。

元龙泉窑青瓷双耳小罐

肩对称置环形双耳,器腹饰海水云龙纹。饼形足露胎,呈火石红。内外施釉,釉层丰厚滋润,色泽青灰,龙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之一,元代龙泉窑多以模印,贴塑等技法来表现。这种小罐,在东南亚的印尼等地有大量出土,可能用于储藏香料和药材。

文章图片9

元 龙泉窑青瓷印花执壶

规格小巧,造型似梨,故又称梨形壶。外观用模印贴花技法装饰的云雷纹、缠枝莲纹和变体莲瓣纹,具有剔地浮雕的效果。若与同时期景德镇青花瓷作对比,可以发现形制和纹饰内容几乎完全相同者。这种器物主要用作酒壶,也作文房水注之用。

文章图片10

元 龙泉窑青瓷莲花纹鸟食罐一组

呈含苞欲放的莲花形,外壁印层叠仰莲纹,罩以粉青釉,形成“出筋”现象,个别莲瓣尖釉薄处呈朱红色,更显明丽生动。

文章图片11

元 龙泉窑青瓷道士像

文章图片12

清龙泉窑青瓷粉盒

据《龙泉县志》记载,龙泉窑到了明代中期“化治以后,质粗色恶,难充雅玩矣”。青瓷粉盒,乃闺房用品,往往材艺双美,是衡量一个窑口产品质量的代表性器物。这件粉盒的品质印证了清代龙泉窑已是强弩之末,走向终点。

文章图片13

清 龙泉窑青瓷刻字碗

口沿镶铜,内底有螺旋纹。淡青釉,透明光亮。外壁釉下刻有 “不同艳治不轻狂,独占人间第一香;诏贬伪朝成节亮,洛阳从此仰花王。时在仲秋,龙南大窑姜记”铭文和一枝牡丹花。国色天香,诏贬伪朝,一代瓷都,已然衰落。这位龙泉大窑当地的姜姓主人,在心爱的龙泉青瓷碗上刻上这样的诗句,似有无限感慨。悲秋伤怀,悯花怜物,也是对风光不再的龙泉窑的一种缅怀和凭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