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升级,生存期长达44.3个月!这类肺癌患者太幸运了!

 肺癌康复圈 2023-06-25 发布于安徽
👇
迄今为止,肺癌仍是我国癌症中的一大杀手。2020年,我国肺癌发病总人数高达82万人次,占所有肿瘤发病率的17.9%;肺癌死亡中人数高达71万人次,占所有肿瘤死亡率的23.8%[1]

RET融合突变发生率较低,使用NGS技术检测我国肺癌患者,RET融合阳性的发生率仅为1.4%[2]但在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加持下,这类肺癌患者数量并不少。而令人头疼的是,受“罕见”裹挟的RET融合阳性患者,同时还面临着多重危机。

RET融合阳性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他们往往年龄较轻(平均年龄:62.9岁 vs 67.2岁)、从不吸烟(非吸烟者比例:63.0% vs 18.1%)、以腺癌居多(非鳞癌比例:100% vs 79.4%)、体力状态较好[2],常伴脑转移(IV期患者确诊时的脑转移发生率为25%,终生患病率为46%)[3]

罕见靶点怎么治,成为医生、患者最关注的问题。如今,RET融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靶向治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4]

  01  

靶向治疗带来长生希望,

国内外指南双重推荐用作一线治疗首选


在没有RET抑制剂的时代,RET融合NSCLC患者的治疗还是依赖传统治疗方式,或使用多靶点抑制剂。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少见靶点被发现,且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靶点药物的研发也随之展开。

2021年3月,基于ARROW研究结果,国内首款RET抑制剂普拉替尼获批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

ARROW研究结果显示,RET抑制剂普拉替尼(BLU-667)在接受或未接受治疗的RET融合阳性 NSCLC 患者中均显示出临床获益。

在ARROW研究中国亚组中,纳入了68例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7例患者为铂类化疗经治患者,31例为初治患者。在初治的中国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普拉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80.0%,疾病控制率为 86.7%;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在经治的中国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上升至66.7%,疾病控制率达到93.9%[5]。安全性方面,普拉替尼在中国患者队列中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自获批上市后,普拉替尼立即被纳入了2021版CSCO 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并获Ⅳ期RET融合NSCLC的后线治疗Ⅱ推荐。

2022年9月ARROW研究于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了最新数据[6]:治疗经铂类经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达44.3个月,初治人群中位总生存期暂未到达。这一结果为不仅为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长生存的希望,也将他们真正带入了精准靶向治疗时代。

目前,一代RET 抑制剂已有普拉替尼和塞普替尼获批上市,二代RET抑制剂中有LOXO 260,TPX-0046,APS03118等新药研发正在临床试验中,有望为患者们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时至2023年,RET融合NSCLC患者终于乘上了精准治疗时代的快车。CSCO及NCCN指南双双将靶向治疗列入晚期RET融合NSCLC一线治疗首选方案。

2023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迎来重磅更新,基于ARROW研究结果,经专家组投票后决议,新增“普拉替尼一线治疗RET融合阳性晚期 NSCLC”并作为Ⅱ级推荐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3版中也推荐:晚期RET融合NSCLC患者一线治疗首选塞普替尼和普拉替尼,如果是在一线化疗期间检测出RET融合突变,也应中断原计划化疗,改用塞普替尼、普拉替尼

图片来源:《2023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
图片来源:《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3版》

  02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疗效不理想,CSCO指南未做推荐


早期针对RET融合阳性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非选择性RET抑制活性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上,如:凡德他尼、卡博替尼、舒尼替尼,它们既抑制RET融合也抑制VEGFR/EGFR等其他激酶。

然而对单靶点药物敏感的肺癌患者,使用多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并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多数患者因不良反应减量或停药[7]。就像端着一把霰弹枪,对着前方数个靶子扫射,做不到精准的瞄准,又造成了大面积的伤害,潜在毒性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色素减退、QT间期延长、血栓形成、出血等。

在国内获批可用于RET融合NSCLC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目前只有卡博替尼,疗效不理想、可及性低等多方因素影响下,多靶点激酶抑制剂没有纳入CSCO指南推荐。

与此同时,在NCCN指南中,卡博替尼仅在无法使用RET抑制剂的情况下,推荐用于一线或后线治疗。

  03  

化疗、免疫治疗仅做

靶向治疗后的后线治疗


对RET融合患者来说,后线治疗也会优先使用靶向治疗,其次再考虑化疗或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中,RET融合NSCLC的后线治疗首要推荐的仍是靶向治疗,其次可参考无驱动基因NSCLC的治疗方案。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也指出,全身治疗进展的后续治疗首选靶向治疗;而使用靶向治疗进展后,治疗方案也参考无驱动基因NSCLC全身治疗。

治疗方案主要以化疗为主;或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如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免疫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

尽管免疫治疗改善了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在无驱动基因的晚期肺癌患者中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对于RET融合NSCLC患者来说,免疫单药或免疫联合化疗方案尚不适合用于一线治疗,尤其是在患者未使用靶向治疗之前。

有研究表明,RET融合NSCLC患者中81%的患者PD-L1表达低于50%,免疫治疗疗效预期不佳[8]。研究中纳入的RET融合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3.4个月。另一项研究中,4位RTE融合患者对免疫治疗无响应[9]。此外,免疫治疗的irAE(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总结


近几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罕见靶点被检测发现,罕见靶点也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较大的肺癌患者发病基数下,罕见靶点患者并不少见。然而可供他们选择的治疗方案并不多,靶向药物更是凤毛麟角。普拉替尼获批上市,并纳入指南,让RET基因融合患者有了使用靶向治疗的机会,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我们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出现,为患者们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
喜欢的觅友请点个“在看”吧,星光不负赶路人,祝大家抗癌成功!

肺癌

相关好文

既往仅6.9%的患者活过5年,今年这一领域治疗有了重大进展!
肿瘤防治宣传周 | RET罕见靶点患者的春天已来临,诊疗有方,安心常在
疫情期间又遇晚期肺癌,这瓶小小的“感冒药”成了生机

参考来源

[1]Ju YS, Lee WC, Shin JY, et al. A transforming KIF5B and RET gene fusion in lung adenocarcinoma revealed from whole-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Genome Res. 2012;22(3):436-445. doi:10.1101/gr.133645.111

[2]Zhang Kai, Chen Huajun, Wang Ye,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patterns of RET-rearranged lung cancer in Chinese patients.  Oncol Res, 2019, 27(5): 575-582. doi: 10.3727/096504018X153449792 53618

[3]Drilon A, Lin JJ, Filleron T, et al. Frequency of brain metastases and multikinase inhibit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RET-rearranged  lung cancers. J Thorac Oncol, 2018, 13(10): 1595-1601. doi:10.1016/j.jtho.2018.07.004 

[4]2022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5] Latest global cancer data: Cancer burden rises to 19.3 million new cases and 10.0 million cancer deaths in 2020. Retrieved Dec 16, 2020

https://www./fr/news-events/latest-global-cancer-data-cancer-burden-rises-to-19-3-million-new-cases-and-10-0-million-cancer-deaths-in-2020/

[6] Zhou Q, et al. 2021 WCLC. Abs. MA02.02.

[7] Besse B, et al. Upd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from the Phase 1/2 ARROW study of pralsetinib in patients(pts) with advanced RET fusi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非小细胞肺癌) . 2022 ESMO abstr 1170P.

[8] Offin M, Guo R, Wu SL, et al. Immunophenotype and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 of RET-rearranged lung cancers. JCO Precis Oncol, 2019, 3: PO.18.00386. doi: 10.1200/PO.18.0038

[9]Dudnik E, Bshara E, Grubstein A, et al. Rare targetable drivers (RTD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Outcomes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Pi). Lung Cancer, 2018, 124: 117-124. doi: 10.1016/j.lungcan.2018.07.044

内容制作

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