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展书法投稿,千万不要有这“二个幻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朝歌淇水悠悠 2023-06-2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十三届国展马上就要到了,很多聪明的书友现在已经在着手准备。四海易术跟踪书法江湖20年,近距离的看过评委评选过作品,解剖没有入展的二个原因,我来说,您来评,看看有没有道理?

图片

第一:评选的制度实际就是淘汰的制度

十几年前我去了福建的晋江,那是第一次看到评委评选作品,评选名家有卢中南老师,东北的曲庆伟老师,评委总共六个人。因为是省市级展览,投稿人数不多,只有几百件。主办方在酒店里将这几百件作品全部摊在地上,每位评委带一个工作人员,采用的“择优制”,六位评委每人挑选十件优秀的作品,评委慢慢的渡步在作品的走廊中,看见好的就挑出来,大概十分钟左右挑选完毕。将60件作品摊在地上,然后每个评委在作品中挑两件不如意的淘汰,顶多就是五分钟的事情,48件入选作品就评选出来了。

图片

国展评选制度那就刚刚相反,这几十年来,国展采用“淘汰制”,从文字审核到面试创作都是按淘汰制来实施,评委看到作品有“硬伤”“不协调”“小问题”,逐一淘汰。

两种评选制度一个是“择优录取”,一个就是“分级淘汰”。正因为这个制度,有些高手被淘汰掉了,所以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有人哀声载道,认为很多入选获奖的作品还不如他。

图片

评选制度决定了评选的质量,很多聪明的书法高手,明白这种制度的评选,他们有他们一套对付评委的方法。湖南长沙有一位搞国展培训的夏碧波老师,在全国很有名气,夏老师在课堂上举了一个例子,北京的龙开胜老师,早年多次参加国展,被称为获奖的专业户,龙老师的策略是,“不求最好,但求无错”,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考试考98分的是尖子生,有的孩子只能考90,高考时每一门都不低于90,综合能力就变成了尖子,考个十大名校没问题。

图片

国展也是这样的,就算你有的科目考98分,有的科目考六七十分,总的来讲还是不理想。为了化解制度的矛盾,参加国展应该遵循国展的规律,“不求最好,但求无错”。

图片

第二:搞清楚您的作品是写给谁看的?

很多书友投稿,总认为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给评委看,有这种想法的人,把自己变成了主人,评委变成了客人。我写什么评委就看什么,如果用这种思想来为人处世或者投资生意的话,相信会败的很难看,说实话这也是大部分人的通病。

图片

聪明的国展选手,认真地研究征稿启示,仔细查阅评委名单,把评委变成了“客人”,把征稿启事变成了“产品”的要求。打一比喻,餐厅就餐,请问您自己点菜,还是餐厅老板安排什么吃什么呢?100%的餐厅的老板是要考虑客人的意见,如果想明白了这一层关系,那您打造作品就有了方向,就算输了,也输的个心服口服,“菜虽好但不对人的胃口”。这里又涉及到展风的问题,看这20年的国展,有时重传统,有时重创新,有时重融合,有时重形式……重形式的那一年,“广西现象”变成国展神话,28%的作品出现在同一个地区,看来这位中国美院的老师“押题”太准了。

图片

打造国展作品,一定要从思想的根源改变,一定要弄明白是“看客杀鸡”还是“问客杀鸡”。

以面言论,属于四海易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