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构的“靖难功臣”朵颜三卫,以及讹传的割让大宁

 炫叶楓雪 2023-06-26 发布于广东

对于明初的“靖难之役”流传着一种说法,朱棣通过“绑票”宁王朱权,获取了其麾下彪悍的朵颜三卫骑兵。凭此强援,朱棣才得以横扫朝廷大军进而夺取天下。

甚至有一些人认为,朱棣为了换取朵颜三卫的支持和效忠,割让了大宁卫。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朵颜三卫(也被称为兀良哈三卫),属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一系。元末时由辽王阿札失里统领,游牧于山阳地区(大兴安岭以南)。洪武二十年北元太尉纳哈出率众降明,以及二十一年蓝玉在捕鱼儿海的大胜,让阿札失里感受到巨大的生存压力,遂于当年十一月遣使向太祖称臣请降。

辛卯,故元辽王阿札失里命宁王塔宾帖木儿来降,先遣人赍脱思古帖木儿旧降诏书赴京来献,以表其诚。

《明太祖实录·卷一九四》

太祖接受了阿札失里的请降,并在次年五月将其部众一分为三,在山阳地区分别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由于采用的是羁縻统治,朝廷对三卫的实际控制力度很低,三卫在意识到明廷无意在辽东继续北进后,很快就在卓里克图汗招揽下背叛了明朝。

洪武二十四年,太祖令燕王朱棣和颍国公傅友德统领大军出塞清剿三卫,“大破敌众而还”。洪武二十五年,北平都指挥使周兴带着燕藩护卫在征讨北元的过程中,又顺便胖揍了朵颜三卫一顿。

不过太祖无意于彻底剿平三卫,而是沿着辽河建立缓冲区,将三卫远远隔离在大宁、河东以北,并严防他们向明朝控制区渗透。例如洪武二十九年,宁王报告“近者骑兵巡塞见有脱辐遗于道”,太祖就令朱棣“选精卒壮马抵大宁、全宁沿河南北觇视胡兵所在,随宜掩击”。

通过数次征剿,朱棣对于朵颜三卫的战斗力可以说是门清(蒙古诸部最弱的)。即便靖难初期急需兵马,也很难相信朱棣能以割让大宁为代价,换取实力并不强的朵颜三卫的支持。

另一方面朵颜三卫叛乱后,朝廷就取消了三卫编制并收回了之前赋予的封贡互市等权利。加上朝廷的防渗透策略,宁王也不可能大规模招募三卫骑兵。

因此朱棣绑票宁王时,在大宁见不到多少朵颜雇佣军,更接触不到三卫高层,也就不会有借兵一说了。所谓的朵颜三卫“精骑”,更有可能是大宁、营州、兴州等卫在当地蒙古各部招募的骑兵的讹传。

最后朱棣“绑票”宁王真正要借的也不是其麾下的蒙古雇佣军。朱棣看上的是北平行都司诸卫,以及宁王三护卫。

当时北平行都司下辖十六个卫(朵颜三卫不在其中)和两个守御千户所。这些卫所满编十万人而且都是久战边塞的精锐,这才是其后朱棣能对抗朝廷的本钱。

所以朱棣“靖难”依仗朵颜三卫一说实属荒谬。但是明朝放弃大宁,任由朵颜三卫占据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靖难成功后,明成祖就下旨重建大宁、营州、兴州等卫,开始着手恢复被自己抽调一空的北平行都司并让明军重新回驻关外。

命兵部复设大宁、营州、兴州三卫。凡各卫官军,先调辽东等处,及在京、并有坐事谪戍边者,皆令复原卫屯田。

《明太宗实录·卷十三》

注:营州和兴州各含“前后中左右”五个卫

不过两个原因,让成祖很快又改变了主意。

一是大宁等卫地处塞外,自身屯田不足以自养,需要朝廷不断地输送粮草。而四年靖难的摧残,让朝廷更觉压力沉重。二是给养困难导致的军需不足让明朝军卫的顽疾“逃军”更为严重,“大宁诸卫官军多逃,于口外相聚刦掠”。

为了降低朝廷负担和管理压力,永乐元年三月明成祖下令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并将所属各卫内迁回关内,把长期驻守变更为以攻代守。

其后成祖五次北征常要向三卫示威或主动敲打一番,就是这一新策略的体现。不论这种策略的效果和成败,至少成祖没有放弃大宁或者割让给朵颜三卫的意思。

不过明军的主动撤离,也确实给了朵颜三卫向大宁方向蚕食、渗透的机会。与此同时阿鲁台部的崛起,让鞑靼势力开始向南和向东扩张。受到挤压的朵颜三卫因实力弱小无力抵抗,只能向东(海西女真)和向南(大宁)迁徙。

很快大宁都司和朵颜三卫之间的缓冲地带荡然无存,朵颜三卫开始和明廷的控制地域直接接触。到了宣德朝,三卫已频繁进入滦河一带放牧。

虽然宣宗三次率兵巡边并击散入寇大宁的朵颜三卫,但是明军不在大宁固守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面对朵颜的袭扰,明廷无法长效控制大宁地区,往往明军一撤,溃逃的三卫又复入。

在这种拉锯中,明朝已难以阻止朵颜三卫南下的步伐。宣德八年时三卫已至虹螺山(现葫芦岛市)一带放牧、围猎,几乎截断了辽西走廊。而且这种拉锯也慢慢消耗了朝廷的耐心和热情,变得不怎么想劳而无功的频繁清剿。

宣宗就多次以“未犯边”为由拒绝了对三卫展开军事驱逐的要求。这也变相的帮助了三卫在大宁地区站稳脚跟。

镇守辽东太监亦失哈等奏:近者朵颜三卫纵其部落数来扰边,乞举兵征剿。上念军旅一出,必害及无辜,但敕谕三卫头目使严加约束,毋自取灭亡之祸。

《明英宗实录·卷十》

英宗登基初期,因为主少国疑,朝廷对于朵颜三卫的扰边采取了更为隐忍的态度,但是换来的却是三卫更为频繁的南下以及袭扰。正统九年,忍无可忍的朝廷命成国公朱勇、兴安伯徐亨、都督马亮等分兵数路出塞清剿朵颜三卫,直到潢河与土河汇合处而还。

虽然朝廷打压朵颜三卫还是手拿把掐,但是瓦剌部的崛起又给了朵颜三卫新的机会。

正统十四年在土木堡之变中遭受重创的明朝,一方面无力组织兵马出塞清剿,另一方面为了对抗瓦剌,朝廷也被迫示好并拉拢同样受到挤压的朵颜三卫。

就此明廷和朵颜三卫达成了一种默契,朝廷默许三卫入驻大宁,三卫在事实上成为明廷关外的一道“屏障”,算是明版的“土地换和平”。这一时期朵颜三卫也确实成为关外诸部中对明朝危害最小的势力,用明廷自己的话说就是:

其地则辽东自山海关直抵开原,道路如一之字,南濒大海,三面皆夷虏,至为难守。其性则建州女直诡诈过于海西,海西过于朵颜等三卫 ……

《抚安东夷记》马文升

成化二十三年,朵颜三卫遭受蒙古卯那孩部重创并一蹶不振。此后不仅无法屏护明朝,遭受其它部族入侵时还要躲入关内以求庇护。到了嘉靖朝除了少部分定居辽东外,三卫大部被蒙古喀喇沁部吞并。

可以说朵颜三卫在塞外诸部中一直是实力垫底的存在,即便是有心也无力成为“靖难功臣”,更别说迫使成祖割让大宁了。

至于相关的说法的源头,不少学者认为不是清修《明史》的抹黑,因为明朝中叶就有这种说法就开始流传了,可能是心向建文的旧人报复性的“以讹传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