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傅氏】傅荣楷:宗族源流世系研究的新思路

 寰球傅氏 2023-06-26 发布于河南

宗族源流世系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江西:傅荣楷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宗族源流世系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现在通行的源流世系分析观点和方法,指出了其局限性,提出了宗族繁衍分析的新观点,以及源流世系分析的新方法。

众所周知,国家史书、地方志书和民间族谱,是记录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三大载体。民间族谱,是记录家族成员间血缘关系和迁徙历史的簿书,是史书和方志的重要补充。族谱中的源流世系表,反映了家族繁衍播迁历史和血缘关系的真实记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为姓氏文化研究的重点之一。

宗族源流世系表反映的是血缘关系的真实记录,必须真实可靠。真实性,是史书价值之所在。确保源流世系表的真实和可靠,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一、民间族谱中宗族源流记录的基本情况

我们先看一看几个大姓族谱中记载的源流世系的源头。

第一大姓王姓,主要源于姬姓,始祖姬晋为黄帝后裔。有的出自伪姓,为齐王田和后裔,以王族称谓为氏。有的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

张姓主要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孙张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另有源自改姓,有的改自聂姓,有的为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还有蜀国赐姓。

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另有一说,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另有赐姓和少数民族汉化改姓等。

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改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另一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另有赐姓、外族改姓者众多。

综上所述,这些大姓源头众多,其资料取自古籍史料。详查这些姓氏族群的族谱世系表,从远祖至今,都由本姓氏著名先贤串接而成。里面的先贤都是有历史记录的真实人物,然而没有反映血缘关系瓜瓞链的可靠证据。

在我中华民族数以万计的姓氏中,有详尽且连续记录的只有孔、孟、颜、曾四姓,也只能上溯到东周列国。再上溯则无可靠依据。

孔氏宗族的大宗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含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孔子原姓子,改“子姓”为“孔姓”,孔子成为孔姓的肇基始祖。由于受到历代皇朝的尊崇,其嫡系子孙的世系表清晰而明确,详细记录一直延续至今。孔姓宗族的小宗分支族谱,则复杂得多,与嫡系大宗谱对接状况则需要考证。孔姓宗谱源头再上溯为:1始祖(父亲)叔梁纥(子纥)直至47世祖黄帝、48世祖少典、49世祖伏羲、50世华胥氏。远祖世系的记载有据而无考,需要考古发现来加以证实。

通观我国各主要姓氏的源流世系表,都是源头众多,分支繁杂,清理起来非常地困难。相对来说,历史较短、人口较少的姓氏,其源流世系表虽短,但更为单纯、更为明确,可靠性较高。

由于历史久远,宗族繁衍过程中受到战争、灾荒的影响而迁徙频繁,其血缘关系的记录残缺不全。因此,宗族的源流世系表是姓氏文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源流世系表的产生、延伸和扩展过程

记录家族历史的谱牒,自古以来就有。不过,早期仅存在于皇家和士大夫家族之中,主要记录本家族的历史。直到宋朝时期,家族修族谱活动才在民间广泛展开。到明代时,纂修族谱已经成为社会盛行的宗族文化活动。到清代康乾盛世,全中国各民族、各姓氏族群,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族谱。

有了族谱,就有家族繁衍的源流记录。最早的家谱,只是记录自己家庭历史,血缘关系简单而明确。到形成人口众多、分支繁多的族群时,编修族谱就成了极其复杂的难题。

宋代儒学先师欧阳修和苏洵,创立了“欧式谱”和“苏式谱”,成为民间族谱编撰的范本。欧式谱又称横行体,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苏式谱又称垂珠体,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用竖线连接,五世一揭。

到明清时期,族群更加庞大,记录更为复杂,编撰族谱时大多同时做成两种格式,即“意欧体苏”,五世一别。大族群的族谱中出现了只记先人名字的“吊系图”,使数十代人的父系血缘关系一目了然。

由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各宗族对自己姓氏的古代先贤有了更多的了解。源流世系表突破原先本族开基祖的源头,开始向古代扩展延伸。这对于家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对于血缘关系的真实记录也造成了混乱。

不过,大多数族群的族谱,还是保持了自开基祖为一始的血缘关系真记录,同时加上本姓氏同宗共祖的只有文化传承意义的前源部分。这样分开地设置,并没有对源流世系表的真实性造成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

现在,许多姓氏都在编纂省级和全国性的通谱(或通鉴)。有的姓氏在编造全国统一的自远祖至今的“源流世系表”,并且要求各族群“接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势必会造成血缘关系记录的混乱,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既然统一的、完整的本姓氏源流世系表是不确凿、不可靠的,那搞全姓氏统一的字派表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能是使虚拟的源流世系表合理、合法化,使得作为历史文献的通谱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对同姓氏宗族同根同源提法的质疑

当前,人们通常都是把一个姓氏看成一棵大树,整个宗族同根同源。这棵姓氏大树包含有主干,有分支,开枝散叶,枝繁叶茂。前面提到的编制全宗族统一的世系表,就是受到这种认识的影响。

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恰当、不准确的。其理由是:

(1)同姓族群的源头并不是统一的,繁衍播迁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本姓中少数民族的源头,肯定与其他民族不同。其次,同为汉族的同姓族群,由于历史进程中存在改姓、赐姓、从母姓、过继、入赘、托孤等各种特殊情况,也不一定源头相同。现有自远祖至今的源流世系表,反映的繁衍过程没有充分的史料来证实。

(2)不利于民族团结。

各姓氏中都有少数民族族群,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的源流世系表将少数民族边缘化,不利于民族团结。

(3)各姓氏家谱和族谱中的自远祖至开基祖的源流世系表,没有详尽可考的记录作为依据,是后来族谱续修者添加的,没有可信性。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同姓为同宗,同派为同族。那些聚族而居的、有血缘关系明确记录的族群,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大树;而把全姓氏宗族比喻为一片树林,要更加恰当一些。

在这片同姓宗族树林中,有大树,有小树,表示一个个有血缘关系确切记录、统修族谱的族群。这些族群之树有的根部相连,有的互不相连。不管是大树,还是小树,都是独立修谱的族群,有着本族清晰的源流世系表。各个族群之树,在姓氏宗族树林中,守望相助,共存共荣。这样,非常明确地表明了各族群的真实历史。事实上源头不同、或是源头不明的各个族群,在同一姓氏宗族之林中都有了自己的位置,而不必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强求寻找和统一前源。

各个姓氏族群之林,是中华民族大森林的一部分,都在茁壮生长,欣欣向荣。这种表述,更加真切地反映了源流世系的真实情况,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其实,现在人们把整个姓氏比作一棵大树,是一种误解。古人当时将自己家族比作大树,实际上指的就是有明确血缘关系确切记录的族群,而不是指的整个姓氏宗族。人们将告老回乡叫做“叶落归根”,指的是回到原先居住的祖籍地;人们到祖先的迁出地寻根问祖,指的是寻找并续接血脉前缘。

四、宗族源流世系研究的新方法

各姓氏文化研究机构和研究工作者,都是将研究源流世系作为重点。然而,由于宗族繁衍和播迁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笼统地对整个源流世系表进行研究是非常困难的。现在各地宗亲联谊组织召开过很多次源流研讨会,因体系庞大、分支繁杂、任务分散、重点不明,常常是事半功倍,成效有限。

我认为,各姓氏宗族的源流世系表,可以以“两点”分成“三段”,依据各时间段的真实性、可靠性分别予以分析研究。这种方法可以概括地称为“两点三段”分析法。

具体来说,“两点”就是族谱的创修时间点和本族群落地生根的开基时间点;“三段”就是两点将整个世系表分成为的三个时间段。

第一时间段,即族谱初修之后至今天。这个时间段记载有族群血缘关系的详尽而明确记录,其信息非常宝贵,具有人文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是我们寻根问祖的真实可靠的依据。对于一些迁徙频繁的小分支来说,在与迁出地记录可以无缝对接的情况下,其第一时间点可以向前推进到迁出地族谱的初修时间。

第二时间段,即初修时间上溯到开基祖(族群认定的第一世)。这个时间段的信息记录不完整,错漏甚多,需要深入考证,是我们源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任何人、任何事的疑点,都需要深入地进行考证,不能轻易地下结论。短时间难作定论的,应该“似疑存疑”,留待以后继续考证和研究,切忌乱下结论,为后人留下不解之谜。

第三时间段,即族群开基祖上溯至远祖。这个时间段是以本姓氏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串接而成,在血缘关系上没有留下确凿的证据。这段源流记载具有文化方面的意义,而无科学意义和史学价值。我们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只要保留族谱原先前源世系表作参考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的分段,对各个时期源流世系分别对待,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选择课题,集中精力对某些重要课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1)宗族源流世系表,是姓氏文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大多数姓氏存在多种源头,历史进程中又存在种种变数,所以用单一血缘瓜瓞链代表的统一世系源流表是不完全、不准确的。现在各姓氏通谱编纂中人为地编造统一源流世系表是有害无益的。

(2)同姓为同宗,同派为同族。同修族谱使用同一字派表的族群,其族谱具有史料价值,应该妥为保存。以姓氏为标志纂修的宗谱和通谱,是以民间族谱为基础,不能脱离祖传之族谱记载而随心所欲地杜撰。

民间代代续修的族谱,保留了原始的记录和真实的信息,弥足珍贵,其世系表和字派表应该保存下去。即使其中有错误,也是原始记录的错误,我们可以提出质疑,而不能轻易改动,更不能无根据地编造。

(3)聚族而居、同修族谱的族群,犹如一棵大树。族群最早卜居的祖地,是族群的根。族群繁衍和播迁,是族群的分枝散叶。寻根谒祖,是到祖地拜谒先祖;落叶归根,是游子告老返乡。而整个姓氏则是由许多这样的大树、小树组成的树林,是中华民族大森林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同胞是姓氏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谱编纂中必须占有其应有的重要位置。

(4)原有族谱中自古至今的“源流世系表”,可以以两个时间节点,分成三段,根据其史料可靠性分别加以考证研究。近期段史料基本清晰、可靠,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早期段基本为编造,且无法考证和定论;中间段史料有缺失,疑点较多,是研究的重点。“两点三段”分析法,将源流世系分开研究,可以使目标更清晰,任务更明确。  

(5)人文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需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一点一滴都要认真考证和分析,不能急于求成,切忌轻易下结论,更不能添油加醋,胡编乱造。源流研究要求真务实,正本清源。   

各地族群中一直沿用的“字派表”,对于处于脱根状态的分支(或个人)寻根问祖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千万不要轻易改变。我们没有必要去研究和制定统一的源流世系表,而是保留族谱中原有的源流世系表作参考。

(6)源流世系研究任务复杂而繁重,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作长期打算。要制定计划、选择课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越是久远的资料,存在问题越多,且越难以考证。从近到远,逐步往上溯源。有疑存疑,不轻易作结论,供以后研究。

推本溯源,是中华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我的“族群树林”观点和“两点三段”分析方法,源自二十年来在探索和研究民间族谱中的认识和体会。这种新思路,有助于深化对族谱中源流世系的认识,找到正本清源之方法,谨供广大文史研究和族谱编修者参考。

正本清源,责任大如山。正本清源,任重而道远。我们姓氏文化工作者,应该对历史负责,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为确保姓氏源流的真实性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2023年6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