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总长人选之一,对领导说: 叶帅兼任最好,资历能力都比我强

 兰州家长 2023-06-26 发布于甘肃

1956年,由于罗瑞卿的调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长一职出现了空缺。当时中央也物色了好几个人,但始终都觉得不是最佳人选,一直定不下来。

这时,叶剑英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推荐了一个人,他们看了这个人的名字后,立即拍板,就是他了。毛泽东、周恩来和叶剑英他们都是黄埔军校的创始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元帅、上将、中将和少将里,有不少都是叶剑英的学生。

文章图片1

相遇在黄埔,战群儒、辨形式

众所周知,周恩来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毛泽东是黄埔军校的招生办主任,而叶剑英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授部的副部长,可是孙中山专门指定的。

叶剑英从云南的讲武堂毕业后,就加入了孙中山的粤军,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想革命救国。

在粤军的队伍里,叶剑英一开始只是担任了一个见习排长的职务,没有什么施展才华的机会。直到有一次,孙中山命令部队打回广州,在汕头和桂系的军队相遇时,叶剑英的才能才被发现。

文章图片2

在桂系的部队里有不少广东人,面对桂系武装军备力量,想要强攻很难。叶剑英向上级献策,不如从敌人的内部瓦解,提出“广东人不打广东人的口号”,让敌军的军心涣散。

叶剑英又大胆请命,化妆潜入敌营,在敌营里叶剑英遇到了在讲武堂的同期学友,一个炮兵的排长,在叶剑英和他讲明了革命的大义后,这位同期还带来另一个炮兵的排长,一同投奔孙中上的革命军。这样,当汕头的战役刚刚打响,叶剑英就和城内的炮兵排长里应外合,不费吹灰之力,就结束了这场战斗。叶剑英也因此成为了参谋长。

文章图片3

后来在保护孙中山时,叶剑英又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孙中山的重视,在1924孙中山创立黄埔军校时,因为叶剑英有训练部队的特长,孙中山特意指定叶剑英为教授部的副部长。从那个时候起,叶剑英和毛泽东、周恩来肩并肩,持守共产主义,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努力奔走。

抗战时期,叶剑英曾让蒋介石哑口无言,粉碎了蒋介石的欲加之罪。

1940年,蒋介石在第一次的反共计划失败后,在重庆召开会议,企图用谎言蛊惑军心,给人一种共产党不积极抗战的假象,而当时只有叶剑英一人,孤身参加会议。

文章图片4

蒋介石在会议上说,共产党的第十八集团军没有认真地执行抗战命令,反而到处滋事、和友军产生摩擦,而且还不服从指挥,违反军纪,要求十八集团军做出检查。

在蒋介石的示意下,国民党的参谋处处长盛文也跟着附和,说第二战区之所以没有完成作战任务,是十八集团军偏袒叛军,导致作战困难,而且还袭击国民党军队,导致晋察冀地区没有完成作战计划。还说十八集团军根本就不配合国军,才给了鬼子扫荡的机会。

国民党的将领黄百韬也站出来说,十八集团军不仅强征军粮,还私印钞票,言下暗讽共产党的军队。

文章图片5

国民党仗着在会议上人多的优势,你一句我一句,不明就里的其他国民党爱国将领,还真的以为十八集团军没有积极抗日,眼看蒋介石第二次的反共的阴谋就要成功。

面对国民党军官的刁难,叶剑英没有惊慌,只是在本子上冷静地做着笔录,也不和他们辩论。

4天后,会议再次召开,叶剑英进入会场后,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对着蒋介石和其他的国民党军官说:“委员长,我这里有几句话要说,”

文章图片6

叶剑英不紧不慢地说道,“委员长,现在我将我十八集团军的作战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首先,我军并没有违抗战前命令,而且我军在团结军民,打击日寇方面成绩显著。

在去年接到统战命令时,我军抽调出15万兵力进行反扫荡。而且成绩显著,击败了日军的中将阿部规秀。大家可以看日本共同社的新闻,报纸上是这样写的:要全歼共军,为阿部规秀报仇。

请大家注意日军的措辞,是共军,而不是国军。可见日军都知道他们是在和共产党的军队在作战,而不是和你们,因此,委员长怎么可以说十八集团军没有积极抗战。

文章图片7

上次委员长提到两军的摩擦,制造不团结,但是究竟是谁在搞这种小动作,影响抗日,想除掉十八集团军,想除掉抗日武装,请委员长调查。国难当前,破坏团结大局的必须按军纪严惩。”

听完叶剑英的话,会场里响起了一些窃窃私语的声音。有些将领开始怀疑听到的消息,蒋介石眼看着不能收场,就想以每人发言的时间有限,只能讲半个小时为由,来阻止叶剑英往下说。

但是叶剑英却义正言辞地说:“委员长,我还有话没有说完”,叶剑英接着说,“既然委员长提出摩擦的问题,那我们就应该找到产生的摩擦的问题,为什么把十八集团军当异军和叛军对待,现在国难当头,刻意加大摩擦问题的讨论,就是别有用心地想引发内战。”

文章图片8

叶剑英掷地有声的话,不仅让蒋介石哑口无言,而且还解除了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对中国共产党不抗日的误解。

会议中叶剑英还对华北战场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我军战略战术。叶剑英在分析当前战事是有条不紊,并加以数据佐证,不仅挫败了国民党一直以来自认为是正规军的优越感,还提高了我军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形象,他们根本想到在红军中也有如此高水平的高参。

在1941年,苏德爆发战争。大家都在议论这次战争的走向。并在猜想,德国的输赢对日本会有怎样的影响,日本将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文章图片9

但是叶剑英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和总参谋部人员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日军会南下,果然没有多久,日军就偷袭了珍珠港。事实证明,叶剑英的分析准确无误,其正确的结论对我党制定作战方针政策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而且,叶剑英还对苏德的战争结果做出来分析,德国必败。果不其然,没有多久,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开始反攻,扭转了局面,并且预言,如果德国战败,日本离战败也就不远了,而且在1944年就可以打败日本,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文章图片10

朱德说他是个稀有的人才。

解放前夕,在1948年,在华北军区和军委总部,叶剑英见到杨成武,以前虽然是耳闻,但是杨成武的战绩给叶剑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解放后,杨成武被任命为解放军第一副参谋长。当罗瑞卿被调走时,身为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第一时间想到他。

文章图片11

乱世受命,屡建奇功

当叶剑英把杨成武的名字,提交中共中央时 ,毛泽东一看是“三杨”之一的杨成武,立马表示赞同,而且杨成武也符合当时“双一”标准——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

杨成武曾经是红一军的干事,有勇有谋。

杨成武在红军过长征的时候,带领部队以夜行240里的速度,到达泸定桥,并且连夜进行考察后,迅速制定方针,带领20多名士兵,先遣渡河,端掉对岸敌人的枪口,拿下泸定桥,打开了天堑,使红军顺利渡过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被毛泽东称为“军中的赵子龙”。

文章图片12

杨成武还有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最有名的一战就是黄土岭一战。

1932年,日军对晋察冀北岳地区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杨成武奉命到黄土岭和日军对决。

黄土岭地形险要,周围险峰环绕,易守不易攻。杨成武到了指挥现场后,根据搜集到的情报,利用日军自傲的心态,先命令游击队和小股主力部队,将日军诱到黄土岭,并且趁着夜晚将大部队埋伏在阵地里,等待日军进入阵地。

文章图片13

等日军上当进入伏击区域时,杨成武一声令下,部队发起总攻,火炮齐发,日军猝不及防,在密集的炮火下无处躲藏。

同时士兵报告,在山脚的一个农户的房屋里,发现有穿日本军官制服的日本人进出,杨成武判断这里一定是日军的指挥所,于是命令炮兵用炮火攻击,霎时间房子夷为平地。

而在房子里的指挥官正是阿部规秀,日军的骄傲——“名将之花”,而阿部规秀连跑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炮弹碎片击中,不治而亡。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2万多人,大大的挫伤了日军的锐气。

文章图片14

朝鲜战争爆发后,杨成武奉命到朝鲜作战。但是一开始的交战并不顺利,打得也非常艰难,我军损失严重。美军的坦克的威慑力,让我军的阵地防御感到异常的艰难。

杨成武进入朝鲜战场后,首要反击的是美军的混合攻击战。美军企图用步兵、空军、坦克和炮弹的密集攻击,切断我军的大后方和补给线,虽然我志愿军拼死防御,最后守住了阵地,但是伤亡严重。杨成武马上调整作战方针,将机动防御转为战略阵地的防御。

文章图片15

坦克的杀伤力对我军的威慑力最大,杨成武想到到抗战时的地道战,决定将反坦克壕、战壕和交通壕三条壕沟打通,同时利用地形,让打击敌人的坦克和美军的步兵同时进行,让敌人无暇还击。

而阵地前战士们无意之间将两个地道无意间挖通相连的举动,给了杨成武灵感,杨成武发现U型的地道更适合于防御和攻击。

杨成武立即命令将这种工事在全军推广,在半年的时间里,挖了将近200公里的地道。

文章图片16

而且,在1952年的8月,第二道防御的地道也已完成,从而也降低了我军的伤亡人数。这种地道里可以放炮、放粮食、还可以监视敌人的动向,在敌人来的时候射击,有6名战士就是借着这这U型地道和美军周旋了6天,而且没有伤亡。

我军的这种防御措施,使从前的伤亡率由50枚炮弹可以伤一个人降低到600枚左右的炮弹才能伤一人,这种坑道在上甘岭战役中也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简直可以成为以一敌百的存在。

文章图片17

在这四通八达的地道面前,美军举步维艰,美军的参谋长给总统的报告中这样写道:对于中国的这种战术,如果想到达鸭绿江,至少还要用二十年。

鉴于杨成武在战役中突出表现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对于战场变化的把控能力,叶剑英向中央力荐杨成武任军区总长。

文章图片18

上任总长,协助平乱

但是杨成武接到调令后,却没有接任,反而提出要求,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胜任,请求给别的将领或者叶帅来担当总长一职。

他的这一请求立即被会场的领导给驳回了,在回到上海后,杨成武并且再次书信给叶剑英,要求只做叶剑英的助手,请求叶剑英兼职总长一职。

叶剑英接到杨成武的报告后,给予批示:这是中央的决定,还是不要再推辞,而且这也不是个人的问题。

文章图片19

最后杨成武在叶帅的鼓励下,接受总长一职。而在后来的风云岁月里,再次证明了中央在选人方面的英武决断。

在任职“首都工作组”时,杨成武和叶剑英为首都的安全和稳定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保证了一方百姓的安定。

在非常的岁月里,杨成武不可避免地也受到的打击和迫害,至1973年才复出,继任总长一职。在叶剑英的叮咛下,在国家的特殊时期,杨成武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部队的稳定上。为了防止反动势力搞破坏,杨成武还做了叶剑英和聂荣臻的联络员。

文章图片20

根据叶剑英和聂荣臻的建议,杨成武在两次的总参谋长的会议上严肃地提出:鉴于当前的特殊形式,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地区,小至一个班、一个排。

如果要离开营区,必须上报中央军委,并且绝对不可以执行非职责以外的任务。这是一条死命令,从上到下,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将以军法处置。

文章图片21

杨成武在关键的时候,一直坚守在红色的电话机前面,严格的控制住了我海、陆、空三军的调配和海边的边防,配合中央粉碎了反动势力的阴谋,终于让新中国脱离了黑暗。

叶剑英这样评价杨成武:杨成武同志20多年的总参生涯,尽职尽责,认真贯彻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有坚定的信仰,他在这个岗位上的工作对于部队的团结、部队的发展、部队的革命化,都是有利的。

文章图片22

参考资料:

知网:叶剑英和杨成武的将帅情 当时纵览 水新营

《志愿军老兵回忆录》 四川大学出版社 袁永生

叶剑英:舌战群儒展风采--党史频道-人民网

被毛泽东称为“军中赵子龙”的杨成武--党史频道--人民网

毛泽东为黄埔军校招生--党史频道-人民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