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帝刚驾崩,太子就“强幸”父皇宠妃,意外造就出来的千古一帝

 云语禅心 2023-06-26 发布于河南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宇文赟,作为周武帝的长子,于公元559年出生,572年被封为太子。他好酒色,放荡成性,频频受到周武帝批评。

然而周武帝去世时,宣帝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之情。相反,他怒视自己在受到家法时留下的伤痕,口中喊着:“这死得也太晚了!”周武帝的棺材仅停放三天,宣帝便急不可耐地命人将其抬出宫外,接着他便毫不犹豫地赶往后宫。

他制定了一系列恶劣的宠幸政策,只要嫔妃姿色出众,即可进宫侍寝。在这种异样的氛围下,宇文赟竟然强幸父皇宠妃,这个丑陋无节的行为最后却意外造就了千古一帝——隋文帝杨坚。

宇文赟的种种恶行导致了他自己和北周王朝的覆灭。他因为过度纵欲和沉迷于酒色,导致身体逐渐衰竭。

21岁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宇文赟的去世让他的岳父普六茹坚成为了朝廷实际上的领袖。在他掌控下,发动了政变,夺得了江山,并建立了隋朝。

普六茹坚同时更名为杨坚,成为历史上被誉为千古一帝的隋文帝。

接下来我们就漫谈一下先帝刚驾崩,太子就强幸父皇宠妃,意外造就出来的这位千古一帝。

铤而走险夺皇位

杨坚出生于541年7月21日,出生地为陕西华阴。他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地位仅次于八大柱国之下,受封为随国公。

16岁的557年,杨坚与门当户对的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七女儿——独孤伽罗结为夫妇。两人相爱相守,生下五子五女。

独孤信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最为出色的老丈人之一。他的大女儿是北周明帝的皇后,七女儿是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四女儿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也在唐朝时被封为皇后。

但杨坚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充满了困难。在刚结婚那年,独揽北周朝政的宇文护迫使独孤信在家中自尽。

560年,宇文护又毒死了北周明帝,并立宇文邕为新皇帝。

杨坚的父亲杨忠在568年去世,杨坚继承了他的爵位。在573年,他将自己的女儿杨丽华嫁给太子宇文赟。

578年,宇文邕被杨坚消灭北齐,统一了北方。宇文邕病逝后,宇文赟继位,并封杨丽华为皇后,杨坚也成为了皇亲国戚,权势日盛。

然而宇文赟性格古怪,579年,他竟将皇位传给仅7岁的儿子宇文阐,然后长时间留居后宫。更加糟糕的是,580年5月,宇文赟突然病逝。按照正常程序,皇位将由静帝宇文阐继承,但他并非杨丽华的儿子,这就预示着杨家将失去显赫的皇亲国戚地位。

受到独孤氏的支持,杨坚不惜一切代价,他与刘昉、郑译等人一起,将宇文赟的死讯秘而不宣,并伪造了诏书,任命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掌管军政大权,并辅佐静帝。

到此为止,杨坚已经成为了北周实际的军政领袖,其权力地位非常稳固,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在581年,经过出兵扫清宇文氏诸王和反对势力尉迟迥等人后,杨坚逼迫宇文阐禅位给自己,就像曹丕代替汉朝和司马昭篡掉魏国一样。杨坚在三次逊位仪式后才继位,建立了大隋王朝。

隋文帝拯救华夏文明

杨坚算得上是挽救了汉文化,挽救了中华文明。

汉朝衰亡后,汉民族进入了将近三个半世纪的争斗乱世中,在东晋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已经不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五胡之乱就是这时期。

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统一和分裂的推进趋势别具特色,而统一自始至终是它的趋势。“大一统”观念不但在汉族人心中不可动摇,进入到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也认可这个观念,希望可以由北方统一南方。

五胡十六国,各族人民政权争逐于黄河流域,但却没有哪一个政权可以取得各个民族的衷心拥护,也没有一个政权能超过民族政权的限制,达到广泛区域内的长期政局稳定。

多年来的战乱促使华夏文明遭到灭亡的处境,我国将要蛮夷化。我们可能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若以欧洲为例子,就清楚了然了。

公元一世纪之后,大概在东汉中期,西方国家的罗马帝国与东方汉帝国已经开始受到彼此边疆、社会体制相对落后民族的侵袭,两个帝国所采取的政治与军事行动,都是显得有气无力。

不同的是,被叫做“蛮族入侵”的落后民族侵袭不但断送了罗马帝国,并且让罗马帝国时代璀璨的文明也一度随罗马帝国的衰亡而化为乌有。经过将近八九个世纪的“黑暗的中世纪”。罗马文明才以“文艺复兴”的方式再次影响欧洲的历史。罗马帝国倒坍后,古罗马文明继而消失,自此欧洲未曾再度统一。

所以,它并不是轻巧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起码在蒙元之前,统一及统一状况的长时间维系,不仅仅只是政治军事活动,而是一种具有刻骨铭心的文化现象。

在这个时期少数民族的数量已经多于汉人,秦汉时期的文明、建筑很多都被破坏,外部的宗教文化压倒汉族的儒家文化,异族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文化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一个不小心,汉文明就要消失了。

而隋文帝在这时候成功夺取政权,促使汉文化得以重获新生。

政治方面

杨坚在再次统一华夏后,已深深意识到了魏晋南北朝至今的政治体制已不堪用,若想要江山永固一定要改弦更张。

因此杨坚开辟一系列全新的体制:

在中央方面,开创五省六部制,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掌管国家政权。

当中,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部门,监管宫中事物,秘书省执掌书籍历法,事务偏少,以上二省在具体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

最主要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承担起草谕旨,控制中枢,唐朝时演变成中书省,门下省进行批驳,对中书省执行监督职权,尚书省承担政务运行,履行执行权。

尚书省分设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各自掌管官吏人事考核、财政赋税、宗庙礼仪、军事、刑名和工程建设。

杨坚这一套体系也是被唐朝发扬的三省六部制。对比秦始皇时期的三公九卿制,杨坚的三省制在岗位职责上彼此牵制,防止了丞相一个人独断专行的局面。

而从前的三公虽说保留,但仅仅是顾问性单位,都没有实权,也不参于国家政务,借助改革,杨坚完成了加强皇权的目的。

在地方层面,杨坚考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紊乱,冗官严峻,开支庞大。583年,杨坚将从前的州、郡、县三级制变为州、县二级制,由此节省开支,优化地方行政组织。

此外,还上收人事权,地方官吏的选拔任用由吏部控制,严禁地方官就近录用,夯实中央集权。

当然,只是改革官制效果不大,最主要的是改变过去的选人用人制度,冲破阶级壁垒。

杨坚虽出身于门阀士族,但深明士族集团垄断权力的危害,尽管士族还出现了像王导、谢安等杰出士族政治家。

但绝大部分士族子弟奢侈堕落,骄奢淫逸,阶层的固化和社会问题的激化是魏晋南北朝三百年大分裂的源头之一。

因此杨坚为了能疏通寒族的上升途径,革除魏晋之后的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寒士庶族能通过科举考试加入官僚队伍,突破士族集团的政治一家独大。

杨坚的科举制度直接夯实了中国之后一千多年的选贤任能机制,一直持续到清朝快灭亡时,对封建统治文化形成深远影响。

另外,杨坚在律法和社会治理方面比秦始皇人道贤明得多,最有名的就是《开皇律》。

这部法律废除很多南北朝的酷刑,并明文规定人民如有冤屈,可以逐层上告至中央,并且各地宣判死罪也需要经过中央决定,地方不能擅自决定,规定死刑三复核制度,体现以人为中心规则。

经济方面

隋文帝在经济方面非常重视生产,继续实行均田制度。他实行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发展,并打击了豪强的吞并土地等“大地主”行为,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他还统一了币制,改铸五铢钱,这被世人称为“隋五铢”。

在国家统一的背景下,这些政策对于国家人口增长、经济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他九年的统治期间,人口从462万户增长到700多万户。这足以说明政治十分安定,经济发展蓬勃。

隋文帝的“开皇之治”让国家处于一个安定的时期,成为了农耕文明的辉煌时代。他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在唐朝也被奉为圭臬,成为唐朝盛世的奠基,历史也见证了他的卓越远见。

文化方面

统一之后的杨坚对思想文化方面持包容观念,带头学传统文化经典,并且有感春秋、秦汉至今的大多数典籍因数百年来的乱战被烧毁。

杨坚于583年下旨求天下之书,明文规定献书每卷赏绢一匹,诏令一经流传民间反应极大,争相献书,杨坚执政期间共集结三次坊间征书活动,大大提高了隋朝的藏书量,并且图书典藏机制也获得了发展和改进。

秘书省身为隋朝五省之一,主要是用来管理图书典藏的部门,虽然没有处理政务,但是因为受杨坚重视,影响力极高,通过杨坚的要求,秘书省加强对藏书的监管校勘工作,使隋朝形成古代存书的兴盛期。

并且藏书是中国历代数量最多,巅峰时有37万册,77000多类书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传统文化的复苏成长。

相较于秦始皇的独尊儒术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杨坚做为开创大一统国家时代的君主显得格外不容易,他的一连串措施充分体现了一代帝王的恢宏气度。

我们毫无疑问可在西晋灭亡至隋统一这300年的分化动荡阶段,找到一些进步的因素,但是这仅仅只是历史复杂性的表现,与统一能够提供的成果相比,真的是不值一提。

隋文帝促使民族统一,具有雄厚传统的华夏文明最终战胜了野蛮与落后,而再现生机。更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华夏文明,为隋朝之后盛唐的兴起、为华夏文明带动东亚世界的全面进步,打下基础。

因此,可以说,隋文帝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