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溧水四大下酒菜

 廻峰山樵夫 2023-06-27 发布于江苏

        溧水最好的下酒菜不是人们认为的花生米,因为花生米一直以来都是紧俏货。溧水第一的下酒菜应该是韭菜炒鸡蛋。

      鸡蛋尽管紧张,但家家户户还是有的。自留地一般不会用来种花生,只能种能够填补粮食空缺的山芋、油菜等等,万万不能种作为休闲食品的花生的,因为粮食在过去年代的地位是任何东西不能超越的。

     溧水没有什么特色菜,因为溧水外来人口比较多,河南湖北安徽等等。老一辈河南湖北居多,新一代安徽东北湖南居多。即使我们认为的溧水本地人,也多是早一点到溧水的移民,也非溧水土人。

       因此,溧水包容性强,包容人,也包容各种各样的外来菜品。而菜也就没有了溧水自己的特色,南来北往的都能被接纳。到老一点的通济街、大西门和中大街、寺桥,都是各种各样的各种口味的异地菜,要说哪个是本土菜,真的不好说。

      再深入一点,走进背街小巷看看,一样如此。元村、绿村、安居苑、财贸新村,也都是重庆小吃、安徽和贵州牛肉、兰州拉面,真正本地的菜馆则寥寥无几,或者说不知道哪个是本地的。

       溧水人饮酒不讲究菜。如果想喝酒,又必须要菜,一般都会到地里去割一把韭菜炒一两只鸡蛋。韭菜家家户户都有,割回来洗净切碎,和在鸡蛋里面,往热锅里一倒。连续翻几下,硬了就可以出锅。否则韭菜炒蔫了,不好吃。

       当然也可以先放鸡蛋液,再把切碎的韭菜再铺上去。随你,一般也不讲究。

      酒不管好坏,一杯略带黄色的酒,配上一面蓬黄一面碧绿的韭菜炒鸡蛋,下酒,真是绝配。小呡一口酒之后,用竹筷戳一小快韭菜鸡蛋来,塞入口中,菜的清香和着酒的甘醇,让人飘飘欲仙,生活的一切烦恼烟消云散。这才是溧水下酒菜的第一菜。

       其次才是人们说的花生米,花生米普及成为下酒菜,也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实行联产承包制,大家粮食有余,开始向美好生活进军。于是开始种一点花生,当初也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后来才兼以大人下酒。

       花生米下酒,主要是方便。当然烈火性子的酒,遇到性子温顺的花生米,一猛一柔,一水一干,搭配恰当。况且多备一些,随时取来,立马可用。

       而且,真正喝酒的人,他无须美味佳肴,也是图个乐,图个适性。一端杯,一抿嘴,一吞咽,一哈气,那才叫一个忘情。再捡一粒花生米回个神,压一下刚刚下去的酒,中和一下附着在口腔的辛辣。真叫一个舒坦。其实,在碗里捡一粒花生米,是为了享受去捡的过程,特别用竹筷夹花生米还要稳、准、慢。考验酒性程度,考验喝的多少,夹住,慢慢的缩回来,还要塞入口中,还不能掉,也让烈性的酒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消解。

      花生米可以煮可以炒可以油炸可以生吃。有一次我坐在去白马的公交车上,一位说着外地口音的男子,手里抓着一只酒瓶的脖子,一仰脖子咕咚一口,陶醉的样子无以言表。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几粒花生,剥一粒往嘴里一扔,一面嚼一面沉醉的闭着眼睛。估计他一生的幸福莫过于此吧。

     另外两个应该是猪耳朵或猪头肉和豆腐干。当然猪头肉和或猪耳朵这个应该算四个下酒菜中的奢侈品。全部是脆骨,爽口,口感很好。一般要上街买,远不如韭菜炒鸡蛋和花生米来得便捷,在家里随手拈来。至于豆腐干,一般和凤明觉那一带人用得多,当然现在物质丰富,哪里都有。问题是豆腐干一样要去买,比较麻烦,以前上个街很麻烦,没有自行车,更没有电瓶车,而且要费钱。

       鉴于这个原因,于是像白马东屏晶桥共和这一带,也就用煮黄豆或拍黄瓜搭酒。用盐水煮,放一点八角辣椒荆芥等一起煮,煮熟后大概像孔乙己的茴香豆之类,也是很好的下酒菜。拍黄瓜其实是北方人居多,南方使用并不多,但拍黄瓜作为下酒菜名气很大,而在溧水却名气一般,只有少数几个乡有,甚至还赶不上豆腐干的。

     下酒菜应该不是舶来品,大致与当地的生活习惯,出产物质有一点关联。韭菜炒鸡蛋、花生米、猪耳朵或猪头肉、豆腐干,比较起来,前面两个取之方便,又不费钱。后面两个便宜,但要去买。因此第一的下酒菜还是韭菜炒鸡蛋为最,其次才是花生米。

        尽管现在的菜肴非常丰富,但在桌上饮酒,人们还是不忘喊一声:服务员,来一点花生米!单纯的说下酒菜的好赖,似乎花生米又胜一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