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彪水岩惊现大马哈鱼洄游壮观奇景!我国坚持60余年如一日增殖放流上亿尾, 为何产量不及俄罗斯的零头?

 垂钓鱼饵香 2023-06-27 发布于江苏

四川成都的彪水岩位于都江堰市境内一片被蜿蜒溪流环绕的山区。彪水岩以其清澈见底的溪流而闻名,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中。除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彪水岩还以其丰富的生物资源而著名据网曝,人们四川成都彪水岩的一条清澈溪流发现了一群数量众多的大马哈鱼。

这些鱼体色艳红,每条约一两斤重鱼嘴上翘,十分奇特。以往,人们只能在国外或特定地区观赏到大马哈鱼的洄游壮观场景,如今却在彪水岩得以目睹,让人惊叹不已。一些网友猜测这些大马哈鱼可能是附近的养殖场中逃逸出来的。

大马哈鱼,鲑形目,鲑亚目,鲑科,马哈鱼属的一种,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它有9亚目25146510种,纯淡水种类82种。它们出生在江河淡水中,却在太平洋的海水中长大太平洋大马哈鱼共分红大马哈鱼、银大马哈鱼、狗大马哈鱼、大鳞大马哈鱼、细鳞大马哈鱼和樱桃大马哈鱼6种。大马哈鱼是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本性凶猛,到大海后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而在幼鱼期则以水中的底栖生物的水生昆虫为食。

大马哈鱼体型长而侧扁,头后至背鳍基部渐次升高,背鳍的起点是体形的最高处,然后向尾部逐渐下降。头部也呈侧扁状,吻端微微突出,呈现出鸟喙的形状。在繁殖季节,雄性大马哈鱼的特征最为明显,它们的嘴部相向弯曲,形成钳子状,导致上下颌无法闭合。它们的上下颌骨上的齿非常发达。尾鳍呈浅叉形。当大马哈鱼进入江河支流时,它们的体色会变成银白色或带有小黑点的斑点,两侧还有暗色的横条纹。而当它们在海洋中生活时,它们的体色是银白色的。

国东北地区,大马哈鱼是最著名的洄游产卵型鱼类之一,历史上资源非常丰富,曾是黑龙江渔民重要的捕捞对象。由于靠近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境内的大马哈鱼自然形成了四个地理种群,分别是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和图门江群体。按种群规模排列,乌苏里江群体最为丰富,其次是黑龙江和乌图门江群体,数量最少的是绥芬河群体,每年的洄游数量仅约1000尾左右。

大马哈鱼在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周期性的洄游。每年9月上旬,性腺充盈的大马哈鱼群体开始聚集并洄游,它们从黑龙江下游的河口开始一路向上游回溯,到达国境内的时间通常在9月到10月之间,其中9月下旬是鱼群数量达到高峰的时期。大马哈鱼在江河封冻之前完成产卵活动。

大马哈鱼在国备受推崇,被认为是名贵的鱼类,享有"海上黄金"的美誉。洄游期的大马哈鱼个体肥壮,常见的体重约为46千克,平均体长约60厘米左右。大马哈鱼的鱼肉中富含丰富的脂肪,其肉质细腻且呈鲜红色,口感嫩滑,可直接生食,也可用于腌制和熏制,味道极佳

大马哈鱼一生只产卵一次,每枚卵子约为黄豆大小,直径约为7毫米左右,呈现鲜红透明的色泽,营养价值高,堪称真正的"水中黄金"。这些鱼卵是制作鱼子酱的上等原料,其制品畅销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市场,享有国际声誉。

大马哈鱼是记忆大师之一,能准确找到回家的路。大马哈鱼利用嗅觉识别路径,追踪故乡的气味并游回去。每年春季,大马哈鱼开始长达3000英里的旅程,返回出生地产卵。它们穿越海洋,跃过瀑布,游进内陆的江河。大马哈鱼具备非凡的嗅觉能力,能辨别出属于自己母亲河流的淡水一滴。

它们经历数月的艰辛,途中面临棕熊等捕食者的威胁。只有幸运的大马哈鱼能回到出生地。此时,它们已经疲惫不堪,身体颜色也发生变化。它们迅速找到适合产卵的地方。产卵后,大马哈鱼逐渐死去,但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大马哈鱼的卵子富含营养物质,为小鱼成长提供能量。小鱼孵化后长到一定程度,离开故乡,返回大海。当它们长大后,再次逆流而上,回到故乡重复洄游的循环。这一循环不仅滋养了大马哈鱼种群,也为生态系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尽管我国是大马哈鱼的主要产地之一,但产量在全球范围内相对低迷。根据1980年至2021年的数据,日本是全球大马哈鱼渔业的最大受益者,其次是俄罗斯和美国,而国的开发利用相对较弱。以2010年为例,当年全球大马哈鱼总产量为31.3万吨,占太平洋鲑鱼所有品种产量的34%。按照平均规格计算,每条鱼约重3.4公斤,相当于当年捕获了9100万条鱼,其中约50%被日本渔船捕捞,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占25%左右。相比之下,国的捕捞量微乎其微,不到俄罗斯的一小部分,几乎可以忽略。

那么,为什么国的大马哈鱼产量如此低迷?首先,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劣势。大马哈鱼的主要渔场位于西北太平洋,包括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等公海,而这些渔场靠近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本土。俄罗斯和日本在地理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直接派遣渔船进行捕捞。

在俄罗斯远东海域,大马哈鱼聚集规模最大,机械化渔船的操作导致大部分鱼群被一网打尽。相比之下,国并不直接面临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因此在开展捕捞作业方面并没有优势,并且没有获得在公海进行捕捞的权限。

另一个渔场位于内河流域国处于不利地位。大马哈鱼的洄游路径是经过俄罗斯,然后到达中国。洄游通道是黑龙江-阿穆尔河,这两条河流相连,黑龙江在国境内,而阿穆尔河则在俄罗斯境内。阿穆尔河的下游是大马哈鱼洄游的第一通道。俄罗斯渔船在阿穆尔河进行捕捞,同样可以轻易获得丰富的渔获。然而,在众多渔船的拦截下,最终成功洄游到国境内的大马哈鱼数量微乎其微。

国内大马哈鱼产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在下游地区过度捕捞这种观点并非没有依据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发生的日本核泄漏事故,导致大面积海域受到污染。俄罗斯考虑质量因素,减少了大马哈鱼的捕捞,结果导致洄游到黑龙江的大马哈鱼数量剧增。然而,2012年俄罗斯宣布恢复正常捕捞作业后,中俄边境水域的大马哈鱼年捕捞量明显减少。

当前,由于我国境内渔民的过度捕捞,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国的大马哈鱼资源量已经衰退至20世纪80年代的1/10内,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为了保护大马哈鱼,国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增殖放流行动,最大限度地恢复大马哈鱼的种群规模。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江河是保护大马哈鱼的重点水域,国在原产地建立了珲春、东港、抚远、东宁等多个放流站,用人工繁殖的鱼苗补充自然繁殖量的不足,提高了中国的大马哈鱼资源储量和回归率。

各位钓友,你见过大马哈鱼吗?它的味道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