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有此花慰别离

 雲間花社 2023-06-27 发布于吉林
又到毕业季,处处伤别离。

人在庭院里,远处是某大学的毕业典礼,直播可见现场欢笑中夹杂着泪水。而面前,却是萱草花静静的开放,三三两两。



萱草花开,自觉苏东坡形容得最是贴切:“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亭亭乱叶,孤秀自拔。
似乎可见,在世事纷杂中,一个孤独前行的身影。

忧所何?愁所何?
悲如何?伤如何?
萱草告诉你,过则过了,忘记吧。


萱草花有忘忧草一说,估计普通大众知道的人并不多。

据《诗经·卫风》中《伯兮》篇记载:“焉得谖(xuan)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主人公思念的对象是出征在外的夫君,她在想,到哪里能得到一枝萱草,种在后庭院呢?
“谖”通萱。
朱熹注:“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南齐王融《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诗:“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

萱草有忘忧之功效,并非纯文学演绎,也有其科学依据。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及,忘忧草可“安五脏、利心志、明目”,其花和根均可入药,能“祛温利水,除湿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开膈;令人心平气和,无忧郁。”
其引李九华《延寿书》说:“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
“忧思不能自遣,故树此草玩味,以忘忧也,吴人谓之疗愁”。



唐代白居易《酬梦得比萱草见赠》曰:“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说的是萱草如杜康酒一般能解愁。


历代医书有讨论,《本草注》谓:"萱草味甘,令人好戏,乐而忘忧。"  
晋代嵇康《养生论》提:"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蠲通"捐",是抛弃之意。



古时,子欲远行,则在母居北堂植上萱草,借以减轻母思子之情,使母乐而忘忧。

久而久之,母亲的居所被称为“萱堂”“萱室”,母亲的生辰被称为“萱辰”“萱寿”,萱草与母亲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明)陈淳萱草寿石图,题诗云“愿母如花石,同好复同寿”,意为母亲祝寿。

成语典故“萱花椿树”,语出明朝汤显祖《牡丹亭·训女》,意指父母双亲,萱花指母亲,椿树指父亲。
萱草,也由此,除忘忧草之名外,又成为中国的母亲花。

古时指的萱草花,是花开类似百合的大花萱草,花开晚一些,这里插花所用是金娃娃萱草,外来杂交矮化品种,株型小,适合文房插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