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岭南瑰宝香云纱传承创新

 掌染草2012 2023-06-27 发布于广东

  再谈岭南瑰宝香云纱传承创新

        关于广东佛山香云纱的传承与创新,近十多年来社会各方谈论已经很多,相关业界在传承与发展上亦进行各种探索。作为岭南乃至海内外享誉近两个世纪的丝织品,香云纱在起源发展、兴衰起伏、回归复兴的路上,经历着一段意外的扑朔迷离、是非交织。原本,香云纱像所有纺织品一样,就是一块面料而已,然而,与其它纺织品平静的岁月相比,百余年来香云纱牵出的动静总是那么牵动人心,或是因为它高超精美的织造工艺和奇特的晒莨染整技艺,或是因为它美轮美奂的名字,或是因为它畅销一百多年世纪品牌的文化魅力及商业价值……。本来,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这些应该是香云纱闪亮荣耀复兴的标签,是香云纱文化的优胜点,然而,在一轮一轮的不平静之中,这些优胜点并未形成优胜之势。多年来,一场场纷争拉扯着从历史走来的香云纱,一波波似是而非、莫衷一是的舆论,涂抹着原本眉清目楚的香云纱。一方面,原本专指一种特色面料的香云纱名称,被泛化成一个通用标签;另一方面,原本以绞纱织造和晒莨染整两大技艺为特色的香云纱,变成只看晒莨染整技艺、不看绞纱提花织造的常规平纹面料,甚至有商家将凡经过晒莨染整过的所有面料都称为“香云纱”。凡此种种,以至于何为香云纱、香云纱为何物成为长期厘不清的问题,风波此起彼伏,不仅对香云纱的传承发展产生不小的冲击,也备受全国丝绸纺织界关注。

        十余年来,笔者立足于从史志地情研究的角度,就香云纱起源与发展作了专门调研考辨并撰写考证文。当前,鉴于覆盖在香云纱身上的种种云雾,以及香云纱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笔者就此试作香云纱文化内涵与外延之讨论,“瞽言刍议,伏待斧钺。”

      讨论问题一:香云纱是何物?

       香云纱学名莨纱,《广东省志·丝绸志》对莨纱(香云纱)的定义是:莨纱是以桑蚕土丝为原料,在提花手拉机上织成的具有扭眼通花的纱罗组织物,经晒莨而成。又记述:丝绸业继莨绸之后,南海县民乐林村程家又首创织造具有扭眼通花的坯纱,经晒莨后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香云纱”。

       以上关于香云纱的定义有两个关键点,1.香云纱是纱罗类丝织物,而非绸类丝织物。2.香云纱面料具有扭眼通花(即绞纱镂空提花)。

       在我国数千年丝绸史上,丝绸的种类有绫、罗、绸、锻、纱、锦、绢等,在面料纺织上分绸锻和纱罗两大类,绸锻类是高密度无纱孔面料,纱罗类是有纱孔和提花图案面料,纱罗又分为纱→绞纱→罗,其织造工艺与绸锻类织物的织造工艺截然不同。在我国众多丝绸品种中,“罗”织物是一个古老而珍稀的品种。


甲骨文的“罗”属会意字,上半部分是一个筐,下半部分是一只鸟,古人称之为“罟”(网的总称,供渔猎之用)。由此可知,“罗”(羅)从创字之初就是表示网状之物;而纱类织物通常也呈孔网状。由于纱、罗织物的特点都有网孔,通常并称为纱罗。

香云纱的纺织工艺属于纱罗织造中的链式二经绞罗,镂空提花纹样从诞生到成熟,凝结了岭南一代代纺织工匠的勤劳和智慧,其特有的“扭眼通花”纹样及其织造工艺和晒莨染整工艺,堪称我国丝绸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


香云纱绞纱镂空提花纹样“胜利花“

  讨论问题二:香云纱的起源

        由于香云纱工艺包括绞纱镂空提花织造和晒莨染整两大工艺,香云纱的起源可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考量。

        第一个维度。从我国纺织史来看,二经绞罗是我国一种很古老的编(纺)织工艺,随着纺织设备的进化而变化(此后又出现三经、四经绞罗)。从这个维度来说,采用二经绞罗织造工艺的香云纱,源头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香云纱二经绞罗基本结构模型

  第二个维度。从绞纱提花织造工艺来看,香云纱于清道光年间出现。《广东省志·纺织工业志》记载,清道光二十年(1840)以前,广东丝织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标梭平纹织机”,这种工具织造的产品为平纹织物,如绸、缎、绫等。道光二十四年(1844),南海西樵民乐儒林村程家改革标梭平纹机,将之演变成12片综小提花机和“啤架机”,可织较为简单的纱罗织物(俗称“薄花”),这是广东丝织史上对纺织工具的一次重大改革。清末,西樵民乐程家又创制了结构更为复杂的“扯花机”(俗称“花楼”),可织较复杂的香云纱提花纹样,并将岭南传统木雕的镂空图案(如九宫格、万字、祥云等)融入到香云纱的织造工艺中,这种扯花机一直沿用到抗战初期。


需两人上下配合织造香云纱的“花楼”织机

  1915年,西樵民乐程家的程绍江、程炳全、程泽、程周等人创制了马鞍丝织提花绞综,首创纽眼通花的坯纱,香云纱的绞纱镂空提花织造技艺走向成熟,图案精湛美观,技艺超群,大受海内外华人青睐。1944年,西樵民乐“何栋记”花箱铺改革日本的提花箱,率先制造出本省的提花龙头,立即得到推广,其提花龙头工艺技术在广东首屈一指,香云纱绞纱镂空提花织造技艺更加完善,纹样图案更加丰富。


马鞍丝织提花绞综


西樵何栋记生产的花箱原物,上有“”西樵民乐市何栋记机器店营”字样。


安装马鞍提花绞综和花箱的香云纱传统木织机,2013年9月在西樵百东村成功复原。

  自清道光初创到民国技艺成熟百年间,南海西樵几代人对香云纱织造技术的四次重大改良创新,《广东省志·丝绸志》称:“这是广东丝织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创举。”

  第三个维度。从晒莨染整工艺来看,古人用薯莨、蓝靛等植物浸染织物的历史十分悠久,至少两千年以上,而用薯莨+河泥染整丝绸面料,据史料记述,有从明代开始和清代开始两说。


薯莨根茎


泡莨汁


“白坯纱”晒莨染整

         综合上述三个维度,由于香云纱是清道光年间广东纺织设备改进而出现的丝绸新品种,又因其镂空纱孔晒莨染整相对平纹织物有特殊的讲究,因此,香云纱起源时间应从清道光二十四年西樵民乐程家改造纺织机之时计,至今179年。

       讨论问题三:关于香云纱名称

        绞纱织造的面料本身有凹凸,加上道光年间手工缫丝的蚕丝质量相对粗糙,初创时的香云纱,面料摩擦时会有“沙沙”声,宽衣阔裤的服饰走动劳作时因面料摩擦的沙沙声,西樵乡人直观地将它称为“响云纱”,这个名称在清咸丰庚申年(1860)重订刊印的《华英通语》已经有记述,同治戊辰年(1868)清代一份《物意管窥》史料已将“响云纱”写作“香云纱”。将“响云纱”谐音美称为“香云纱”,逐渐流行,这个美称是何方人士所为暂无定论。一种比较大的可能是,在丝绸贸易过程中,各地口音的商人在说“响云纱”名称时,听者误认为“香云纱”,有意无意间流传开来。






  而在诞生香云纱的西樵,乡人极少称“香云纱”,仍然多称“响云纱”或简称“云纱”,甚至简至一个字——“纱”,在清代《南海县志》等史籍里,没有“香云纱”名称的记述,但“云纱”“莨纱”或“纱”的记述则较为普遍。

        再来讨论香云纱的“云”字。由于西樵山常年云雾缭绕,云雾环山成为西樵山常见的自然现象,西樵山一带的峰峦、村庄、道路、物产等,名称多有“云”字。如,峰有聚云峰、碧云峰、云端峰、云路峰,翠云峰、黄云峰、腾云峰等;岩石山泉有垂云岩、披云台、白云洞、云瀑、云门、云梯等;亭台寺观有小云亭、伴云亭、云泉仙馆、白云古寺等;书院精舍有云谷书院、云溪书院、云瀛书院、戴云精舍、养云庐等。村庄有碧云村、云端村、云路村、云谷村等;物产有云雾茶、响云纱(香云纱)等。

       西樵先民对“云”的偏爱,一方面反映了西樵山云雾缭绕的地理特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西樵乡民的志趣追求。因此,香云纱的“云”字,自当源自西樵山云雾弥漫的自然环境,土生土长。

       在织造工艺上,香云纱诞生时,西樵乡人的观念中没有“绞纱提花”“镂空图案”等这样的词语,像直观称呼“响云纱”一样,他们将绞纱织造的镂空提花称为“扭眼通花”,“扭”代表“绞”,“眼”代表“孔”,至今,在南海西樵、丹灶乡村的老辈人口中,仍以“有眼”“无眼”来区分面料是纱还是绸。



从香云纱传统提花纹样“祥云纹““核桃纹”看村民口中“扭眼通花”的“扭”和“眼”。

  此外,清末至民国盛行的“莨纱绸”名称,实则是“莨纱”和“莨绸”的合称,也就是说莨纱绸包括莨纱和莨绸,作为广东丝绸贸易中最畅销的两种丝绸品,商家在销售莨纱和莨绸时将二者合称为莨纱绸,顺理自然。商家在售卖莨纱绸时仍是以纱、绸区分。

        综上所述,香云纱名称出现已有一百多年,并非像社会流传的是当代才出现的新名称。不论是何方人谐音美其名,一百多年来,“香云纱”名称已经约定俗成通用并享誉海内外,成为世纪品牌。

  讨论问题四:关于香云纱工艺标准及价值

        香云纱工艺有标准否?应该说有,但尚不够完备,也末成系统。

         据《广东省志·丝绸志》记述,上世纪70年代初,广东轻工业厅为了规范莨纱生产,会同省商业厅制订了“白坯纱”(香云纱坯纱俗称)的生产标准,但只制订了织造标准,未有晒莨染整标准。2009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莨绸》标准,没有发布《莨纱》标准。2013年7月,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香云纱》,只有哂莨染整标准,未有白坯纱织造标准,该标准第5条“主要原材料要求”明确为“坯绸”,而非“坯纱”。因此,作为集绞纱镂空提花织造和晒莨染整两大工艺的香云纱,目前尚未有完整系统的工艺标准。

        香云纱的两大工艺中,绞纱镂空提花织造尤为重要,该技艺目前是佛山市级非遗。这种难度高、操作复杂的织造工艺,将岭南传统建筑等传统镂空雕刻图案如九宫格、万字、祥云、梅花等,引入到丝织工艺中,使面料呈现各式各样的镂空提花图案(扭眼通花),细密精美,通风透气,这是香云纱畅销东南亚、欧美等地区,享誉海内外一个多世纪的特色工艺。杭州与香云纱绞纱织造同类的杭罗织造技艺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省级非遗吴罗织造技艺亦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说明绞纱镂空提花织造是丝绸纺织中一项宝贵的传统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而绞纱镂空提花纹样十分丰富的香云纱织造技艺,无疑是佛山、岭南乃至我国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遗产,同样需要加以保护传承。作为岭南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香云纱织造技艺和晒莨染整技艺独具魅力,具有冲世遗的潜力。

  讨论问题五:莨纱与莨绸异同

        自古以来,莨纱和莨绸是分得很清楚的两种丝织品,清宣统《南海县志》《南海县纺织工业志》《顺德县志》《广东省志·纺织工业志》《广东省志·丝绸志》等地方志书,均将莨纱、莨绸分别记述。二者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1.纺织原材料相同,都是桑蚕丝。2.晒莨染整工艺大体相同。

        不同之处:1.出现时间不同,莨绸比莨纱早。2.纺织设备和工艺不同。莨绸使用平纹织机,采用平纹织造工艺;莨纱使用马鞍提花绞综织机,采用绞纱镂空提花织造工艺。3.面料性状不同。莨绸面料平纹密实无纱孔,莨纱面料绞纱提花有纱孔,纱孔图案千变万化。4.染整所用坯布不同。莨纱晒莨染整用“白坯纱”,莨绸晒莨染整用“白坯绸”。5.成品名称不同。二者晒莨染整后的成品,莨纱俗称香云纱,莨绸俗称黑胶绸。6.纺织和染整技术难度不同。莨绸的经纬线平纹织造难度不高,而莨纱链式二经绞罗镂空提花织造,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染整上,香云纱因有密布纱孔,晒莨染整工艺比平纹绸难度大,工序多。7.主产地不同。《广东省志·纺织工业志》记载,莨纱多产于南海西樵、民乐一带;莨绸多产于顺德沙滘、伦教、勒流一带。8.贸易出口商品编码不同。《中国出口绸缎统一规格》手册中,莨纱(香云纱)和莨绸各归纱罗类、绸缎类,各有自己的产品编码。9.适宜季节不同。莨纱服饰适宜炎热夏季,莨绸服饰适宜不太炎热的季节。


全国通用的丝绸品出口手册中,莨纱(香云纱)和莨绸各归纱类、绸类,各有自己的商品编码。

  从古到今,莨纱和莨绸犹如“姐妹”,诞生以来一直相互依存,相伴而行,它们都是佛山独具特色的丝绸品,共同谱写曾经的辉煌,作为不可多得的百年品牌,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商业价值,都应该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讨论问题六:跨越世纪的香云纱百年品牌

        谁创了香云纱享誉中外一个多世纪的品牌奇迹?南番顺。

        明清以来,珠江三角洲最耀眼的县城是南海、番禺、顺德,素称“南番顺”,数百年来,“南番顺”作为整体区域名称,被海内外乡亲认同,很多华人集中的地区,都有南番顺会馆、南番顺同乡会等维系乡情宗亲的组织。丝绸史上,南海以纺织香云纱、绉纱、孟买绸等为主,西樵素有“机纺世家”“纺织之乡”之称;史料载,香云纱在南海西樵诞生后,于光绪中叶传到顺德,与当地原有的象眼绸、纺绸等一起,成为地方特产;番禺则主营晒莨染整为业,主要晒莨染整“南番顺”丝织品。三地分工协作的生产格局,共同创造以香云纱为代表的岭南丝绸史奇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西樵纺织业从丝绸转向化纤、牛仔布等,以香云纱为代表的传统丝绸纺织逐渐停产,国内其它盛产丝绸的地区情况也差不多。但曾经世代以织造香云纱为生的西樵人,对香云纱手艺念念不忘,在经历一段“失落”以后,重新拾起传统手艺,用心传承。

        2007年,西樵一位冼姓后生,在老辈人的指点下,摸索三年,于2010年8月用现代纺织机织出扭眼通花的香云纱坯纱,停产30年之久的香云纱重现于世。

        2008年,在香云纱处于停产的情况下,伦教用莨绸替代香云纱,成功申报国家级“香云纱染整技艺”非遗项目。

        2009年,全市面积最大的晒莨场在西樵西岸开工,致力于研究、复原香云纱传统晒莨染整工艺,次年成功晒莨染整出停产30年后的第一匹香云纱。

        2011年,著名服装设计师曾凤飞将重新再现的香云纱服饰带到东南亚,受到当年因日军侵华逃难异国的海外乡亲热切追捧。

         2013年9月,西樵纺织世家张氏成功复原香云纱传统木织机,香云纱传统“扭眼通花”织造技艺随之重现,本地电动纺织机生产工艺也同时再现。

        2015年,西樵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列入佛山市非遗保护名录。

         2016年9月,以记录西樵百东村香云纱传统木织机复原过程的纪录片《香云纱》(上下),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

        2020年后,番禺南沙先后创办“香云纱文化创意园”“云纱星韵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大力推广“香云纱”。

        以上事件经网络传播,“香云纱”品牌热度持续升温,名声大震。从古代蜚声海内外,到当代炙手可热,“南番顺”共同缔造了香云纱横跨三个世纪的卓越品牌。

  讨论问题七:香云纱文化与传承创新

        香云纱文化内涵与外延十分丰富,涵盖自然环境、人文风貌、产业发展、时尚风潮、丝路文化传播交流等方方面面,满载着丰富动人的家国故事。

        纺织业上,香云纱生产主要涉及缫丝业、丝织业、晒莨业三大行业,所谓“一丝牵三业”,如果再细分,还有专营木织机(花楼)制造、马鞍提花绞综制造、花箱龙头制造等行业,产业种类丰富。

        海外贸易上,香云纱畅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区长达百余年,为后海上丝绸之路中一大主角,承载着晚清以来广州海上贸易跌宕起伏的厚重历史。

        家国情怀上,香云纱诞生发展于内忧外患的鸦片战争时期,兴盛于清末民国初,衰落于日军侵华,百年间历经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以香云纱为代表的岭南丝业,其兴衰起伏折射着近代家国命运与民族奋争。

        文化传播上,集高超技艺、丝绸文化、海外贸易、丝路文化交流、乡土风情、家国情怀于一身的香云纱,在海内外贸易交流中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传统时尚,历久弥新。

        香云纱非遗传承,首当是技艺传承,传承它蕴含的文化内涵;香云纱文化创新,必当是尊重历史的创新发展。江苏吴罗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海龙大师在刚面世的著作《吴罗》一书中写道:“传承与创新是辩证的,传承应该是其基因和原种功能的延续,否则就是转基因物品。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创新的动能,良好的基因和品种,品质就得不到更好地提升和发展。”李海龙大师还写到,苏州吴罗的绞经织造技艺就是在濒临失传的情况下,通过保护、挖掘、传承、创新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的非遗。最近李海龙大师前来佛山,笔者有幸与之会面,席间,李老先生又道 :首先要明白非遗的“守正”守的是什么,守的是祖宗的技艺,守源头,守技艺基因和“胎记”,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是正道。李海龙大师传承的苏州吴罗绞纱织造技艺与佛山香云纱绞纱织造技艺原理相同,吴罗绞纱织造技艺得到良好保护以后,传承得以发展。


2023年5月,苏州吴罗织造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罗》作者李海龙大师在西樵晒莨场研究香云纱绞纱组织结构。

  同样,香云纱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首先要保护传承传统香云纱绞纱“扭眼通花”织造技艺及其丰富多样的传统提花纹样,其次是保护传承晒莨染整技艺。在香云纱工艺里,“扭眼通花”是独有的技艺,具有唯一性,而晒莨并非香云纱唯一的染整方式,古时也有红莨香云纱、白香云纱,近十几年来,唝绘彩色香云纱、蓝靛扎染香云纱、墨果浸染等染整方式陆续出现,可视为香云纱染整工艺的创新。与此同时,香云纱绞纱镂空提花织造工艺也在传承传统纹样的基础上,吸收苏杭、韩国、日本等地的镂空提花技法,进行纹样图案的创新。这些探索,对岭南瑰宝香云纱的传承与发展是积极的,有益的。




喷绘彩色香云纱

  社会上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将莨绸当作莨纱(香云纱)也是创新;第二种认为,莨绸“香云纱”大行其道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这里对这两种观点的讨论试作小议。第一种观点。第一,莨绸的创新,一是将传统单调的黑褐色发展为五彩缤纷的彩色;二是变传统厚实的“黑胶绸”为轻薄柔软的“香云绸”;三是出现将光滑的平纹素绸变为平纹提花绸。这些探索对莨绸的创新发展非常有意义。但将莨绸当作莨纱(香云纱)的“创新”,将普通的平纹织造替代稀有珍贵的绞纱镂空提花织造,如同将锻当作锦,将苹果当作雪䔧,品种不同,传承守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会大打折扣。改变香云纱概念及品种的传承,带来的影响是,本来就面临濒危、需要加强保护的香云纱织造工艺,很难得到有力的保护,增加再次失传的风险。

        第二种观点是基于市场公平竞争的思维,但却忽略一个事实,就莨纱和莨绸来说,公平竞争是各归其名其位其性,在这个前提下的竞争可算公平竞争,如果将成本相对低得多的莨绸当作成本比较高的莨纱(香云纱)经营,商家会如何选择不言而喻,对织造技艺复杂而又费时费力的莨纱(香云纱)来说,这样的竞争是不公平的,与莨纱织造同类的杭罗、吴罗都需要给予特别保护才得以延续发展,香云纱亦不例外。

        事实的另一面真相是,从国家级著名服装设计师到各地设计师,对图案精美、通风透气、飘逸曼妙的莨纱(香云纱)面料是惊为天工,赞叹不已。十几年前,著名设计师曾凤飞曾在电话联线中对笔者说,香云纱是很神奇的面料,第一次见到就被它的织造工艺征服,太珍贵了,一定要好好保护发展。而佛山一位本土服装设计说,炎炎夏日,只要消费过莨纱(香云纱)服饰的顾客,都十分中意莨纱(香云纱)网孔透气的舒适感;而在凉爽的季节,莨绸的端庄大气华美更为爱美人士喜欢。充分说明莨纱(香云纱)并不是不受人们喜欢的丝织品,莨纱(香云纱)和莨绸各有其妙,各有其用。莨纱莨绸原本就没有冲突,问题在于如何找到一条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途径。

        香云纱的织造地,目前除西樵百东外,丝绸重地苏杭亦有纺家织造香云纱。笔者以为,只要是恪守香云纱传统“扭眼通花”核心工艺的纺家,本地外地都无妨。比如外国的可口可乐饮料、苹果手机等产品生产线放在我国一样,虽在我国生产,但品牌标签属原产国。事实上,江浙一带织造香云纱坯纱的纺家,说得很清楚:他们能织南海传统的香云纱,但这个品牌不属他们,属佛山。

        很多人说,网上莨绸“香云纱”信息铺天盖地,已是普遍的认知,莨纱香云纱要正名是很难的。这也正是在南国名城佛山发生的香云纱起源及品种纠纷,引起国内丝绸界高度关注的原因,业界人士关注点不是甲地乙地之争,而是,绫罗绸锻纱锦绢几千年传统丝绸文化,是否会因香云纱改变,关心的是珍贵的香云纱工艺及世纪品牌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总之,岭南瑰宝香云纱的振兴,古看“南番顺”,今亦看“南番顺”。

            史志工作者 、香云纱文化研究者

                                         张 莹     文/图

                                   2023年6月12~25日




西樵百东村香云纱传统木织机和电机车间




西樵从古至今都是远近闻名的纺织之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