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明史书《光荣与梦想》不应该在这个时代出现的版权瑕疵

 佛见君 2023-06-27 发布于广东

本周,去高明区档案馆收到参与采写的高明史书《光荣与梦想》,翻看发现全书只有编者,不见作者,用编辑权替代了著作权。从事媒体工作二十几年,撰写上百万字,自诩经历丰富,仍始料未及。粗浅点讲,就是莫言的小说出版不署莫言的名字,主编、副主编、连特约编辑也署名了。

按照行业惯例,如果出版书籍没有作者,那么这本书就是编辑的作品。

这操作在人生经历中绝无仅有,而且发生在我们法律意识普遍较高的珠三角。

时间回到去年4月,接到第三方邀约,说是一本拟叫《光荣与梦想》的高明史书已经有前人成稿,但区档案馆不满意,有人建议由佛见君修改(传言未经核实)。

事务繁重,本无心承揽,因初中起就与刚刚恢复建制的高明共成长,可以说与《光荣与梦想》这样的题材颇有渊源,也有这个兴趣,就答应只撰写第二章,关于高明开城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全文大概12000字左右,这是佛见君最熟悉的领域。

翻看了由前作者创作的原稿,写作方式与理念与佛见君相去甚远,遂提出唯一条件是:甲方放弃已经完成的原稿,必须推倒重来,稿酬不计较。

两周后交稿,高明区档案馆负责人给出了他对佛见君稿件的评价。

高明档案馆负责人对佛见君撰写《光荣与梦想》第二章点评,并提出希望佛见君包揽全书原创部分。

 《光荣与梦想》设计共八个篇章,在佛见君完成第二个篇章后,区档案馆希望另外的七个篇章也由佛见君接手撰写。
近40年对高明的观察,佛见君感受:高明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只有擦清这面镜子,才能走好高明未来的路。
高明历史也是一束光,这束光将照亮高明未来的征途。
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提出全部推倒重新采写的前提下,佛见君接下了这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创作任务。
档案馆对《光荣与梦想》定位极高,称是厚重的“高明改革开放发展史。是系统反映高明改革开放发展进程、梳理高明改革发展经验、探索高明改革发展规律的史学著述。”
《光荣与梦想》佛见君的成稿约10万字,共八个篇章,完成于2020年6月。高明区档案馆一稿通过。
高明区档案馆负责人给佛见君发来微信,写下的评价是:“文稿已拜读完,很满意,是多年来唯一一次收到草稿不用改的,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有味道,有风雅,有留存价值!”
本周,是从媒体知道《光荣与梦想》出版,封面上称是“高明历年获得荣誉和称号汇编”,但甲方主编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这本30万字的汇编,不是简单的荣誉罗列,而是由一篇约10万字的综述性文章为统领,为读者梳理较为清晰的高明发展路径,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概述了高明从零起步到田园蝶变,再到如今的重整行装再出发。
当时没有看到书籍成品,但估计主编所说的“10万字的综述性文章为统领”就是佛见君的原创10万文字。
去档案馆讨书,希望给热爱高明、知道佛见君为高明著史的外界朋友赠送样本,才发现真相,出版物竟然成为无作者、只有编者功劳之书。
佛见君常读秦汉古籍,那个时代大多数作品不署名。这是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可以理解为古人视学术为天下之公,非为一人之私有的态度。
《光荣与梦想》不署作者名,高明区档案馆至今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佛见君已电话与档案馆负责人交涉),可理解为效仿秦汉先辈吗?
要知道,佛山不仅是制造业大市,同时也是版权保护大市。2020年4月,经过中宣部(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复,佛山召开了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动员会,努力成为全国版权保护标杆。2020年,佛山市版权局荣获“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这是佛山重视版权保护的底气和荣光。
高明区老一辈对书籍版权保护有优良的传统,记得1984年9月,高明区政协文史组《高明文史》创刊,那年百废俱兴,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编辑组确定一定要尊重版权。《高明文史》创刊号作为新县城落成庆典的一份礼物,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署名权,在发放稿费的情况下,在每篇文章标题下郑重署上作者名字。
2003年7月,《高明史志》创刊,史志办负责人邀请佛见君设计创刊封面,本想这么一件小事,不会有设计费与署名权。
几个月后,《高明史志》创刊不仅署上了设计师的名字,还给出了在当年不菲的稿费。
这个传统一直留存,中共高明区委宣传部就有很多熟知版权的专家,一直在文图的使用上极具版权意识,成为高明职能部门的表率。
今年春节期间,佛见君在荷富路拍摄了一张氢轨穿上国潮新衣的照片,发上朋友圈,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见到后,希望照片在“高明发布”公众号登载,先征求佛见君意见。
公众号推出后,照片下有规范的作者署名,很多久不联系的朋友见到打来电话,皆大欢喜。
在法律上,著作权是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而署名权便是这种民事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力,不容剥夺。
昨天,有朋友劝佛见君,能不能原谅甲方不署名的过失,抬头不见低头见。
其实,熟悉佛见君的人都知道,佛见君不缺这样的署名,获过国家级大奖,获过知名媒体的文学大奖,也做过省级文学大赛的评委,有几年时间,佛见君还为省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另外,在报刊上、网络上还有上百万字的文学与新闻作品。
但如果您是一位10万字书稿的作者,看到一本您花费了大量心血却没有您署名,写作被剽窃盗名的出版物,您会是什么反应?
国人最容易陷入“老赖思维”的怪圈,借钱的永远怕欠钱的,瞻前顾后,很多事情都不了了之,最后侵权的反而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佛见君也想和气生财,但如果永远不愿意站出来,这种情况就会继续、持续下去。
佛见君也坚持佛见公众号的写作,一人兼顾写、编两职,亲身体验写、编相辅相成,没有原创的文章,编辑工作就是无根的浮萍。
去年,佛见君受聘于佛山市版权局任版权专家,如果自己的权益都不维护,未来,何有底气为版权受损的作者排忧解难?
当然,佛见君最大的信心是,2018年4月,国家提出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重新修正的《著作权法》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深入人心,相信未来这种违法违规行为会越来越少。
言归正传,按照新修正的《著作权法》对于侵犯署名权的行为:希望高明区档案馆正视侵权行为,立即收回已经赠送和售卖的《光荣与梦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如需使用佛见君原创文稿,另行规范署名权印刷发行。
同时,也提请佛山市、高明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高明区档案馆停止侵权行为,作为典型案例引以为鉴,维护和捍卫佛山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已取得的成绩。
                                                                                  佛见君
                                                                                  2020年2月25日

附:《光荣与梦想》节选,全书共八篇章(高明历年获得荣誉和称号列表除外),全部由佛见君采写,完成于2020年6月。此为第二章全文,是首篇完成的文稿,以飨读者!愿佛见读者同历史对话,启迪思想,找寻力量。

36年前,27岁的高明新圩卫生院会计黎文东早早起床,秋日晴好。在他视如至宝的一台小小收音机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了一条重要消息:当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继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后,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是国家大事”黎文东清楚的记得,那天是1984年9月25日。

但这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更关心的是,在距离大连市3000公里的佛山西部,他的家乡——高明县新县城开城庆典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

从新圩到高明新县城有40公里的路程,黎文东需要坐班车前往,这是一段丘陵往大江大河挺进的道路,颠簸坎坷,尘土飞扬。

沿途,汽车仿佛驶过一条漫长的隧道,这短短的40公里仿佛40年,汽车穿越丘陵、桑基、农田,碾压过苦难心酸,才闯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那一年,参加庆典后的黎文东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条偏处西江一隅的小渔村,如今会成为西江之滨的现代化滨水田园新城。

他自己,会用相机从头至尾记录这波澜壮阔的岁月。

江滨开城

第一件事是分县之时县城该设在哪里?有人说是明城,有人建议秀丽围,两种意见持续争论。我们当时用两个道理说服了其他人。第一,明城建城500年,到分县时也只聚集了2500人;第二,古今中外,近水的城市都是发达的、有前途的。由此最终将新县城建在了荷城,奠定了高明现在的发展基础。第二件事是高明归属哪里?我们以高明是粮食高产区为主要理由向上级争取,成功将高明留在佛山。——高明第二任书记欧阳洪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河流在哪里,城市中心就在哪里。源远流长的江河,是城市发展繁华的血脉,更孕育了一个国家和一座城市的灿烂文明。

1981年12月7日,国务院函复广东省政府,同意撤销高鹤县,恢复高明县、鹤山县建制。这是高明这个滨水田园新城诞生的节点。

历史上的高明隶属关系多变,而作为一个县份,她的经历颇似神话中的火凤凰,每一次涅槃,都是一次新生。

高明鹤山分分合合要追根溯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鹤山县隶属粤中专区。1952年5月与高明合署办公,至1954年两县恢复建制。1958年11月16日,鹤山县与高明县再次合并,称高鹤县。

但高明鹤山合并20多年,高明民众要求分县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源于高明4000多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曾经的高明历史文化中心明城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设县,作为高明县治所在地长达500多年。明城历来是文化之乡,素有“文风甲端郡”、“彦硕辈出”的美誉,早在明代就设立了黉宫、东洲书院等文化教育机构。高明人勤奋好学,历史上涌现出众多的文化名人,古有南宋淳熙年间名士谭惟寅;近有革命老前辈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

高明鹤山合并后,明城势弱,鹤山历史文化中心沙坪成为主流,这成为高明人心中的痛。

1977年,小镇知青黎文东进入新圩卫生院,作为一个合水布社村的农民子弟,这算是一个吃皇粮的好单位。每年年终,这位尽职尽责的年轻会计都会到高鹤政府所在地沙坪进行财物汇总。

“从新圩到明城,再转车到龙口,再继续转车到沙坪,60多公里的路,反反复复两个多小时才能到”。

1979年冬,怨言不断积聚,街头开始出现大字报,1980年,分县的呼声进入高潮。

黎文东进入新圩卫生院之前,因为多才多艺被抽调进入电影放映队,这个工作让他练就了写美术字的功底,这个技能也让他成为了大字报的写手之一。

这股政府汇同民间的力量掀起的分县运动终获成功。

但国务院函复恢复高明县建制的一纸公文在全民欣喜之后,掀起了新县城选址的大讨论。

作为闹分县的首义之地,重生的高明县,县治理所当然要选在明城,这是主流的声音。也有主张铲平人和附近一带小山丘,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快速建成新县城的简单的“眼前效益”论的主张。

在争执得难分难解之际,新组成的高明县工委在高明首任书记刘明和县长欧阳洪带领下选择沉默,在一个天高云淡之晨,一众成员乘小艇自沙坪逆西江而上,到达高明三洲公社。那时的西江江畔野草丰茂,透过浓密的野草,西江水滚滚东流,光秃秃的灵龟山上,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灵龟塔弹痕累累。

明朝进士区大伦道:“峨峨龟峰,拔乎中川,塔势涌出,作柱于天。”

众人穿着水鞋登上灵龟塔俯瞰,塔下秀丽围是广阔的河滩地,山岗坡地和大片低洼地,是天然的造城首选。

1982年初,刘明和欧阳洪将从鹤山分家所得的所有家当装上了100多台车,连同250多个高明籍干部,从沙坪一声不响就直接拉到了三洲公社,把三洲公社的水运公司宿舍作为高明县委县政府临时驻地。令人唏嘘的是,与高鹤“分家”时,高明只拿到了氮肥厂、水泥厂两家正式工厂,一间麻风院、一家精神院和一个火葬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明县工委迅速征用了秀丽围大量河滩地,山岗坡地和低洼地,部分农田,共约四平方公里开始了高明新县城的建设。

多年后,有媒体总结:早在高明恢复建制的1981年,在一次“将新县城留在明城还是迁往荷城”的大讨论中,“靠近大江大河,靠近广佛核心区,更能推动新高明发展”的声音逐渐占据主流,高明新县城最终选址荷城。这也使得高明的发展重心从西江支流沧江河,逐步转移到西江干流之畔。正是这一抉择开启了高明的“西江战略”,揭开了高明开放发展的新篇章。38年来,基于自身东靠珠三角核心区、西连粤西的地理区位,一条突破西江瓶颈努力东靠、依托西江水道实现西连的发展脉络在高明一直得到延续,引领着高明的城市发展实践。

滩涂崛起

高鹤县分家时,只留给我们60万元,在上级政府支持下,高明拿着310万元“白手起家”。在设计县城时,我们高标准要求,一定要建成花园式城市,用两年多时间就使新县城初具规模,而且县城的建筑在当时来说是全省比较好的。我们对照当时佛山最漂亮的马路来建设沧江路,所以沧江路现在是40多米宽。——高明恢复建制后第一任书记刘明

恢复建制不到一年后,高明新县城即破土动工。

从高鹤”分家”时,高明县只分得60万元的财政,加上佛山地区支持的150万元、省里支持的100万元,这310万元便是建设新县城的原始资金,每一分钱都要掰开来用。

当时的高明县委县政府从省建委请来一个总工程师负责县城的整体规划,把新县城划分为商业、工业、政治文化和居住区,新县城的建设便这样姗姗起步了。

为便于统筹,成立了高明新县城建设指挥部,县长欧阳洪任总指挥,他提出了“规划总体化、布局分区合理化,建筑现代化,机关庭院化,住宅绿化美化”的总体城市建设思路。这思路现在看似普通,但在当年可是超前思维。

1982年5月,在统一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后,三通一平工程随即进行。

但一开场就困难重重。欧阳洪有一次到工地县城视察,才发现进场基建的只有本地的十来支草台班子建筑队,基建队伍实力与素质严重不足。另一个面临的问题是大多数分配到基建用地的单位因为资金不足迟迟未动工,整个城建进展缓慢。

从顺德打拼起家的欧阳洪心急如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摒弃那种自我封闭的方式,把市场机制引进城建工作中来。

1983年5月17日, 欧阳洪亲自主持召开县和各部门领导会议,提出了“开放政策,打开大门,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竟争”的意见。根据他的意见,县城建指挥部提出“五自”方针:即各单位可以自己选择满意的设计室设计、自己可选择满意的施工队、自己积极筹集资金、自己到外地采购原材料、自己派得力干部按统一规划抓好工程质量。

1983年6月,县领导班子审批了向基建单位和私人有偿转让基建用地的方案,各单位当即积极筹集资金,在服从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购买基建用地使用权。不少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和华侨港澳同胞纷纷积极筹集资金来县城的指定地段购地建房,并积极办理自理口粮到城镇落户的手续,他们都想成为县城的第一批居民。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城建指挥部能及时回收一批资金再投入于基础设施建设。

1983年7月,经过改革后,建筑招标已开展得如火如茶,各地基建工程队蜂拥而至参与竟争。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来自三个省十六个县的一百多支建筑工程队和装修队来到新县城所在地,他们以熟练的技艺、合理的造价和较高的质量在建筑市场上努力争得一席之地。更有不少外地的工程队自带资金前来,加大竞争的等码,并同意在工程验收后半年、一年、二年以至三年才拿回全部的款项。

建筑市场的开拓,使县城200多幢楼房得以同时动工兴建。建筑工人多达7500多人,一百多台打桩机日夜不停,各个建筑工地通宵达旦,运输目不暇接,好不热闹。一时间,建筑楼群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大大小的水泥街道在不断延伸,水电、装修搞完一座又一座,庆贺动工和庆祝建筑物落成的炮竹声此伏彼起,办公楼、商场、住宅、学校等一项项工程陆续交付使用,新县城轮廓日益显现。

经过两年的建设,到1984年时,在西江边的洼地田野和沙滩上,240多幢楼房崛地而起。这意味着,高明县城开始从白纸一张到初具规模。

1984年9月25日,新县城举行开城典礼。

风尘扑扑赶到新城庆典的黎文东没有挤得进人群。在无数工地包围下的沧江路和文昌路呈“十”字形延伸,构成了高明新县城的全部。来自各地的游人加上本地居民在“十”字形的水泥街道上欢呼,旗帜飘扬,欢声震天。

庆典结束,新县城的中心城区高明镇(即后来的荷城)人口也只有几千人,偌大的中心城区空空荡荡。高明史料记载:说起新县城开城时期的萧条景象,时任县委书记的欧阳洪举了一个例子:在沧江路东端的制高点荷城公园门口放置一个排的机关枪,冲着下面沧江大街打光所有子弹,也不会打到一个人。

1985年7月29日的黎明静悄悄的降临在南海西樵公社的西江河堤上,以至于高明恢复建制后第五任书记梁江进入西江渡口时,看着对面因为被江水阻断的灰暗小城,怀疑是到错了地方。那天早上,梁江来到后,才知道高明县城要等候摆渡过江。西江偌大的水面上,只有一条渡船,在奔腾的水流中缓慢地行进。江的对面,隐隐可见一片淡灰的房屋,毫无生气。风吹过,站在堤上的梁江,此刻心里竟有一种萧然的感慨。

但新县城的建设,也彻底改变了黎文东等一代人的命运。

由于在文学方面的特长,1985年1月,黎文东被借调到到新县城编辑侨刊《高明乡讯》。当年4月,香港同胞给侨刊捐赠了一台柯尼卡相机,从来没有捣腾过相机的黎文东从此走上了专职摄影记者之路。

伴随着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历史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与物质兼具的文化遗产,而且是对未来城市发展具有鲜活意义的重要资源。

1989年底,高明县城高明镇已是方圆4.23平方公里,有五万多人,有工厂近百家,有楼房800余幢,有各类学校10余间和完备的文化设施。有口岸和客货码头,成为功能较完善的小城镇,真正成为了高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高明城市未来的飞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窥见雏形

当高明与珠三角其它市县各方面都存在极大差距、形成鮮明对照的时候,高明历届领导班子并不气馁,而是实事求是地寻找奋赶前列的路子。高明的实际情况不允许几个轮子一齐转,不允许各行业齐头并进,必须选择若干个点来集中力量逐个击破,瞄准先进,高起点建设,从而带动全面,实现跳跃式发展,市委将这个工作思路归纳为实施“突破口”战略。——高明第五任书记梁江

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从1.22万平方公里增长到2.18万平方公里,增长78.3%;到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4.05万平方公里,又增长85.5%。从倍数来讲,2010年是1990年的两倍以上。如果说80年代的高明还只是一张白纸,那么踏入90年代后,高明的城市化进程则明显加快,江滨之城可谓初见雏形。
1991年是一个动荡的年份,当年的1月17日凌晨,海湾战争爆发。驻海湾地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几百架飞机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但对于高明人来讲,却是一个喜庆的年份。

作为佛山区位最西端、唯一处于西江西岸的区,高明恢复建制以来所实现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交通助跑之功。1991年11月18日,早已铭刻在高明的历史,在这一天,高明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高明到佛山中心城区要依靠船渡的历史,一时间,西江天堑变通途。

总造价7729万元的高明大桥,其中有6000万元是高明人自筹资金。在“我为建设高明大桥作贡献”捐资活动中,全县10多万海内外同胞共捐资1600多万元,一些普通的工作者都捐几百块,相当于把一两个月的工资全捐出来了。

此时的黎文东在在高明已小有知名度,从1984年开始,他就事无巨细的记录高明城市的发展。

“高明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前一夜,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些事情发生,我骑自行车赶到现场,拍下了第一辆汽车通过高明大桥的照片”。

路通财通,高明大桥的通车不仅拉近了高明与广佛先发地区的时空距离,而且更是加速了高明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随着高明大桥等道路基础设施的建成,高明商贸业、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很快成长起来,高明中心城区的商业氛围逐渐浓厚,城区面积迅速扩容。

1993年,首家四星级酒店皇家银海大酒店落户高明,结束高明没有星级酒店的历史。皇家银海大酒店处于西江之滨,大堂就有2000多平方米,全由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铺设而成。这里还有外商在皇家银海大酒店开设的外商俱乐部,又称恺撒俱乐部。

黎文东回忆,皇家银海大酒店的电梯成为了市民眼中的新鲜玩意,很多市民排队搭乘电梯的场景历历在目。恺撒开张前タ,高明一夜间冒出了一群又一群的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这些外国人在高明出出入入,令这个江滨小城充满异域情调。整个高明也仿佛穿越时空,一夜间就成了小香港。

90年代的高明文昌路、沧江路等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民逛街购物不再需要长途跋涉;荷城公园、世纪广场、七星岗公园等休闲场所相继落成扩建,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栋栋高楼大厦慢慢在高明竖起,一座座低矮农房摇身变成商品住宅区;沧江路不再一枝独秀,文华路、跃华路、泰和路等一条条市政主干道相继落成,高明城市框架不断扩大。而贯通高明各区域的高明大道更是车辆如梭,让整个高明都“立体”起来。从荷城去杨和、明城、更合三镇变得更加方便。短短几年时间,这座原本只有数千人的小城便聚拢了大量人气,商贸业、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很快都成长起来了。

随后,高明东方向交通发展再现重大突破。当时,高明去广州走西樵方向,经九江大堤,但这些路等级低、行车速度慢。高明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借地修路的壮举,得到南海、顺德配合后付诸实施,龙高公路成为高明大桥与佛开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在全国开县级区域在辖区外修筑公路之先河。

龙高公路的开通也是高明城市化的一个节点,高明逐渐从“县城”向“城市”面貌转变,高明的城市框架也慢慢向外扩大、延伸,一座江滨新城已经崭露新颜。

但90年代的高明依然可以用“简陋”来形容。1993年,高明县委宣传部发起“高明十大建筑”的拍摄计划,皇家银海大酒店大酒店、明苑宾馆、荷城宾馆等一批有特色的建筑入选,但仍然无法凑足十个建筑,最后不得不选择了脑病中心、高明干部楼等所谓好看的建筑。

1994年4月18日,国务院批准高明撤县建市。
面对历史发展机遇,高明的决策者们没有错过。当时的高明市委、市政府根据高明处于珠三角发达地区与粤西南结合部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结合部发展战略”。“结合部”是指高明可以向东接受先发地区的信息、人才、资金、技术辐射,向西可以利用那里的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根据自身实际,当时的高明制定和实施了灵活的让利措施,采取筑巢引凤、以商引商、上门招商、滚动发展等多种方式,在招商引资上实行“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使高明日渐成为一方投资沃土。

90年代末的高明在城市建设上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圈可点。1999年底,黎文东在高明侨联一次接待旅港乡亲的座谈会上介绍高明情况时,为了避免那些名词术语的堆砌,把高明的建设成就归纳为可以用“东南西北”来形容。东指东架长虹,高明大桥突破西江天堑,打开高明东出口,意义重大;南则南飞银舟,高明号双体豪华客轮每日往返香港,沟通连接世界的渠道,影响深远;北称北构畅道,高明城乡交通方便,或谓高明产品源源北上,一语双关;西乃西江明珠,荷城如出水芙蓉,崛起在珠三角之腹,顾盼自豪。

西江明珠

高明盖高楼盖不过禅城南海,但他们都盖好了,还没盖新城,高明就已在盖一个有特色的新城,这就是高明应该追求的特色。——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政协主席,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2003—2012年是新中国城市建设的科学化发展阶段。2003年,随着科学发展观成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新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科学化发展阶段。城市建设科学化,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城市与乡村、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02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高明市并入佛山市,高明成为大佛山五区之一。自此之后,高明紧紧抓住佛山区划调整有利时机,开始全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并进而提升至和谐跨越发展战略。
加入大佛山的队列之后,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一栋栋整齐挺拔的洋房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高明城区的大街小巷。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连土生土长的“老高明”也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县城旧貌似乎只有在脑海里,在回忆里。

由于地缘关系,高明在珠三角二十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慢了一拍,经济社会发展在时间上稍后于珠三角发达的核心地区,从而成为“后发展”地区。但回过头来,高明人惊喜地发现,这种时间上的“后”,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其他发达地区因超前发展而对环境造成的无可挽回的破坏,为高明保留下了优良的环境空间,并具有后发优势,在自身的未来发展定位上更具选择性和主动性。

2004年,高明区首次提出了“山林水都”的城市发展概念,这一概念高度概括了高明的自然特点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形态的美好预期。

没有人知道,“山林水都”的城市发展概念是黎文东参与的结果,1981年那个高明新圩卫生院会计在22年后成为了省人大代表。在高明市关于山林水都三大组团城市规划征询意见时,黎文东建议按照“山林水都”的提法,将东部组团称为“水都”、中部组团称“林都”、西部组团称“山都”,后被采纳。

2005年,“山林水都”四个字成功注册国家商标。在2008年提出的新定位中,“山林水都”进一步表述为“岭南山林水都”。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工业化全面启动初期,高明全方位确立“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

2005年12月29日,总投资31亿元、全长42公里的广明高速公路西樵至更楼段动工,并于2009年完工,,高明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在内外交通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善,高明城市形象日新月异。

具有重要突破性的是,高明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上,同样进行了大胆的谋划和建设。2007年7月,高明区政府印发《关于成立西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把新城区定名为“西江新城”。2011年3月23日,承载高明未来若干年发展希望的西江新城核心区正式破土动工,在5年之后,西江边将屹立起一座更具规模、更为现代化的江滨都市。

提出建设西江新城的背景是:当时佛山提出了“2+5”市域组团发展,高明被视为“西江组团”的核心城市。高明自身经过20多年发展后进入新的阶段,而2007年其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仅为10.55平方公里,高明迫切需要通过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区来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高明是佛山五区中最早提出建设新城的。媒体报道,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高明时对此表示了充分肯定。他说:作为高明未来的城市中心区,西江新城不仅起步早,而且起点高,高明盖高楼盖不过禅城南海,但他们都盖好了,还没盖新城,高明就已在盖一个有特色的新城,这就是高明应该追求的特色。

与此同时,高明中心城区两大重点旧改项目三洲旧区及沿江路以东区域旧改项目已经如火如荼推进当中;京柏城、高明广场等旧改项目也使得荷城商圈逐步成型。老城区与新城区共同开发改造建设的“双核”效应,无疑为高明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8年,高明区以国际竞赛方式确定了西江新城总体规划,拉开了城市升级的序幕。2011年,承载高明未来若干年发展希望的西江新城核心区动工。依托高明绿色腹地和丰富的山水资源,西江新城以“水”为主线,先后完成秀丽河景观综合整治、明湖艺术公园、丽江水廊、智湖公园等一批水体建设项目。明湖公园融入自然、生态、亲水元素,建成四周都能亲水的休闲娱乐与水利功能兼收并蓄的生态公园;智湖公园充分利用秀丽河水资源和地形优势,规划营造休闲游憩廊道等多个功能区。

体育中心、文化中心、明湖公园、超五星级酒店等一大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在新城落地生根,高明人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新城。更大的意义是,西江新城的壮大,让高明的城市框架实现质的突破,高明身上的“城市味”也随之愈发明显。近年来,西江新城先后摘得“全国创建绿色生态文明标杆城市”、“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等金字招牌。

新城朝气勃发,旧城与乡村面貌也在悄然变化。西江之滨的世纪广场、海滨公园、灵龟公园,不知不觉间已换了新貌;老城内街巷改造,路面坑洼、时常积水的彩虹街、玉泉街等纷纷告别过去,实现了路面改造及硬底化;大德路、荷香路、怡乐路等多条断头路先后打通,城市资源实现了更好整合,旧城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2年,高明区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又启动了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计划,五年内共实施了总投资约272亿元的70个项目,让高明区多次获得“最美”“标杆”等荣誉称号,基本构建了产城人融合的新格局,推动了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转变。

2016年5月6日,徐东涛正式接任高明区委书记一职。这个出生在浙江东阳的老佛山从履新第一周开始,就用近5个月的时间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系列调研,此时的高明正值恢复建制35周年,站在了承前启后的新历史节点,既面临着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从机遇看,高明35年来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工业大区的历史性跨越,连续四年进入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并且这些成绩的取得仅以13%的土地开发强度做支撑。从挑战看,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佛山经济堆头最小的区,高明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快转型,既担负着缩小区域差距的延续性任务,也担负着与先发地区抢夺转型升级制高点的新时期任务。

徐东涛在完成对高明各镇街、各部门和部分骨干企业的调研后,提出打造“珠西先进制造高地”,为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贡献高明力量;打造“岭南美丽田园新城”,为珠三角核心区城市群增添田园魅力,为佛山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贡献高明力量。

对于高明区的城市建设,这位四川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文学硕士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城市治理首先要强化规划引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强化规划的统筹力,加快形成“多规合一”机制,实现全区“规划一张图”。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实现借助“外脑”与高明实际的有机结合,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有机结合,让规划真正成为高明发展的科学指引和动力源泉。

其次,要彰显高明城市风貌,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市。徐东涛指出,中心城区要注意城市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与整个城市的自然、人文、风格相一致;各镇街要充分发挥各镇特色和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实现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在高明乡村,要根据自身实际、坚持自然为美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村人文历史和自然形态,立足农村的田园风光,保留农民的质朴生活方式,通过自然资源巧妙利用,形成美丽的村庄自然形态。

三要营造宜居环境,建设留住人的城市。“只有建设与高明城市形态相匹配的基础设施,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才能让高明城市发展起点更高、基础更实、竞争力更强。”还指出,高明要完善载体建设,建设优配套的城市,这不仅需要更加稳妥从容地做好全区重大产业载体建设,还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供电供水、市政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高明要实行精细化治理,建设高品质的城市。“用对待家的态度对待城市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更高品质的城市。”徐东涛表示,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都应围绕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展开,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长期在文化战线工作的徐东涛对高明有着极深的感情,他强调城市承载着高明发展的梦想,承载着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希望,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对城市治理的部署上来,振奋精神、团结奋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探索出高明特色城市发展新路子。

2018年10月16日,西江沿岸区域城市设计及景观规划国际竞赛专家评审会在高明举行,由英国RMJM上海诺迈庄亩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法国AAUPC建筑规划事务所等机构参与设计的2个方案从5个入围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优胜方案。高明立即对优胜方案进行整合和概念方案设计深化工作,高标准高起点打造西江岸线。

这是继2008年开展西江新城规划设计国际竞赛后,高明第二次在城市建设领域开展规划设计国际竞赛,彰显出高明城市发展的国际化视野和高标准要求。而随着高明在立体化交通体系构建、高端平台打造、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补短板、找标杆、画蓝图,一座高品位城市的样貌已经渐渐清晰。

飞跃时代

我们要跳出高明看高明,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规划选址高明的重大机遇,努力形成更加高水平的开放型城市发展新格局。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让外来务工人员、让各界优秀人才愿意选择高明、愿意留在高明,让高明城市发展充满活力。——高明前区委书记徐东涛

2012年至今,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即通过城市建设的深化改革推动城市建设的根本转型,推进社会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走向既平衡又充分发展,人民从富裕生活走向美好生活。

每一次国家重大规划的出台,都是对城市格局的一次洗礼,有些城市会成为聚光灯下的宠儿,而有些城市也许开始没落。

随着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落户,湾区西部的高明将迎来发展爆发期,围绕新机场所带来的重大基建项目密集布局,是高明不可多得的机遇。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加快规划建设等区域发展趋势,依托“水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成型等重大机遇,高明对自身的发展站位进行了升级,明确提出要建设融入大湾区、面向全世界的高品质现代化滨水田园城市,揭开了吸纳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发展新篇章。

其实,早在2017年,高明已成立由区委书记徐东涛为组长的高明区2025战略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责小组,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和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加快规划选址、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加速壮大等重大发展机遇,研究谋划全区面向2025年的战略发展规划布局,推动高明加速新一轮大发展。

徐东涛说“要在佛山市2049远景规划的框架下研究谋划高明区2025战略规划”“高明要研究好一个总定位,建设好空港经济区、珠西先进制造高地、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标杆城市”“高明还可利用5大黄金通道,谋划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从农耕社会到当代都市,高明这片土地上的历任领导者都是实干家。提起新时期的高明城建,还必须说一说2016年9月上任的高明区区长梁耀斌,这位长期在南海区工作成长的历史学硕士为高明区提出了新的方向:

“面向未来,高明要努力从珠西经济带的节点城市上升为枢纽城市。枢纽城市不是交通概念,而是以交通为核心的城市概念,包括交通枢纽、城市枢纽、产业经济枢纽,人文交往、资金结算、物流枢纽。”

不仅如此,高明正在打造岭南田园城市新样本,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乡发展中,并立足于“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大地园林化景观,构筑具有高明特色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回顾历史,高明区从开城之初“只有两条水泥路,只能建9层以下楼房”的江滨小县城,到如今西江边上拥有高耸的摩天大楼、纵横交错的街道、熙来攘往的人群……有着独特魅力的滨水田园产业新城,高明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精彩的城市发展道路。

省社科院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预言:搭乘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加快规划建设的重大机遇,高明提出打造具有高明特色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我们可以期待,一座保留着珠三角地区大地景观的滨水田园新城,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西江之滨,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高明人的眼中,现在的高明不仅仅是高明,是有温度有情怀的城市。它是沧江路、文昌路,荷富路,文化中心、君御温德姆帆船酒店……每一个具有高明特质的城市符号最终都落于这些具体的“点”上,这些符号再不是一种虚幻的意象,而是高明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存在。

从来到高明荷城,黎文东至今都是骑自行车上班出行。36年前,高明新城庆典,他骑着老款永久牌自行车用10分钟就可以走完全程,如今高明城市的宽度与广度,早已经不是可以用自行车可以丈量的。36年来,黎文东用相机记录了高明的城市变化进程,事无巨细,这些照片,被精选展示在高明区灵龟公园的高明历史影像馆内,他也成为了高明城市建设最权威的见证者。

“不管是外出求学返家,还是参与工作后旅游归来,每次重新踏上高明这片土地,心中都会感叹:终于回到高明了。”如今已经退休的黎文东说出的这句话,是一个普通高明人对高明这座城市的情感,代表着很多高明人的心声,也代表40多万高明人对这座滨水田园新城的归属感。 

(作品未经作者同意,不能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