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绛明丨遗憾的小镇(组诗)

 广西海歌 2023-06-27 发布于广西


作者简介

       李绛明,笔名秋思,1962年生。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广西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藤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作品在《诗中国杂志》《雅剑诗刊》《西江月》《紫藤》等刊物发表。作品《寒》《等》《遇》入选《当代情诗一百家》。作品《渡口》选用《诗中国》2011典藏卷。作品《陪你看海》《童年的纸风筝》《蝶语》《找》《弈》《祝福,远方的你》《夜街》《端午怀古之诗魂》入选《当代实力诗人一百家》。作品《码头》入选《当代精英诗人三百家》(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濛江八景之古庙码头(茅丛光 画)

遗憾的小镇(组诗)

文/李绛明

家乡,总在回忆里闪着亮光

过往的萤虫,扑闪扑闪

折腾得夏夜翻来覆去

一、大庙

当南海的莲花开满濛江水口

大庙就是一种寄托,一种传承

粤商的蓝缕,全凭大庙的乡愁缝制

我没见过大庙

在老人的追忆中放飞想象

或说佛山祖庙是爷爷

孙子应该也八九不离十

我去过佛山,按图索骥

揣摹大庙的容颜、鼎盛和毁灭

1958年,注定遭劫的一天

大庙连同一排排粤商的骑楼

在人为的地震中沉没江水

莲花一朵朵凋零,残留的一缕清香

萦绕着后辈的梦想

旧日濛江大庙的残存石柱(2019年前尚存)

二、石柱

折戟沉沙的大庙

留下铁未消的两根石柱

是大门口的两根花岗岩

刻着一副对联的楷书

默默躺在新建的球场边

为球迷或赶圩人作嫁衣

青苔有心想缝合倒下时裂出的伤口

凹刻的对联似乎炫耀书法的古老和内涵的厚重

2019年,是最近的2019年

本来苟延残喘的石柱,怀着沉重和不舍

被无知沉入江底,去寻找大庙的沙子

珍贵的对联凹刻楷书,永无天日

大庙最后的一缕香魂,彻底成尘

江水,似乎也在滔滔哭泣

注:大庙门口石柱对联

上联:宝剑镇安城人杰地灵商贾居廛歌乐土

下联:星旗扬绣水河清海晏东西舟揖庆恩波

图片来源于,非实景。

三、祠堂

小镇的心脏,在朱家祠堂

石狮子,荷花塘

青砖碧瓦,雕梁画栋

王谢的燕子,早已飞入寻常家

只有鬼斧神工,还在叫板佛山祖庙

礼乐脱去宗族的旧日衣裳

用厚重铸就小镇的性格

1991年,小镇的一个圩日

一场雷霆风暴,摧毁一个宗族的尊严

礼乐和厚重随砖瓦一起,粉身碎骨

鬼斧神工也魂飞魄散

如今,只有林立的高楼

向天空长着贪婪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原景。

四、古榕

乞儿窝没有乞丐

五个强壮的身躯撑起庞大的绿

密密麻麻的鸟声,会拴住清晨上学的脚步

悬垂的胡子,会与童真荡秋千

小镇的生机,就看你们勃勃的样子

百十年来,轮回几次人事

又衍生多少乡情

你们用绵绵长长,丰盈小镇的熙熙攘攘

我以为你们有无尽的岁月,永久的生命

1976年,三个伟人逝世的那一年

你们轰然倒下,被厌恶环保的斧子放倒

成为人们一时的柴火,再次印正蜡炬成灰

那升起的饮烟,就象是你们泼天的眼泪

沧海桑田,时光不论对错

如今安城楼的华灯

已不能照见曾经的遗憾



本公众号往期作品选读


何海荣丨藤县风光之石表山与道家村

何海荣丨莲的故事诗几首

何海荣丨近作三首

何海荣丨明末清初,大诗人屈大均过濛江时写下的诗篇

何海荣丨茗心词选辑

癸卯年五一 海歌生辰诗唱和录

癸卯年五一 容藤诗友雅集诗词集(一)

石瑞圣丨大容山记游几首

何海荣丨濛江世居民族小传之明代(下)

李琼丨2023年第一季诗词小辑

何海荣丨濛江世居民族小传之明代(中)

藤县历代著名诗人录丨清光绪朝进士王敩成及其诗集《抱瓮吟》

藤县庙坛寺观楹联集(二)

藤县庙坛寺观楹联集(一)

茅丛光先生画笔下的濛江

99%的人都不认识的一个藤县村名

何海荣丨濛江世居民族小传之明代(上)

磨小云丨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 --记独领风潮的濛江水运公司

何海荣丨壬寅年诗词集

藤县滩歌三十二首(初编稿)

磨小云丨濛江的河、濛江的船和濛江的水上人家

小城故事丨磨小云丨孩子他爸的爷爷的故事

何海荣丨藤县风光之赤峡与李白岩

扑朔迷离的濛江天马砦

藤县访苏亭名联作者考

濛江地理志之濛江圩(清代至民国)

铭记一段岁月,追寻几许乡情。《安城风韵》,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书刊

经典书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