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方录(80-90)

 它山客石 2023-06-27 发布于浙江

80.香薷饮

治暑热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腹满、吐泻者。

香薷   厚朴(姜汁炒)  白扁豆(炒)

水煎浸,冷服。

暑热季节,于树荫下纳凉,或少食冷饮,均可消暑热。凡事总有度,若图吹冷气爽快而将空调温度设定过低,冷风过猛,或食冷饮过多,便可能伤身。冷气冷饮,寒也,阴邪也。阴邪突然大量入体,阻遏阳气上升,则头痛;遏热于内不能散出,则发热;阳气受遏,卫气不足,故恶寒;寒冷伤脾胃,则腹满、吐泻;饮冷不化,津液不生则口渴;凡此种种,必烦躁。此非中暑,乃暑天遭冷伤脾胃,中焦失职。香薷,既发汗解表,被称为夏月麻黄,又宣肺、通调水道而利水。厚朴,既除胃肠之湿滞、食积,又理胃肠之气滞。白扁豆健脾化湿。三物泡茶饮,治暑热饮冷则宜,治中暑则不宜。

气之在表者,称为营卫,气之在里者,称为阴阳,因体内位置深浅不同而名异,实则同为气。香薷擅发越阳气,即发越里之卫气,故当阳气为阴邪所遏时,用香薷以发之,若中暑者,暑邪伤气,气已虚,哪堪再发?是故,气虚者忌用香薷,用之无异于火上浇油。这与气虚者忌用麻黄,用之无异乎雪上加霜同理。

【加减法】

80.1心烦口渴者,去扁豆,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

80.2气虚者,酌加参、芪、苓、草。

81.黄连解毒汤

治一切阳火热盛,面赤口亁,狂躁心烦,错语不眠,大热干呕,吐血衄血,及下后而便不实,热仍不已者。

黄连  栀子 各等分  黄柏  黄芩

水煎服。

病毒之邪,通常称为疫。除疫邪以外,一般言毒,乃极盛之意,寒极曰阴毒,热极曰阳毒。热盛俗称为上火,热极又称火毒。本条阳火极盛之证,错语不眠,大热干呕,吐血衄血通常罕见,热盛而面赤口干者多,至狂躁心烦者已少,故用量须视情斟酌。黄连清心经火毒,黄芩泻肺经火毒,栀子通泻三焦火毒,黄柏泻肾经火毒。四味皆清热,非实热不可轻用,有实热也不宜多用,防损阳也。

本汤治热在三焦,三阳俱热而阳明府未实,大便不硬者。

【加减法】

81.1大便实者,加大黄,名栀子金花汤。

82.三黄汤

治三焦实热,一切有余火证,大便秘结者。

黄芩  大黄各等分  黄连

水煎服。

三焦实热,但集中在阳明府胃,则大便秘结,凡里热实,大便硬,均宜大黄。大黄邪热通大便,用辄下利,下利则热随利去。大黄泻热力强,一服而利者,当止后服,不宜多服。

83.二黄汤

治上焦火旺,头面肿大,目赤肿痛,心胸、咽喉、口舌、耳、鼻热盛及生疮毒者。

黄芩  黄连  甘草 各等分

水煎,食后服。

上焦火旺为常见上火证,多伴有口舌、耳鼻、或头面生疮,通常大便较硬。以芩、连清上焦之热,大便未至秘结,故不须大黄,加甘草以缓其药力。

84.三黄石膏汤

治伤寒阳证,表里大热而不得汗。或已经汗、下,过经不解,六脉洪数,面赤鼻干,舌燥大渴,烦躁不眠,谵语鼻衄,发黄、发疹、发斑。以上诸证,凡表实无汗,而未入里成实者,均宜主之。

石膏22克  黄芩  黄连  黄柏  麻黄 各10克  淡豆豉40毫升  栀子30

每服15克,加葱3根,水煎,热服。气实者倍服。

伤寒阳证,简言之,即感冒高烧也。

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实者,则表气壮,卫固荣受,邪何由入,虽大风苛毒,勿之能害。是故,气虚者,易外感风寒而感冒。据《伤寒论》,太阳中风,则卫气受之,发热汗出;太阳伤寒,则荣气受之,恶寒郁热;风寒并伤,则发热恶寒无汗。此皆一般感冒之证。若气实者,小风小寒不足以致其感冒,或因大意失荆州、或因风云突变防之未及,一旦感冒,必是风寒邪重。其人素来气实,营卫俱强,恰逢风寒邪重,两强相遇,卫气强则大热,荣气强则不出汗,遂致表里大热不得汗,即发高烧。人群中,因感冒而易发高烧者,多数为青壮年和少年儿童,何也?其人多数气实也。反之亦然,年老体弱者患感冒,发高烧者比较少。

阳证,热证也,如:口鼻气热、目赤身热、面红唇红指甲红、心烦口燥、舌干而渴、小便赤。

感冒发高烧者,通常伴随上述热证。惟其气实,不忌麻黄,此汤既发表热,又清里热。服后汗出两便通,则烧退热解。

风寒同感表里俱热而未至于三焦热盛高烧者,则可于仲景之大青龙、小青龙、白虎汤中择其合适者用之。

常人伤寒经过六、七日当愈,若已经汗、下,经过六、七日六经循环一周仍然不解者,也有可能因用药不当,六脉洪数,为热盛而阴血不足之脉,火盛则水干,其证为面赤鼻干、舌燥大渴、烦躁不眠、谵语鼻衄,脉证相互,也是热盛之阳证,若热蒸停饮,或发黄、发疹、发斑。以上诸证,只要表实无汗,热未入里至便秘、燥屎丸,均宜本汤主之。

【加减法】

84.1有微汗者,麻黄减半,桂枝倍加。

84.2大便微溏者,去石膏,倍加葛根。

85.凉膈散

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诸风瘛瘲,胃热发斑发狂,及小儿惊急,痘疮黑陷。

连翘60克  大黄(酒浸)  黄芩(酒炒)  薄荷15克  甘草30克   栀子(炒)  芒硝

上为末,每服5克,加竹叶,生蜜煎。

此为上、中二焦火实,泻火之方。瘛瘲,筋挛也。中焦热实,津液干枯不能润筋,遇风则挛。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清上焦之火,大黄、芒硝荡涤中焦之火,栀子通清三焦火,甘草、生蜜,甘缓和胃。上、中焦之间为膈,上、中两焦火清,则膈凉,故名凉膈。

【加减法】

85.1治心经蕴热,加菖蒲、远志,名转舌膏。

85.2 治肝经风热,加青黛、蓝根,名活命金丹。

86.竹叶黄芪汤

治消渴,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  生地黄 各7克  黄芪  麦冬  当归  川芎  黄芩  甘草  芍药  人参  半夏  石膏 各3.5

上水煎服。

气血虚者可补气血,四君子汤,四物汤主之。胃火盛者,可泻胃火,三黄汤主之。气血虚本虚而胃火独盛,势必补气血兼泻胃火。

胃,阳明府也。火盛则水干,胃燥则渴,渴而饮。水入化汗出而不能化气成津液,故饮而渴,渴而饮,此即属于消渴。阳明府病,手足腋下濈然汗出,腹满痛,大便硬。证成消渴者,大便必硬。

四君子汤补气,因胃火盛,不宜白术、茯苓之燥湿,故本汤以人参、黄芪、甘草补气,四物(归、芎、芍、地)补血,黄芩、石膏、竹叶清胃火,又恐津液不行,得火化痰,加半夏以消痰破饮。

87.清胃散

治胃经湿热,齿龈肿痛,或牵引头痛,或面发热。

升麻  甘草  生地黄  川黄连  牡丹皮  当归

水煎服。

一般胃偏热者,热伤胃阳,伤在气分,燥其津液,可见口渴、舌胎、烦躁等证,白虎汤主之。

胃经湿热者,湿热壅于胃阴,伤在血分,血热而不渴。湿热循经上攻,则齿龈肿痛,或牵引头痛或面热。胃经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故有此证。

常见牙龈肿痛以至牵引头痛面肿者,即此病也。以当归、生地滋阴凉血,丹皮、黄连清湿热,升麻升举阳气以抵御热邪。

88.导赤散

治心热,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水煎服。

心属火,主血,色赤。心有热者,热随血脉流布,故翕翕发热。心开窍于舌,舌赤,心有病。舌色深赤焦卷者,邪实;浅红滋短者,正虚。手少阴心经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与手太阳小肠经为表里。手少阴心经挟咽系目,手太阳小肠经循咽入目眦和耳中。心经有热,可见咽痛目眦黄。若热在府,心主神,心伤则神伤。

本条之证,口糜舌疮,是心经热;因五藏六府连通,心经与小肠经为表里,故心经之热下移小肠;热不在府,又循经以至肾经、膀胱经、肝经俱有热。膀胱经有热则小便赤,肝经有热则茎中痛,肾经有热则热淋不利。

木通苦寒清降通利、入心、小肠、膀胱经,既清心火与小肠火,又清利膀胱湿热而通淋,导热下行。生地清热凉血。甘草梢清最下之热。导心经之热由小便出,故名导赤。

加减法

88.1心经热实,加黄连、竹叶。

88.2热甚者,兼身热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加大黄。

89.五淋散

治膀胱结热,水道不通,淋涩热痛,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脓,或小便血。

赤苓5克  赤芍3.7克  栀仁3.7克  当归  甘草稍 各4

上五味,加灯心,水煎服。

90.八正散

瞿麦  栀子  萹蓄  大黄  木通  滑石  车前子  甘草梢 各3.7

加灯芯草3.7克,煎服(朱震亨方:加木香3.7克)。

五藏者:肝、心、脾、肺、肾,分别为足厥阴肝经。与五藏相表里之五府: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肝与胆,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结成五对表里。五藏六府之第六府,为三焦,手少阳三焦经之府。就经脉而言,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五对表里之藏府,皆有实体。三焦虽属六府,却无实体。五藏各一,惟肾、肺各有二,功能上,肾兼水火,故肾有二;肺主气,气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故肺也有二。三焦有名而无形,却是藏府功能之总和。体位上,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无形之三焦,是指人体接收、生产、运送、净化、排放的总功能,非有形之脏器。水谷食入后,经过消化吸收生产出津液和后天之气血,残渣废物经过液固分离从两便排放,整个过程,就是三焦之功能。如果将人体比作一城市,膀胱就是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排放否达标,既取决于入口来液之污染状况,也取决于自身净化处理能力。因此,小便不达标的原因有:或三焦动能不正常,入口来液超过膀胱处理能力;或膀胱不正常,自身处理功能故障。又因膀胱与肾为表里,故肾不正常也可导致小便不正常。

经曰:阴无阳无以生,阳无阴无以化。阴阳相和,方能生化。阴阳偏胜,不能生化。

下焦为肾、膀胱、大小肠居所,若热在下焦,肾热也,即下焦阳偏胜,阳盛阴虚,不能生化,彷如污水处理厂停止运行排放,因而导致小便癃闭者,当以滋肾丸(通关丸,方44)主之。因热在下焦,则上焦无热,不渴是其特征。

肾阴盛阳虚,阴无阳不能生,小便不利者,资生肾气丸(方40)主之。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三焦不正常导致排放不达标。

经曰:膀胱不利为癃。若热壅结于膀胱,虽属下焦热,但下焦之热集中于膀胱,此即膀胱不利,是膀胱自身功能故障。膀胱热盛,不能生化则癃,水道不通,故淋涩热痛。不能气化,不能净化,液固不分,则尿如豆汁。热甚者,灼水燥血,则尿砂石,或膏脓,或尿血。膀胱热结之癃闭,轻者痛轻,重者痛重甚至大便也秘结。轻者用五淋散,重者用八正散。若迁延日久生病变,则成膀胱癌也。膀胱癌多发于50岁以上者,因年过半百,肾气衰减,肾阴易虚,膀胱瘀热几率增加也。

所以,尿色,既反映膀胱寒热,也反映三焦寒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